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坐一次飞机的价格虽然不算太难以接受,但受限于出行频率和生活安排,一辈子也绝对花不了几十万来专门买机票。

因此,如果航空公司告诉你,现在给我25万,以后你这个人都能免费乘坐本公司的航班,你也不会答应这笔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1987年,就有这么一个美国的小伙,真的买了一张这样的特殊机票。人们原本以为这会是航空公司一次美妙的“诈骗”,但是后来这个小伙子却利用这张机票创造出了远超票价的利益,让航空公司都恨不得收回这张机票。

01 “傻子”才会买的天价机票

1987年,美国航空公司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在活动期间,他们推出了一张售价25万美元的机票,购买这张机票后,可以在任何时间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免费乘坐本公司航班的头等舱。

当时几乎所有人听到这个新闻时脑子里都只有一个想法:炒作。这听起来非常诱人的张机票不过是航空公司的一个广告宣传,借着新闻媒体的采访大肆收揽一波热度。

至于说这张机票,恐怕只有傻子才会去买。

即便是当时一些最精明的商人,经过严密的计算也认为,如果购买这张机票,几十年内都很难收回成本,是一笔完全划不来的交易。

但就在大家都认为这场闹剧很快就要收场的时候,更加沸腾的新闻来了:真的有不少人买了这张机票!

原来,虽然大家普遍认为这张机票是个坑,但依然不乏一些工作繁忙且喜欢四处旅游的成功人士去购买。美国航空公司的数据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许多龙头企业的老总都会花上每年至少一万美金的费用在机票上,而这张机票就相当于一次性从事业巅峰期买到退休。

从活动开始到最终收尾,这个机票卖出去了六十多张。后来也有媒体跟着一些购买者进行了几年的追踪报道,但是他们每年在机票上的开销要远远低于最初的预算,而且有些人遭遇了事业变故,甚至再也没有机会乘坐飞机到处跑。

但就在这些人沮丧地后悔之时,有一个小伙子经过几十年的拉力长跑,居然让自以为英明的公司懊悔无比,甚至一度想私下里收回这张机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人就是史蒂夫·罗斯坦。史蒂夫当时是美国一个富裕的商人,从事全球贸易行业。在得知这张机票的出售标准及作用之后,史蒂夫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一张。

02 历时十几年,乘坐头等舱上千次,谁赚了?谁亏了?

当时许多人都在暗中笑话史蒂夫傻,毕竟当时25万美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买栋房子绰绰有余,即便史蒂夫的收入很高,也需要好几年才能重新赚回来。

而史蒂夫对这些质疑毫不在意,甚至再度出手,加价15万美金购买了一张副票,有这张副票,史蒂夫可以在自己乘坐某一航班的前提下免费带一个人一起乘坐,条件也是头等舱。

史蒂夫的工作虽然不算太忙,但是经常需要在各州乃至国家之间穿梭,因而这张机票为他省去了很多麻烦。

头等舱的待遇非常好,他甚至不需要携带自己的行李,可以把一些长期居住用的东西寄放在机场。而他每次乘坐飞机,只需要带一个小公文包,身后就有专人为他提行李。

由于机票的特殊性,史蒂夫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排队等待登机,随时到了就可以走。这为他节约了大把的时间,这也是他感到非常值得的地方之一。

闲暇之时,史蒂夫非常喜欢到处游玩。在别人为了路费和交通出行方式大感头痛的时候,史蒂夫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径直走上飞机头等舱,享受早上在加拿大赏风景,晚上去意大利看比赛的惬意生活。

对别人来说,出国一次需要反复地计算时间。而史蒂夫可以在短短的一天里完成两三个国家的快速轮换。至于说下了飞机以后花费的金钱,就不在史蒂夫的考虑范围内了。

他事业有成,并不缺什么钱,这张机票虽然能够帮他省下一大笔开销,但最关键的地方依然是方便。对他来说,时间比钱重要得多,有了更多的时间,他可以享受生活,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而史蒂夫购买的副票也没有被浪费,他的女儿在瑞士读书,每次他都可以亲自带着女儿在校园往返。周末可以单独过去接女儿回家,也可以带着妻子一起去看望女儿。甚至有时候亲自化身“快递员”,把女儿需要的资料、生活用品通通打包到行李里,再带给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也经常和妻子一起去各国游玩,甚至有时候他的一些朋友也会请他带着自己出去玩。凭借一张小小的机票,史蒂夫在几十年里几乎跑遍了美国航空公司航班能够抵达的所有地方。

在这些年里,他最热衷的就是往欧洲的航线,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如果将他这些年里的票价进行汇总,想必早已经远远超出了购买价格。

对史蒂夫而言,几十年里他几乎把航空公司的飞机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飞机,每次都是头等舱的待遇,不需要操心保养、维修等问题,只需要把身份证掏出来,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当初与史蒂夫一起购买这张票的其他人都亏了不知道多少钱,唯独史蒂夫凭借这个让航空公司感到无比的困扰。每趟航班的头等舱的数量都十分有限,史蒂夫占了一个名额之后,还要用副票再加一个位置。

