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重要,还是国家任务重要?有一个人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后者。为了国家任务,他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机会,然而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提起两弹一勋,许多人想到的是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但其中却有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让苏联人听了都会望而生畏,研究成果被外国人剽窃抄袭,他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学泰斗。他,便是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作为国内重要的科学家,他为何会“消失”17年?而世界又为什么会欠他3个诺贝尔奖?

立志成为科学家拯救国家

1907年,王淦昌出生于中国江苏,家庭一般,谈不上富裕,但也还说得过去。

王淦昌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中医,医术很好,还常常举办免费的会诊,当地人都知道王大夫是一个善心的人。

然而在王淦昌4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长大之后的他,对于父亲几乎没有任何印象,都是在亲人以及外人口中才了解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然而命运再一次又给王淦昌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在他13岁的时候,母亲也因病去世,王淦昌就成为了一个孤儿。重大的变故让这个家庭的生活情况每况愈下,王淦昌也只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虽然靠着放羊维持生计,但是在外婆的支持与他自己的努力下,王淦昌就在学校一直保持着名列前茅的成绩。

1924年,他高中毕业之后,一边在汽车维修厂赚钱,一边学习英文。因为他谨记外婆说过的话,中国不缺放牛娃,缺的是有学问的人。第二年,清华大学开设本科,他便成功考了进去。

他对理科很感兴趣,所以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届本科生的时候,他便选择了物理专业。

那时候,街上有许多游行的人,还包括很多学生。“大沽口恶性事件”发生,王淦昌就看见大批的学生被打倒在地。他就幡然醒悟,游行治标不治本,如果想要不被欺负,不受耻辱,便要依靠科学,科技能够改变一切。他便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将来用科学来拯救中国!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30年,23岁的王淦昌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生,就前往德国留学,而带领他的导师,便是被爱因斯坦称为才华与居里夫人比肩的核物理学家,迈特纳。

迈特纳是个工作狂,但是自从王淦昌来到这里之后,她就发现这个中国留学生是一个拼命三郎,他常常因为做实验忘了时间而被锁在研究所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人提出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能量,这种能量足足可以穿透10厘米的铅板,有人认为是伽马射线的缘故。

王淦昌回去之后,始终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再进行反复的实验,可以利用更先进的探测器“云雾室”重新实验,而且他还提出了“中子”的思想理论。但是当他将自己的理论告诉给迈特纳,并且请求她重新做实验的时候,她却拒绝了,她认为这不过只是他的猜想,不能算是理论,于是就没有重新做实验。

王淦昌不死心,多次请求迈特纳教授重新实验,但是偏执的她却令王淦昌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然而就在1932年,英国的一个叫查德威克的科学家却用“云雾室”重做实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新粒子——中子。而中子的发现,对于日后研究原子弹提供了很大的基础。而这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是王淦昌却因此错失了这个机会,虽然迈特纳和几个研究员向王淦昌道歉,也无法让时间回到一年前。不过他没有气馁,继续努力学习科学,以期望将来能够报效国家。

1934年,27的王淦昌就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他便决定回国,导师迈特纳与同事都挽留他。当时的中国比较落后,实验条件不好,他回去,便不能像之前一样顺利地做科学研究,但他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早已决定为中国付出一切。

王淦昌决意回到祖国,还有一个原因,那是他之前去拜访科学家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一次,他去意大利拜访费米博士,这位博士后来还被誉为“核反应堆之父”。但王淦昌去拜访的时候,费米博士已经到外面去了,不知何时回来,他只好原路返回。当他路过一个酒馆的时候,却听到了碎裂声,紧接着,他便听到有个人用外语说着:“瓷器很美,但是也不堪一击,就如同她的名字china一样。”这令他感到既生气又心痛。他心中发誓,一定要让中国强大起来,一定要用科学改变一切!

4月,王淦昌便回到了祖国,在大学担任物理教授,而他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子。

1937的时候,王淦昌已经是浙江大学的教授,但那时,日本已经攻打了过来,浙江大学在不得已之下就开始了“流亡”,全校师生全体迁徙多次。每次警报声以及外面的炮火声传过来的时候,王淦昌都依然能够不受影响地为学生们上课,学生们也都专心致志地听着。而这些学生里面,就有日后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人,钱人员、胡济民、程开甲……

