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特批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大礼即将举行,举国皆欢,一位老人的胡子却让大伙发愁,胡子影响仪表,而老人却不肯刮!

毛主席知道后,却笑着说,“就给他个特例嘛。”

这位老人为什么能得到主席的特批呢?这还得从他的传奇人生经历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多舛 报国无门

老人原名蒋顺发,父母希望他一生顺利发达,可生于乱世,他自幼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到处躲饥荒。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撕开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遮羞布。

满腔爱国热血的蒋顺发一把扔掉锄头,愤怒地说:“我要上战场杀敌!”那一年,他刚满十七岁。

随即,蒋顺发加入了李鸿章组建的洋务军队。可是两年后,他就回来了,因为他发现军队内部和政府一样腐败, 于是他扔掉长枪,重拾锄头。

1912年,袁世凯推翻了清政府,一时成为救世英雄,他打着击退外敌的旗号招兵买马。

蒋顺发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想要跟着袁世凯好好干,把洋鬼子统统赶走。

可当他还在投奔袁世凯路上时,就被一群人强行拉走,“这个壮实,带走!带走!”

蒋顺发懵了,“你们是......”

“少废话!当然是参军打仗呀,乖乖听话,还能少吃点苦头......”

原来这正是袁世凯的部队。不过,此时蒋顺发认为袁世凯是大英雄,因此对于士兵的粗暴行为,并没有太多介怀。

然而,加入“北洋军”不久,蒋顺发就彻底看清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他再次愤然离开。

几经辗转,蒋顺发又加入到段祺瑞麾下,期待能真正地报效国家。通过不断地努力,他被一步步提拔,官至团长。

然而,志得意满之时,发生的一件事,又让他彻底心灰意冷。

一次,他看见一名军官正欺负一个十四岁的弱女子,只见那个女孩浑身发抖,哀求的眼中带着无尽的恐惧。一众官兵只当看热闹,没有一人肯上前制止。

蒋顺发恨得直咬牙,挥着拳头就准备往前冲。

旁边的人连忙拽住他,“他可是上头的人儿,你不想混啦?”

“身为军官,不想着保护民众,竟还欺凌弱小,与土匪有什么区别!我哪里容得下他胡作非为,这事老子管定了!”说完他一把推开那个军官,拳头猛地落了下来。

结果可想而知,蒋顺发立刻被军队开除,他再次回到家乡。

那一年,他已经步入四十,三次满怀希望从军,又三次失望而归。他的前半生已经够跌宕起伏,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加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死扶伤 医德高尚

空有一腔志向,却无奈报国无门,蒋顺发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他把为国效力的心愿从战场转到了诊所。

他一边自学医术一边摸索实践,建立了医务室和药房。

在他的诊所,有一条特殊的规定:贫苦的农民就医用药,他少要钱甚至免费医治;要是地主申豪来治病,就要让他们多掏腰包。

村里有一个叫王七的老汉,背上生了一个7寸大的恶疮,痛得他直不起腰。老汉家里一贫如洗,无钱医治。

蒋顺发知道后,二话不说,专程登门为老汉免费医治,连续三个月天天不间断,终于治好了老人的病,老人又能挺起腰杆走路,他激动地握着蒋顺发的手,老泪纵横。

邻村有一位妇女患风湿性关节炎,全身骨关节严重变形,就算柱拐也只能蹒跚而行。

蒋顺发心生怜悯,连续三年风里来雨里去上门为她医治。在他的坚持下,妇女的病逐渐好转,她终于丢掉拐杖,还能下地做些家务活。那妇人感动得跪地叩谢道:“大好人,活菩萨!”

20多年,蒋顺发就这样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善举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因为他蓄着浓密的长胡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胡子大夫”。

这样的生活,平凡但也充实,蒋顺发原想一辈子这样过,没想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这份平静也被打破。

1937年9月,日军占领了蒋顺发所在的房山县城及二站等村庄。

丧心病狂的日军涌进二站教堂,不由分说地杀了80多个人避难于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和教堂神父都未能幸免。

蒋顺发噙着泪水帮忙料理完后事,当即决定建立难民收容所,自任教父。他再一次挺身而出,照顾难民的饮食和生活。

冬天的一个夜里,一群人突然闯入教堂,一阵打砸扫荡,殴打蒋顺发的亲人,还恶狠狠地叫嚣着,“交出蒋顺发!”

问诊回来的蒋顺发见状毫不畏惧,不顾旁人拉扯,拨开人群又一次挺身而出,严厉喝道:“少撒野!你们是什么人!”