史蒂夫对于副票的使用非常不讲究,一般来说他都会和家人朋友一起乘坐,如果他是一个人乘坐,他也会想方设法把头等舱的副票用出去。

有一次,史蒂夫在机场遇见了一位错过自己航班的人,这个人有着很要紧的事情,但是当天他已经没有办法再订购一张机票了。于是史蒂夫带着他上了头等舱,没有收他一分钱。

这次助人为乐让史蒂夫尝到了甜头,他开始频繁地帮助机场有需要的人,副票也就没有了闲置的机会。航空公司虽然对史蒂夫的举措感到非常不满,但受制于契约精神,也无可奈何。

03 后悔的航空公司:企图用200万美金收回机票

其实在这些年间,航空公司也逐渐有些后悔,开始派人与史蒂夫进行谈判,希望能够收回这张机票。

起初航空公司找人通知史蒂夫,希望他减少使用机票和免费用副票携带人的频率,每两周使用一次。但这对史蒂夫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几乎每周都要用两到三次,如果减少到两周一次,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后来航空公司愿意以10万美元的价格收回机票,但是史蒂夫果断地拒绝了。他并不缺钱,他只是想要一个方便的途径。

直到最后,航空公司提出用原价收回这张票,也就是40万美金。虽然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今天的40万美金已经不能与当年相提并论,但依然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

而史蒂夫的态度依然非常坚决,那就是他拒绝放弃这张票的使用权,并将继续保持以往的频率乘坐该公司的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忍无可忍的航空公司直接把史蒂夫起诉到了法庭,但法院的判决也毫无疑问的是史蒂夫获胜。毕竟当初的条约写得清清楚楚,如今航空公司想要违约,自然是不被法律认可和支持的。

几经切磋,航空公司甚至将收回的价格提高到了200万美金,但史蒂夫依然不为所动。航空公司也收买了史蒂夫的一些朋友和家人,让他们去劝史蒂夫放弃机票,但他仿佛他要与这家公司斗争到底,就是不肯卖掉。

无可奈何的航空公司雇佣了一批律师寻找当初合同的破绽和史蒂夫违反契约精神的行为,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取消史蒂夫免费机票特权的办法。

史蒂夫喜欢用副票带人乘坐头等舱,这是他帮助别人的一种体现。而对这种帮助,他向来是免费的,但总有一些不好意思白占这么大便宜的人给史蒂夫钱。

史蒂夫自然是不肯收的,一来二去,史蒂夫只愿意收下几十美金作为象征。

但就是这几十美金让航空公司抓住了,航空公司再一次将史蒂夫告上了法庭。就在所有人以为史蒂夫会再度毫无疑问地获胜的时候,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出来了:史蒂夫被取消免费乘机权。

原来,史蒂夫做完带人乘机的善事,收取的几十美金被航空公司放大,称他“借机牟利”,违背了合同的条例。

美国航空公司不择手段的行径为自己招致了一大波民众投诉,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倾向史蒂夫。毕竟他代表的是消费者,而他的对手是资本力量。

原本以打广告为目的的航空公司在狠狠地亏了一笔之后,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止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山呼海啸的负面广告。这让美国航空公司的名声久久难以重新树立,亏损也不小。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史蒂夫继续使用机票的损失。

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知名企业,一些短暂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远远不如长期的口碑利益。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如果干到最后臭名昭著恶行累累,即便是百层高楼也终有垮台清扫的一天。

04 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口碑效益之间做出选择

美国航空公司的初衷毫无疑问的是骄傲的,想要通过一些小把戏来糊弄民众,不仅骗点小钱,还能免费做一波广告。

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想的是居然真的有人从被割韭菜变成了薅羊毛甚至吃羊肉、偷羊仔。而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履行约定,默默咽下这持续不断的亏损。

但他们从未想过真诚地去兑现承诺,所作所为几乎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慢吞吞弄出来的让步。

而他们对史蒂夫一步步的紧逼,吃相着实难看。史蒂夫虽然让航空公司栽了个大跟头,但这都是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智慧赢来的,他不依靠这个盈利,反而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如果航空公司能够联合史蒂夫将这个事情宣传一下,不仅能够收取一波好感度,还能让自己的生意更加红火。这样所带来的收益未必不能弥补因史蒂夫而造成的亏损。可惜的是,航空公司自以为是偌大的一家公司,想要去“制裁”一个钻空子的小商人,没想到却频繁栽了跟头,只能认栽。

当初与史蒂夫一起购买机票的还有六十多个人,为什么只有史蒂夫一个人赚了回来?是因为他更具有智慧吗?其实不然,其他能够认识到这张机票价值的人,其实与史蒂夫的聪明才智不分上下。

但史蒂夫赢就赢在他的个人情况。他的爱好是跨国旅游,工作是国际贸易,女儿在外国上学,朋友也四散海外。对史蒂夫而言,机场就像家门口的地铁站,是他出门必备的交通工具。

其他人虽然也有这样的视野和眼光,却没有条件去频繁地使用这张机票,自然也只能让明珠蒙尘,感慨自己“瞎了眼”。由此可见,当你把眼睛放在远处的同时,脑子里一定还要想到脚下和自己身上都是什么情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命运是无法预料的,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而当下所做的每一个事情都会带起蝴蝶的翅膀,掀动一场风暴。史蒂夫和美国航空公司,一个是舍弃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一个是放弃企业口碑赢得一时便宜,其间高下,不辨自明。

投资永远都是一件在路上的事情,而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商业场中发现真正的宝藏,并敢于面对世人的非议去坚持,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气的事情。而这种孤注一掷带来的收益,也远非那些稳妥打法可以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