2021年已经远去,站在2022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开始描绘新一年的人生蓝图。

一个读研一的网友在论坛上征集建议,大概就是说自己目前是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对于未来两年的规划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好好准备攻读博士呢,还是开始准备考公务员。

读博还是考公?这是他面临选择的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01 关于读博

我们先从时间上来看,对于博士来说,不同院校、专业的培养方向不同,一般读博需要3-5年时间。最长可以到8年。

从本科开始来算,这种途径到攻读博士毕业,至少也需要5-6年。假如从本科22岁毕业后开始读,到博士毕业也将有28岁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样的时间成本,你能接受吗?

再从学校生活来看,博士生们每天都在干什么?

B站上有不少博士生分享自己的vlog,从历史博士生到计算机女博士,他们的日常不是在上课路上,就是在实验室路上;不是在写论文,就是在看论文;不是在讲PPT,就是在写PPT......

总而言之,每天都忙着搞学术研究。这或许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优秀的博士小姐姐、小哥哥单身了吧!

然后,还要考虑读博期间的费用,家庭经济是否可以支持读完5年左右的研究生涯?

最后,还有大家关心的博士工资。

博士毕业出来工作是不是就年薪百万了?理想很丰满,现实难免骨感。知乎上有不少分享,做博士后,一年30万,博士后出站之后,一年15-18万。

所以,我们也要平衡好心态,不断的学习提高学历,也许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智商很高,但高学历不是衡量高工资的标准,更无法代表未来会发大财。

假如我们一开始就抱着高工资的梦想去读博,可能毕业后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但我们也不可否认,高学历能够让普通人接触到更好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对于未来的求职工作大有裨益。

02 关于考公

不同于考博,考公需要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公务员岗位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超过这个年龄上限,如果没有硕士或者博士学历的加持下,是很难通过报考的。

因此,考公要趁早、趁年轻。

应届毕业生考公的优势

在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职位表的备注中,不难发现“限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应届毕业生”、“限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限应届毕业生”等描述条件。

在2022年浙江公务员考试中,计划共招录6211人,其中限应届毕业生岗位共2316个,占浙江所有岗位(不含残疾人、特警等)的50.80%,招录人数为3268人,占浙江总招录人数(不含残疾人、特警等)的53.22%。不限身份岗位共1668个,占浙江所有岗位(不含残疾人、特警等)的36.59%。以上两类岗位,应届生皆可报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目前因为疫情原因,浙江省考已推迟一个多月,笔试重启时间尚未确定。已经报名的小伙伴,可以预约提醒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应届生考公,在职位选择上有更多的挑选机会。

同时,从竞争上来看,2022浙江省考招录人数为6211人,缴费人数为265702人,最激烈的岗位竞争比1992:1,而平均竞争比为43:1。

而应届生可以报考的职位数(也就是招录人数)有5418个,最终缴费人数有八万多人,竞争比月15:1。

从2022浙江省考职位分析来看,应届生岗位整体竞争比大大低于平均值。

另外,一般而言,报考限应届岗位的考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备考时间、备考经验、考试经历上类似,有效避免了在备考经验和临场经历都更丰富的“二战”“三战”往届生,减少了面试中政策理解、个人阅历差距。

硕士研究生考公的优势

以2022年浙江省考为例。

2022年浙江省考计划招录人数6211人,学位要求“学士及以上”和“硕士及以上”的岗位共3724个,共4829人,再加上不限学位要求1301人,可以说硕士研究生可以报考99%的岗位。

通过以上读博还是考公的分析,相信我们对这两个人生方向选择有了大概的了解。

最后,我们可以再看一组数据分析,也许答案就更清晰了。

曾几何时,中国顶级的两大学府,清华北大发布了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8%、30.3%、23.8%,合计占比为69.9%,也就是说约七成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究其原因,无非是当下经济下行压力,企业裁员、缩招、降薪等措施让求职者悲观,体制的稳定性和长效收益越来越吸引求职者。

总而言之,读博也好,考公也好,都是不错的选择。

正如南方周末新年寄语说:选择没有对错,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主动求变,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

我们都读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

所以,读博和考公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无论选择哪一条都将是一次特别的人生经历,也无需遗憾那条未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