原来这是当地的一帮土匪,他们把蒋顺发抓到娄子村充当军医。

这帮土匪专门欺凌百姓、胡作非为。一身正气的蒋顺发又怎么可能与这群乌合之众同流合污呢?他带着家人东躲西藏,历尽苦难终于摆脱土匪的控制。

外有日军横行,内有土匪当道,蒋顺发忧虑得夜不能寐。

一天夜里,他披着衣服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仰天望着惨白的月亮,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他把拳头无奈地砸向门框,他恨自己报国无门!

他的义子蒋志刚见状连忙劝道,“爹,八路军来到了房山,我听说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是支真正爱民的好部队。我想参军!您要不要和我一起?”

义子要参军,他欣喜万分,看到他,蒋顺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可是自己,他苦笑摸着自己花白的长胡须,说道:“我这把年纪了,去了又能干嘛呢?”

蒋志刚连忙上前劝说:“爹,您有这么好的医术,正是部队需要的呀!”蒋顺发楞住了,思索良久,他还是决定再干一次,哪怕已是一身老骨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得夙愿 鞠躬尽瘁

蒋顺发救死扶伤,受到乡亲们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父子俩要加入八路军的消息不胫而走。

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有人送来了干粮,有人热泪盈眶,拉着父子俩的手不愿离开,直到背着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两人渐渐消失在村庄尽头......

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父子俩兴冲冲地赶到八路军的驻地。

可八路军队长看到胡子花白的蒋顺发,有些为难地婉拒道:“您年事已高,恐怕难以经受艰苦转战......”

蒋顺发赶紧摇摇头,急切地说:“不!我还走得动,能做一天是一天。”

说完眼泪悄悄地滑落,眼神却异常坚毅,他斩钉截铁地一字一顿地说:“我决心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国家,只要有口气,我就一时不停地工作,直到停止呼吸为止!”

他还把名字改成蒋维平,立志维护国家和平。

就这样,60岁的蒋维平正式加入八路军。他留着大白胡子,站在一群年轻小伙子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但只要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又何惧年龄?

他多次请战上前线,领导拗不过这个倔强的老人,只得特批他去一二零师三五九旅,负责卫生队工作。大家都特意照顾他,可蒋维平却不愿意,工作起来比小伙子还要拼。

1939年5月8日,上下细腰涧战斗打响了。

三五九旅奉命从山西省灵丘县赶往五台山,配合晋察冀军区部队围歼进攻的日军。山路陡峭,又是长途跋涉,领导特意给他配备一匹马。

然而,蒋维平却用马来驮药品和医疗器材,自己却和年轻人并肩行军,脚底磨出一个个水泡也毫不理会。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七天七夜,蒋维平就在战火中接连抢救七天七夜,几乎没怎么合眼。他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里抢夺战士的生命,没日没夜地做手术,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

旁边的战士心疼地说:“蒋老,您休息一下吧,这样身体要垮掉的。”他却坚定地说:“不碍事,早一分钟,战士们就多一份希望脱离危险!”

他高超的技术,使伤员得到有效的救治,他采用的及时止血、补血、预防感染等措施,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他因此被人称颂为“军中华佗”。

在救死扶伤上,蒋维平贡献突出;开荒垦地时,蒋维平争着上前。

1943年,蒋维平随着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开进南泥湾,65岁高龄的他带领100多人,开垦400多亩荒地,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上缴了2.8万斤粮食。

因为表现突出,蒋维平被评为陕甘宁地区劳动英雄,连毛主席都忍不住夸奖道:“活着就是工作,蒋维平就是有影响的典型!”

做了这么多,蒋维平还是觉得不够。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蒋维平又出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在清风店战役中,蒋维平以年迈之躯,带领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从死神手中抢救了1200多个伤者。

蒋维平就这样一点点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只悔前生投党晚,唯恐后辈贡献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掏出自己毕生仅有的三千元积蓄捐给一贫如洗的新中国,而在孙子的婚礼上,老人能拿出来的贺礼居然只是两把锄头。

他一再叮嘱新人:“孙子、孙媳,用这两把锄头好好地劳动,为国家尽一份力!”

1955年,首次授衔大礼即将隆重举行,而老人舍不得剃掉陪了自己大半辈子的胡子。

这些胡子陪他走过春夏秋冬,陪他一起奋斗,见证了他的热爱、坚持和沧桑。

毛主席说老人功劳大,他不想刮胡须那就不刮吧。

就这样,77岁高龄的蒋维平留着白胡子,精神矍铄地参加了授衔仪式,成为共和国最年长的少校。

回顾蒋维平的一生,他先后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军,他一次次叹息,又一次次奋起,只因心中对国家深沉的爱,他这一辈子都在保卫国家。

他的模范事迹,被八一制片厂拍成了纪录片《老英雄蒋维平》,他是民族的骨气。

在国家危难之际,正因为有很多像他一样有血有志、正气凛然的英雄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用脊梁撑起一片天,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吾辈,必将珍惜!

作者|丝雨阡陌

编辑|剩草

排版|李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