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即集中带量采购,是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在采购招投标中公示所需要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而采购量对应的是企业需要承担的生产量。换句话说,集采是通过"团购"的方式向药品供应商购买明确数量的药品,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对于生物医药板块,"集采"二字,称得上是永远的痛,几乎每次集采消息传出时,医药板块都要迎来一波大跌,尤其是几大龙头股总难逃跌停的命运。

集采落地,长春高新闪崩跌停

1月19日,根据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关于发布的《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血制品首次进入带量采购范围,具体涉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人血白蛋白五个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多款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在集采目录当中,包括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此外,安科生物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也被纳入集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20年国内市场中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占据78.39%的市场份额,妥妥的行业龙头老大;安科生物位居第二,市场占有率为13.95%。

受此消息影响,1月19日,长春高新早盘加速下跌,股价封死跌停板。截至收盘,长春高新仍被按在跌停板上,报价227.6元/股,封单超3万手。目前,长春高新总市值只余921.1亿元。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合计有逾15万股东。粗略计算,今日这一波跳水,公司市值蒸发逾百亿元,户均亏损7万元左右。

安科生物股价走势同样惨淡,截至收盘报价12.14元/股,跌逾7%。此外,主营血液制品的华兰生物,也因血制品首次进入带量采购范围而暴跌,收盘报跌5.63%,上海莱士、卫光生物等血液制品企业也跟跌。

具体来看,此次集采主要集中于血制品和重组人生长激素,受到波及的企业不在少数,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统计。其中,血制品相关企业中受波及较严重的包括华兰生物、派林生物、上海莱士、科华生物、博晖创新、卫光生物;人生长激素相关企业中,长春高新、安科生物、仁和药业、福安药业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情绪影响,整个医药板块指数也大跌2.49%,位居跌幅榜前列,长春高新、亚太药业跌停,亚宝药业、华兰生物、药明康德等17股跌逾5%。

医药大跌近一年,葛兰又要"哭了"?

事实上,医药板块近半年来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有着"生长茅"之称的长春高新今日跌停,股价创下了近22个月来的新低,相较2021年5月份522.20元/股的历史高点,已经跌去了56%。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因医药"伤心"了无数次的葛兰,这次又"中枪"了。2021年第三季度,葛兰曾减仓超100万股,10月份开始加仓,截至11月23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仓长春高新41.8万股,累计持仓达到55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49%。若持股未变,那么仅今天一天,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亏损金额便超过1.3亿元。

如今,葛兰的两只明星产品,中欧医疗健康和中欧医疗创新两只基金均已跌破去年低点。

也就是说,在2021年的任意时点,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到现在,都在亏损区间。只不过,有些人亏得多一点,有些人亏得少一点。赚钱时被网友称作"医药女神",亏了钱又被叫成"葛大妈",葛兰这个基金经理当得也确实很受伤。

此外,易方达副总裁张清华管理的易方达裕丰回报债券也在2021年第四季度加仓了长春高新118.97万股,从公司股价来看,大概率亏了不少钱。

不过,也有机构对此保持乐观预期。据银柿财经报道,有机构表示,对于水针剂型生长激素,无论是长春高新还是安科生物,基本可以放弃水针招标,因为水针的最高限价过低。对于粉针剂型生长激素,由于水粉同组,长春高新可以通过粉针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按要求,降价10%~19%,即可以获得原采购量的25%~70%。该机构初步判断,长春高新最优策略是,放弃水针产品,将来做院外市场;粉针降价19%左右,换取自身原有70%的份额,保证院内第一针能够开出。

药品集采将逐步落地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截至2021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今年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据央视新闻消息,此前,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于2022年5月实施,具体执行日期以各地发布通知为准。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功开展6批,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涵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主流用药。

集采对于药企而言就是以价换量,尽管集采中选企业放量效应明显,但低价中选并不意味着游戏的最终胜利。事实上,由于利润被压低和突如其来的产能压力,不少企业都出现了集采中选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断供的情况。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更多的只是集采的短期影响,从长期影响来看,集采将倒逼我国药企转型。

目前医药生物行业内部板块分化明显,仿制药行业利润趋薄,创新药行业利润攀升,一批布局创新药的制药企业逐渐脱颖而出,行业在规范化、集中化发展中去芜存菁,竞争格局未来有望改善。

面对集采的冲击,制药企业应当积极转轨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License in(许可引进:核心是"产品引进方"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等方式丰富产品管线。

随着集采和医保谈判的逐步推进,未来行业持续分化,龙头效应进一步凸显,生产管线丰富、研发能力突出、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才有望从中获益,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