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淮安市一名领导秘书,在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下海浪潮时,毅然选择了辞去了自身职务,投身于商界。

他叫严介和,被媒体称作“全球华人第一狂”,在他下海经商的初期,严介和就口出狂言“亏五万不如亏八万!”

正是凭借着这种张狂无比的态度,严介和才迅速在建筑行业打出自己的名声,被称作是“中国第一包工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华人第一狂,了解他如何从12万资产一跃成为胡润富豪榜第二位的经历。

1960年,严介和出生在江苏淮安,严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严介和的祖上一直都以“耕读传世”,是一个书香世家。

严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严介和从小便能接受家族传承的教育,虽然新中国已经改革了教育,不再像封建王朝那样学习所谓的“孔孟之道”。

但是良好的启蒙教育以及家族培养,也让严介和走在同龄人之前,在上学之后,严介和的成绩就一直非常优异。

在高考结束以后,严介和顺利地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范类学校,在大学四年之后,严介和被分配到家乡淮安的一所高中,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因为严介和从小便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所以在学校教课时期,严介和谈吐文雅,一些诗词歌赋说来就来,还时常写一些小散文之类的,文采还是比较好的。

有句话叫做“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的”,严介和出众的文采自然会引起关注,于是他便结识了自己日后的妻子张芸芹。

张芸芹出生于淮安的经商世家,他们在明清时期被称作为苏商,虽然历经历史的发展与岁月的变迁。

苏商早就不复以往的辉煌,但是俗话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芸芹家里也是颇有资财的,几个哥哥在后来也都纷纷下海经商。

在张云琪十六岁的时候,她来到了严介和执教的高中,而此时的严介和只比张芸芹大三岁,可以说是同辈人。

严介和

张芸芹在学校里,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而且受到家中环境的影响,说话也比较文雅,此外张芸芹还有着众多的爱好,比如球类。

所以青春靓丽的张芸芹很快就吸引了严介和的目光,同时张芸芹也被文采出众的严介和所吸引,二人就这样悄悄地走在一起。

多年以后严介和还公然笑称,自己和妻子张芸芹就是,典型的师生恋,在张芸芹高中毕业后,她就和严介和结婚了。

在两人结婚一年后,他们生育了一个女儿,可是严家家风比较传统,所以严介和的母亲,在二人的女儿出生以后,就常常对严介和说这样一句话。

“权大权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唯有天伦之乐才能过好一生。”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严介和能再生一个儿子。

可是当时新中国正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对这一方面把控得非常严格,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严介和当时的身份。

原来自从严介和与妻子张芸芹结婚后,严介和就深感养家糊口的重担,于是经人介绍下,成功担任当时淮安市领导的秘书一职。

这对严介和来说,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飞越”,自己总算是踏上仕途,端上“铁饭碗”了。

可是现在母亲却三番五次要求自己再生一个儿子,要知道计划生育政策,在对身有公职的人员处罚力度相当的大。

严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会被开除公职,还要面临一大笔罚款,所以此时的严介和左右为难,一面是母亲的催促,另一面则是不想斩断仕途之路。

就在严介和陷入两难境地的时候,妻子张芸芹出面了,她对严介和说道,“凡有得就有失,如果你想要孩子,就会失去公职。

不过你有经商的才能,说不定政坛上少了一个严介和,商界则会出一个风云人物呢?”

