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理财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获得财富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存起来,积少成多。但在科技高度发展、消费方式不断变革的今天,人们对储蓄早已没有曾经的热情,超前消费成为年轻人的普遍常态。数字经济大行其道,网贷服务、征信服务等层出不穷,年轻人在诱惑之下便走上了“明天的钱今天花”这条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白条、花呗等,最普遍的借贷工具当属银行卡。截至2021年6月,我国已经发行了7.9亿张信用卡,80%的国民都是信用服务的使用者。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交的金额高达818亿,但银行却只催收而不忙着起诉,其原因是为何?

其一,逾期者过多,逐一起诉费钱费力

我国大约有11.2亿人在银行办理了借贷服务,而半年逾期的金额达到了818亿,如此庞大的一笔数据,如果挨个进行起诉,不仅要支付大笔起诉费,还要在法庭上打官司,费时且费力,对银行而言这是一笔“不划算的账”。银行一般将逾期的债务交给专业的催收公司,他们不仅烦人,而且很有耐心,耗到债务人乖乖还款为止,既帮银行省下了诉讼费用,也能保存精力管理更重要的业务。不过银行也不是完全坐视不管,对于某些非常棘手的“老赖”,银行也会提起诉讼,失信者若拒不配合,其名下的财产就会被强行拍卖后归还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利息越滚越多,收益更加巨大

银行选择催收而非上诉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养肥”欠债人。众所周知,储蓄等普通业务对银行的收益影响不大,其利润主要来自于借贷和征信服务。按照0.05%的利率计算,一万元逾期一年后其利息就超过1800元,加上迟纳金还要高。高额的利息加之庞大的逾期者数量,逾期时间越久,产生的利息越多,等到足够时间再“收网”起诉,银行获得的收益就非常巨大。如果成了“老赖”,可能面对各种暴力催收、电话轰炸、信息公开、被拉入黑名单等等,和高利贷别无二样。很多失信者承担不起责任只能畏罪潜逃,每天过得兢兢战战。借款前一定要衡量清自己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及时还清债务才是明智之举。

其三,即使胜诉也未必能追回欠款

大多数的失信案件,在法庭上胜诉的都是银行一方,然而即便胜诉也未必能追回欠款。很多“老赖”已经倾家荡产,实在没有经济能力偿还债务,银行只好“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的直接卷款走人、或者转移资产、出逃国外,杳无音信,只留下一堆“烂摊子”……最终不过被列为失信执行人,拉入黑名单进行通告,但银行依然追不回借款。不过借贷人可以申请停息挂账,这其间银行将停止催收,等到债务人有经济能力后第一时间还款。很多银行还有60期免息的分期优惠,这都大大减轻了借款人的压力。

在这个时代,各种诱惑接踵而至,很多年轻人一时冲动选择超前消费,却没有掂量自己是否能够还清债务,最后只能被贴上“失信者”的标签。银行卡提供的借贷服务固然能缓解一时之虞,但合理支出、规划自己的财富、保持收支平衡才是最明智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