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媒体报道“天才翻译家”金晓宇最新情况(本报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杭州日报客户端此前报道,金晓宇的父亲金性勇曾经买了很多精神疾病的书看。有两点发现非常重要:一是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这个念头,他们会比之前珍惜生命;二是这类病人会在精神领域不同凡响,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

杭州日报客户端此前报道截图

金性勇曾读到一本书叫《躁狂抑郁多才俊》,是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写的,里面列举了25位历史名人:贝多芬、梵高、牛顿、海明威……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天才艺术家。

懂得这些知识后,金性勇最大的宽慰就是小宇可能不会再自杀了:

至于“天才”,我没去想过,毕竟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能成为梵高、牛顿,即使成了天才也需要两点:一是活着,二是机遇。

儿子不想死了,我和他妈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我们都能接受——只要他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躁狂抑郁多才俊》(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出版)

那么,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会对小宇的家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本书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本书出版前后又有哪些故事?《躁狂抑郁多才俊》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07年出版(见上图),新闻晨报·周到记者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十几年前策划该书的责任编辑、现任译林出版社编审的王笑红女士,该书的翻译者、现为海问律师事务所税务合伙人的郭永茂律师,并与两位嘉宾进行了对话。

该书责编:出书是为了减少社会对躁狂抑郁的污名化

Q 新闻晨报·周到:杭州日报客户端《【倾听】我们的天才儿子》这篇报道的责任编辑在1月17日一早告诉你消息时,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A 王笑红:这篇报道的责任编辑是戴维,我们是认识十几年的好友。当我那天在地铁上读完报道后,深深感动于小宇一家面对苦难所表现出的坚韧,并立刻去豆瓣读书搜索了小宇的译著,看到那么多熟悉的书是他本人翻译的,非常敬佩,其中一些书的编辑是我至今不曾谋面的朋友。

Q 新闻晨报·周到:之前有没有想到过,自己多年前责编的一本书《躁狂抑郁多才俊》会对一个陌生的家庭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否会觉得,好的出版物对社会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A 王笑红:得知小宇的父亲金性勇先生因为读这本书而获得一些安慰和信心之后,我感到十分温暖。这本书出版于2007年,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关注,但我读到这篇报道后觉得,如果它能对哪怕一个人、一个家庭产生这样的影响,那也就值得了。作为一名从业近二十年的编辑,我始终认为,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是最重要的,出版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多名利,我认识的许多编辑都是怀着对好书的热爱才投身这一行的。我如今在译林出版社工作,正在和同事们一起做“医学人文丛书”,我也希望这套书能帮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公共卫生、疾病和健康等问题。

Q 新闻晨报·周到:当时怎么会想到去出版这本书呢?

A 王笑红:推荐我做这本书的是段晓楣老师,她当时在著名的版权代理公司大苹果(BIG APPLE AGENCY)工作。我们是忘年交,在我做编辑以前就认识,段晓楣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审读样书之后,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牛顿、狄更斯、梵高、海明威等非凡人物的人生经历,对于减少社会对躁狂抑郁以至精神疾病的污名化都是很有意义的。然后,我向上海三联书店社长陈启甸和总编辑黄韬两位领导汇报了这个选题,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之后,就很顺利地购得了版权。

《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目录

Q 新闻晨报·周到:在有效的治疗下,躁狂抑郁者们能够控制他们的生活、增加生产力,你觉得作者的这一结论在今天得到论证了吗?

A 王笑红:对于这个问题,我当然是外行。在我看来,躁狂抑郁的患者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拥有宽松的氛围,拥有关心爱护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一定是可以过上较为正常乃至充满创造力的生活的。小宇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很少有译者能如此高产。

《躁狂抑郁多才俊》关于躁狂抑郁与天才之间辩证关系

Q 新闻晨报·周到:听说,这本书的翻译者其实是一位职业律师,当时怎么会找到他来担任翻译工作呢?

A 王笑红:译者郭永茂是我读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时的同学,现在是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我当时请他翻译,完全是出于天马行空的想法。在我们共同求学期间,我们几位好友经常在一起聚会,永茂同学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博闻广记,听他聊天是一种享受。大家都知道,翻译稿酬对于一位律师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我想,永茂同学一定不会拒绝。

现在看来,这个书名《躁狂抑郁多才俊》翻译得也非常有才,原著的英文名称为Manic Depression and Creativity(见下图),直译过来是“躁狂抑郁与创造性”,永茂同学的这个翻译使这个书名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新闻晨报·周到:听说因为这本书,让你和段晓楣老师、郭永茂律师还有很多的老朋友产生了新的交集,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

A 王笑红:现在段晓楣老师人在美国,我一收到戴维的微信就给她打了电话,她本人也非常感动。我们都希望,大家能够在尊重小宇一家意愿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专业和必要的帮助,希望小宇尽快好起来。段晓楣老师发朋友圈说:“本文是对所有做书人的一个激励。”和永茂同学好久没联系了,我们因此加上了微信,重续二十多年前的友谊。我的一些老同学也转发了这篇报道,表达对小宇老师一家的关心和对我们的鼓励。

该书译者:这本半科普读物,其专业性考验我的耐心

Q 新闻晨报·周到:《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当中,举了不少患有躁狂抑郁名人的案例,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呢?

A 郭永茂:在这本准科普读物中,运用各具异才并焕发异彩的名人例子,是为了更生动地说明躁狂抑郁这一精神状况与创造性二者之间密不可分而又非常微秒的关系。

郭永茂为该书撰写的译者序(部分)

Q 新闻晨报·周到:我看这本书的简介,该书的作者之一朱立安·李布曾任精神科门诊部主任,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A 郭永茂:他的观点很丰富,可试举几例。例如,他认为,“即使对症的治疗是成功的,精神科医师的工作也并未完结,需要一直关注患者的复发风险,而且,有的药物会发生抗药性,不能一劳永逸。”例如,他还认为,“天才不是一种属性,而是天才潜力拥有者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此外,他还就如何在躁狂抑郁的问题上兴利除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Q 新闻晨报·周到:作为律师,你在翻译这本书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与困难?

A 郭永茂:一个挑战是时间,记得当时,我如果不出差,就每天下班后译几个小时,前后花了约9个月时间。另一个困难是跨行,这本半科普读物,其中的专业性因素考验译者的耐心,很多词汇需要比对不同来源的说明界定,才能找到更妥帖的表述;而其中的普众性因素涉及五花八门的行当、事项、人员,为了缓解“阅后即忘”的担心,我对书中提到的大量人名和专业术语,尽最大努力检索信源,以“译者注”的形式加以说明。

郭永茂在书中加的“译者注”(P3页)

Q 新闻晨报·周到:作为这本书的译者,如果让你写一段祝福送给小宇,你会写什么文字内容?

A 郭永茂人生行夜宿,蓄力无穷;生命称宙延,回转有方。(编制按:第一句的“晓”字和第二句的“宇”字,合起来就是金晓宇的名字“晓宇”)

译人金晓宇

对于金晓宇的翻译作品和他的感人故事,本报后续还将进一步关注。对于这位译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言,欢迎在读者评论中留言。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