听完妻子张芸芹的话,严介和豁然开朗,最终下定决心要投身于商界,在儿子严昊出世以后,严介和辞去了公职,另外缴纳了1.8万元的罚款。

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的1.8万元,当时有个名词叫做“万元户”,由此可见严家的确有些许资本能够支撑严介和下海经商。

严介和出身于书香世家,所以对于经商之道很是门清,在他担任中学语文老师的时期,就在外面做一些闲散生意,弥补自己的开销不足。

再加上妻子张芸芹还是经商世家,苏商在以前可是能够和徽商,晋商等大型商帮一较高下的商会,所以对于经商这件事,张芸芹更加熟悉。

1987年,严介和正式下海经商,当时全国上下正在经历一场下海浪潮,主要原因就在于国企进行了改革。

“铁饭碗”不再是“铁饭碗”了,大量资产不良的国企被政府改革,宣布破产,因此致使许多员工被迫下岗另谋生计。

严介和

虽然当时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了,招商引资,下海经商的理念也传播到全国各地。

可是在滚滚的下海浪潮下,许多人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毕竟都是第一次,谁也没有经验,万一失败了,那可就全完了。

而严介和也同样如此,他和妻子虽然耳闻目染了许多经商案例,但是真正下海经商做生意,还是头一遭。

保险起见,严介和通过应聘成为了一家水泥厂的厂长,这也使得严介和与建筑行业产生了不解之缘。

在正式成为水泥厂的厂长之后,严介和才发现做生意真的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简单,当时的那家水泥厂经营不善导致效益很差,随时都有倒闭关停的风险。

于是为了能够保住这家水泥厂,让其起死回生,严介和开始日夜留在厂里研究,一面直接接触最根本的生产环节,另一面则积极寻找着出路。

好在当时的中国正在基建腾飞的时代,市场上对于水泥的需求特别大,在严介和四处奔波拉项目的同时,还聘请专家改良了厂里的生产,使得该厂生产的水泥量又多,质又好。

很快在严介和的努力下,这家濒临倒闭的水泥厂真的起死回生了,水泥厂的效益也逐年增长,这也让严介和感到十分的开心。

严介和

可是严介和毕竟只是一个厂长,并不是背后的大老板,所以处处都受到掣肘,使得严介和有心施展却没有施展的空间。

1992年,在担任水泥厂厂长五年后,严介和自认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在厂里并不如意,于是严介和就辞去了厂长的职务。

然后拿着东拼西凑借来的12万元,在淮安注册了一家名叫“引江”的建筑公司,专门从事建筑行业。

在公司正式成立后,严介和就开始四处奔波,希望可以拉到工程来做,更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在建筑行业彻底打出名声来。

很快一个机会摆在了严介和的眼前,他通过以前在淮安市政府工作的关系,终于成功拿下一个政府项目工程。

当时南京市政府正在进行绕城公路建设,严介和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下了其中一个项目——一个配套的涵洞工程,预算不足三十万。

这个项目在来到严介和的手上时,已经是第五层转包了,不仅丝毫没有利润可言,严介和想要做好这个项目,自己还得往里面掏钱。

于是便诞生了开篇所提及的那句狂言,“亏五万不如亏八万!”严介和在拿下工程后,面对别人的质疑时,就是这样说的。

严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介和认为,未来的中国对于基建的需求一定非常庞大,所以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打出自己高质量的名声!

所以在成功拿到项目后,严介和又是当包工头,又是当建筑工人,整天都呆在工地上,时时刻刻都在抓着工程的质量。

原本南京市政府规划,涵洞工程的工期在一百二十天,但是在严介和的努力下,仅用了七十二天就提前完成了整个工程。

在质检工作人员前来检验的时候,也被工程的高质量,短工期所震撼,于是这件事,很快就被汇报到南京市领导的面前。

南京市有关领导还亲自来到严介和的工地进行检验,之后也是对严介和大加赞赏,严介和成功打响自己在建筑行业的第一炮。

在涵洞工程结束后,南京市政府认为严介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所以便把一项价值四千万的工程交到严介和的手上。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严介和再次来到工地,最终这项工程如期顺利完成,而且质量过硬,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检查,而严介和也因此赚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870万元。

严介和

这笔资产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堪称是一笔巨款了,但是严介和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他把这笔钱再次投入到自己的商业“帝国”中。