那时的中国很困难,王淦昌也没有固定的实验场所,甚至有的时候就连基本生活都有些困难,但他还是依然坚持着科研事业。

1941年,他发表了震惊物理学界的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早在1929年,国外有一名物理学家提出了中微子存在假说,然而数年间都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个假说。但正在面对抗日战争的王淦昌,却提出了一个实验方法。然而面对敌人的侵袭,他却没有条件亲自做实验。

1942年,美国科学家莱茵斯通过他的方法,果然在实验中观测到了中微子,他也因此在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王淦昌第二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945年,美国在日本发射的两颗原子弹令世界震惊,各国就加紧对核武器的研究。

之后,中国抗美援朝的时候,打得十分艰难,美国为了歼灭中国军队,不惜动用一些杀伤力巨大的炮弹。为了探究美国是否用的是原子弹,中国便派遣一些专家前去,而王淦昌就来到了这里,他不顾生命危险赶赴战场,进行考察,好在没有发现放射性。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中国也打算研发自己的核武器。但是当时的中国百废俱兴,起初,中国只能寻求苏联的帮助。后来,中苏各自派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核技术。

1956年,王淦昌与其他十几个国家的专家一起来到了苏联的核研究所,共同寻找新的高能粒子,而王淦昌担任了这个团队的领队。

王淦昌已经五十岁左右了,但是他还是每天都泡在研究所中,一天花费十几个小时在研究。

历经三年时间,王淦昌终于在4万对底片中首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这个发现,再次震惊了全世界。各国报纸都将王淦昌的名字刊登在报纸上,在当时的核物理学界,没有人不知道王淦昌的大名的。所有人都认为,只要他继续研究下去,他就会将诺贝尔奖牢牢地焊死在自己的身上。许多国家也因此想要将这位中国科学家邀请到本国,为他们的核科技做贡献。

然而,就在物理学界备受关注的王淦昌却突然消失了。毫无疑问,这一次,他再一次错过了诺贝尔奖。

那么王淦昌又去了哪里?

以身许国,隐姓瞒名

原来,苏联突然翻脸,将在华工作的科学家撤回。而王淦昌也被一封密电召回了国。

1961年4月,王淦昌正式被受命秘密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因为是秘密工作,所以需要断绝一切海外联系,放弃所有名誉与地位,并且还要做好隐姓埋名一辈子的打算。然而他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就坚定不移地说:“我愿以身许国!”

之后,他就化名为“王京”,而“王淦昌”却在国际上“消失”了。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地方在西北的大沙漠中,环境恶劣,通讯不佳。而王淦昌的妻子孩子也更加见不到他。

实验基地虽然荒凉,但是每一个参加实验的人都从来不抱怨,因为这是为祖国做的事情,只要原子弹研制成功,中国,就不会再被人欺辱!

初来沙漠的王淦昌已经59岁了,是这里年纪最大的科学家,很多人都担心他是否能够扛住这艰苦,而他却在每次实验都亲力亲为,用行动告诉了他们,这恶劣的环境于他而言,没有丝毫的影响。老科学家都这样努力,其他人便更加勤奋了。

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或者是凌晨,就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常常吃了两个饼就立即投入工作。

实验人员们经常在风沙下记录数据,身边是炸药和放射性物质,他们在危险中做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一个数据的变化,他们就需要调整很久,然后再重新来过。

而那个时候,又因为全国大饥荒的原因,本就特别辛苦的他们,每天却只能吃馒头、干菜汤这种没什么营养的食物,严重的时候,树叶也拿来充饥。虽然填饱了肚子,但是他们的身体却将将近崩塌。有患病的,有全身浮肿的……不过却无人放弃原子弹计划。

后来,美国发现了我们国家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于是就想方设法地阻拦,还试图用武力来摧毁实验基地。而蒋氏的人还说,可以特派精英部队来支援。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紧急转移,来到了海拔3800米的罗布泊金银滩,年轻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而患有高血压的王淦昌却还是冲在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10月16日,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令许多国家都不可置信。

之后,王淦昌又秘密参与了氢弹的研制。而中国仅仅只用了2年8个月,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比美苏英用时都要短。

1969年,王淦昌又参与了我国的地下核试验,最后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7年的隐姓埋名,王淦昌终于在1978年恢复了自己的身份,也终于与家人团聚。

1998年,王淦昌因病去世,在这之前,他的身体就已经被辐射影响,坚持了那么多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离开了他最热爱的祖国。次年,国家公开了“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的名字也终于被公开。

现今祖国的繁荣昌盛,是许多的前辈与英雄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披荆斩棘,他们为了大国而舍弃小家,而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尊敬。他们也激励着我们的成长,一起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