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以现在的中国为例每年的法定节假日中国人都会成群结队的出门旅游采购逛景点,而经济比较富裕的中国人则选择出国旅游体验一下异域风情,顺便发下朋友圈。因此这种情况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常态,而每年出国旅游的人都在不断增长,由此其他国家也想尽办法吸引中国游客到本国旅游。

只是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人们没有如今生活的便利他们又是如何记录自己的旅游事件呢?本篇笔者就为大家详细解读古人的旅游文化。

一、古人的旅游记录方式

古时人们并没有向现代人们这样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体力活。可有一类人却不做劳动随心随性有时看到花花草草便感慨万千吟诗作对可以说就是一闲人,因此这类人时间上比较充裕,而后来随着旅游的兴盛当时的文人墨客也都爱上了的出门游玩。

1、随笔游记

在古代人们并没有现代的手机可以拍照记录下自己旅行中的景点跟感慨,因此人们便只能自己把遇到的景物旅行中的事及自己的感慨都记录在书本上,而这种方式便是游记。历代游记最有名的便是玄奘大法师记录的《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下了各种地貌、西域百姓的事件、国家及地区的祥异灵征等等,但其中大多记录的是玄奘大法师西行求法的见闻。也真是《大唐西域记》的面世更是激发了当时人们的旅游情结,随即出现了跟多的游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及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赋诗刻碑

不过能写游记的人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那些性格上比较洒脱又懒散的文人墨客在自己旅行途中遇到某些事物及感慨时随心创作的诗词并刻在景物上表示自己来过。不过读者不要误会这种方式可不是跟现在的人们再景点中写下“到此一游”一样,那时的人们都注重礼义廉耻所以这种不道德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做,只有在经过允许的情况下书写刻画。

但是这种赋诗刻碑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如若肚子里没点墨水,学识不渊博,文采不出众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写游记吧。而历史上我们能找到的关于古人游历时留下的诗词并不少,很多都是大文豪及诗人就比如唐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唐朝李郢的《登杭州秦望山》及唐朝张祜的《题杭州灵隐寺》等等。

而为什么唐朝的文人墨客都这么喜欢外出游历那还是受到玄奘大法师的《大唐西域记》的影响,不得不说到哪里都有跟风的,但也不难看出古人对旅游的情结有多么重视。

二、古人旅游都注重什么

1、出行必占卜

古时人们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因此认为出门远行是件大事,万一旅游中出了问题就回不来了所以在古人出行时必然会算上一卦。而这方面最重视的便是“秦始皇、隋炀帝”了,他们出行就会先看看周易挑个黄道吉日在出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是多么重视,所以再古时自己的家里有人要出远门了亲人便会去求个签看看吉凶,而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皇室更为突出,历史上的秦始皇便是比较信奉这个,我们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就有记载说到在始皇某次出巡时碰到天降陨石上面写到始皇帝死而地分,后来又下令杀掉方圆十里的百姓,所以能看出秦始皇还是很迷信的。

2、出行必看攻略

在古代人们要出行时除了占卜算卦还需要一个东西才能确保自己在旅行途中安然无恙。这个就是“攻略”,即是历代名人写的各类游记,以此作为参考不会出现迷路这种事情。在当时玄奘大法师选择西行时还为此准备了一年多可想而知古时人们出行有多重视。

再历史上出现的旅行游记很多都写到了旅行途中的注意事项及各类山川的危害,就比如徐霞客,他先后游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旅行经典《徐霞客游记》及张肃的《台游草》都讲到了很多旅行途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另一方面《山海经》也被出门旅游的古人们作为了一个旅行攻略,其中也讲到了很多注意事项。

古人把《山海经》当做旅行攻略也能理解,因为当时正处于封建时期,因受到封建思想的渲染所以对其中的一些异域怪事都很信服。

3、古人的旅行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都说旅游是现代才出现的,古时人们那么累哪有心思去旅游。其实旅游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词,早在古代人们便已经发展出了独特的旅游文化,上文说到古时人们出行占卜看攻略才敢,但这并非是所有人都这样。就比如那样文人墨客他们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这种琐事并不会在意,而是走到哪里欣赏哪里。其次在经常旅行的人哪里旅行更像是一种享受。

人们旅游是存在目的的,就比如玄奘大法师西行只是为了数佛经,秦始皇巡游是为了安定天下,宣扬国威。正是这种目的所以在长久旅行时必然会要做很多准备所以古人出门远游要带生活用品、虎子、中药、蜡烛等等。因为古时客栈没有厕所所以虎子是必备的。

其次是家奴,因为古人很少独行加上行李繁多,所以家奴要跟随的,最有名的还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由此可以想象古人的旅游情结。所以相比现代人,古人们的旅游文化也是具有很大的特点。

三、古人为什么爱“旅游”?

1、旅游形式

古时人们旅游的形式有很多,均展现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如天子巡游时叫“巡狩”,士人的旅游叫“游说”,僧侣道人的旅游叫“游方、云游”,书人的旅游叫“游学”,情侣们的旅游叫“治游”等等。

这些对旅游形式的称谓均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跟文化特点,所以我们不应再说旅游是我们现代人出现的。好比我们现在的春日游玩“踏青”都与古时情侣们的幽会有关,除此之外还有远游、秋天的秋游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都代表了古人的旅游文化的特点。

2、旅游展现的精神修养

我们现在的人们旅游只是单纯的出门散心游玩而古人们却把旅游当做了修身养性。在苏轼的《黄州快哉亭记》中有写到“土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可知在古时人们已把旅游当做了怡神养性的一种方式。

除了苏轼对旅游的看点外还有诸多名人的解释,就比如孔夫子把旅游当做了结交名流、增进学识、扩大阅历的方式。虽然他在《论语·里仁》里说到“父母在,不远游”可随后又讲到“游必有方”这种理念。前面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交通阻塞、为尽孝道而不能远游,后面我们就可以理解在做到有方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游学、游说呢?

3、古人的旅游艺术

相比现代人只看中旅游时的享受,古人在旅游时就更显得讲究了。王立在《一地风流》中有一句话说的好“游亦有道,游道如海”,这句话不是体现在现代人身上,而是展现在了古人的旅游文化中,即是旅游中的艺术。

而游览艺术在古人哪里便是品评景点的风光及所见所闻,在明代周忱《游小西天记》中写到,“天下山川之胜,好之者未必能至,能至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文”。意思是说天下有很多山川,好旅游的人不一定能到,纵使到了也未必能说,即便是能说也未必能吟诗作对,由此可见古人把品评艺术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境界。

而出了品评艺术外还强调了“物我合一”,清代罗田尺在《五山林志》中说道“旅行要有胜事,有胜情,有胜境”。这主观上说到了在旅行中要有游兴,另要有胜境,领悟在旅游中的感慨。这些种种都表明古人在旅游文化中比现代人要更懂得多,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古人对旅游的情结。

所以若说古人没有现代人生活好,没有现代人会享受,这些就能作为古人的代表。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更应该研究古人的方方面面。

结论:

古代人的旅游文化相当的丰富多彩,再某种程度上我们现代人都不及古代的人们。从旅游艺术、旅游方式、旅游观念上就能看出古人的旅游文化有多么兴盛,更能了解到古代的人们对出门游玩的情有独钟。虽然他们那个时代没有我们如今的交通便利、通信便利,但这并不妨碍古人游玩的脚步。不由得感慨,那个时代的人们在各方面的限制下还能独自创造出一种文化特色,这是何种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