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2022年1月18日),央行副行长的一席话,引起了无数经济学者的重视。

其用词之大胆,态度之鲜明,让资本市场遐想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

要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

央行行长的正式场合的讲话态度如此迫切,十分罕见。

解读一下副行长的话。

第一:货币政策水龙头要开大一点,水很多!

第二:政策要放水到田间地头,主动出击。

第三,等渴死了再放水就来不及了。

看来,央行是直接在打明牌了——水管够,尽管喝,你不喝,还要灌你喝。

这对楼市、股市来说,都是强心剂。

我看很多财经媒体都预测,股市要起飞了。

但是,今天的市场信心好像并不是很热忱。

房地产板块涨了一点,但大A还是绿色的。

看来,市场对于预期并不是十分乐观,虽然之前刚刚发布数据说,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在全球名列前茅。

但是,季度GDP增长率却同比跌至4%,这是十分罕见的!

同时,2021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1.7%。

远低于市场调查预估中值的3.7%,创2020年8月以来最低。

都过年了,老百姓还不买东西,能不着急吗?

17号,连发改委都下场声明,说要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促进住房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春节与元旦是吃喝玩乐的产品消费旺季。

金九银十的旺季都卖不出去房子,春节买房,怕是有些困难吧。

这也从侧面说明,内需不足是经济复苏的“拦路虎”。

但是,一想到提振内需,大家总是习惯提房地产的夜壶。

说到地产的夜壶,不得不提今天很有趣的一个新闻。

由于疫情,新冠疫苗的制造商科兴中维赚得飞起。

其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的2021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43.54亿元,同比增加13.5%;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84.8亿元,同比增加583.6%。

赚了钱干嘛呢?搞科研?

消息显示,科兴中维近期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7.7亿。

经营范围包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等。

一有钱就搞房地产,我是服了这波操作了。

根据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年房地产投资总额达14.76万亿,较2020年同比仅增4.4%,显著低于2019年的9.9%,下行趋势仍在。

自恒大集团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半年来,中国百大房企纷纷洗牌,恒大已经跌出60名之外。

如今中国前十大房企有六家为国有,很多小的开发商,死的死伤的伤。

这个时候投资房地产,怕是和投资疫苗一样,瞅准了政策的红利。

的确,房地产行业规模大、牵涉面广,对于经济稳定运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去年12月,《日经亚洲》披露中国至少有20个城市逼不得已祭出房价限跌令,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则公开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这反映了短时间内,房地产的泡沫还是要慢慢消化,不可操刀过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房地产行业之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就像安眠药之于一个失眠患者,你不吃安眠药睡不了觉身体受不了。

但一直吃药又会产生药物依赖,影响长期健康。

宏观上来讲:戒断药瘾是必须的,但这是长周期的工程。

短期内,防风险的重要性仍大于转型的重要性。

尤其在强调“稳”字当头的2022,能拉一把的,还是要拉一把。

最后,言简意赅地说说这次央行的表态和之后的一些建议吧。

首先,今年肯定是政策的友好年、货币的宽松年、基建的发力年。

倾盆大雨,我们需要用池子接水。

加上美国那边大放水,物价飞涨,这也会影响到中国。

总的来看,投资仍然比储蓄好。

其次,房产的价格今年大概率可以企稳,但也仅仅是企稳,不同城市间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少量优质楼盘仍有一定的投资空间。

股市上看,地产板块也在这个月开始慢慢修复估值。

但是,和国家宏观大方向背离的东西,还是慎重触碰。

央妈的急,急在稳,急在民生。

资本要有所敬畏,在追求共同富裕之下,内卷的教培,暴利的地产,都是必须要刮去的疾瘤。

国家的赛道很明显:科技,制造。

现在用夜壶救救急还行,但哪天说扔也就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