在严介和的努力下,建筑公司越来越壮大,九十年代中国的基建迅速腾飞,严介和也再次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当时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进行工程建设,可是中央财政预算以及地方预算,拢共就只有那么多,很多工程无法顺利开展,这可急坏了当地领导人。

而严介和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于是他首先提出了“BOT”理念,即“建设---经营---移交”。

总的来说就是建筑公司先行垫付一部分工程款,然后交给有关部门质检,检验合格后,政府再把工程以“一次性”或是“分期”方式付清。

这种承包建设理念极大地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难,而严介和第一次运用这种承包建设的方式并将其推广,是在承包宿迁市一项工程的时候提出的。

当时宿迁市准备对市内进行规划,可是资金暂时无法到位,严介和在听说后,立刻向宿迁市领导提出了这种承包建设方式,当即就被宿迁市领导同意了。

此后这种承包建设方式就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一种广泛推广的模式,也成为政府工程项目的首选,而严介和也被称作“BOT的鼻祖”。

严介和

在成功推广了这种模式后,严介和的建筑公司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资产也不断地扩大,直到2004年,资产规模达到20亿。

不过就在严介和高速发展的时候,他也同样面临着一场危机,起因就在于严介和在快速并购国有企业。

这些被严介和并购的国有企业,全都是负债累累的不良资产,可是严介和就是硬着头皮把这些企业给并购了。

在2005年,严介和飞快地把31家不良资产的国企给并购重组了,这也给严介和带来严重的债务危机。

于是银行就上门催款,要求严介和尽快还清贷款,媒体得知这个消息,也立刻传播着严介和的不良消息,声称严介和即将破产。

这个消息使得许多承包商上门催款,不过严介和对此并不在意,他通过内部一系列的改革,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成功度过这次危机。

后来有人问严介和为什么要并购这些资产不良的国企,严介和则回应道,在你们看来这是不良资产,但是在我看来这是绝佳的资产,可以迅速拉进你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严介和

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严介和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他知道怎样才能在商界更好地生存下去。

此次风波之后,严介和的资产迅速扩大,很快就成为了胡润富豪榜排名第二位的人,个人资产达到上千亿。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严介和突然宣称自己要退休了,将要把开办的企业交给自己的儿子严昊管理,不过由于严昊的年纪较小,所以先由母亲,也就是严介和的妻子张芸芹代为管理。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后,严昊正式接任母亲的职务,成为公司的总裁。

不过在严昊执掌公司后,有人曾询问严介和担不担心严昊,没想到的是,严介和一如既往的张狂,声称“我的儿子比同龄人强20倍!”

在严昊接任总裁后,严介和就把目光转向了书法艺术方面,他创建了自己口中的“六朵姐妹花”以及“五对兄弟果”。

兰花-《新论语》,传承国粹精华、推进文化创新,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论语》是严介和"36年的辛苦、36年的思索、36年的实践、36年的创造"的积淀与升华。

严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牡丹-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塑造大国形象、助推大国外交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是由严介和倾力创办的大型国际高端论坛,于2010年底正式召开首届论坛,现已成功举办四届 。

茉莉-富民感恩论坛,提升国民素质、成就民族性格,富民感恩论坛由严介和先生倡导并发起,现已成功举办四届。

2010年12月18日,严介和携政商学媒界精英千余人齐聚小平故里四川广安,捐建"感恩林"。

发出"感恩时代、想念小平、厚侍员工、博奉品牌、富民强国"的时代强音,并首倡将12月18日设立为"中国感恩节"。

梅花-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倡导个性发展、助推教育改革,"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由严介和创立,总额10亿元,每年拿出1个亿,用于奖励个性学子。

旨在以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关照个性教育,关注青少年个性成长,培养青少年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推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荷花-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落实科学发展、发掘城市魅力,"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由严介和倡导发起。

张芸芹

由华佗论箭组委会联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数据采集以及实地调研。

活动以"智慧发掘,魅力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型城市为主题,旨在"发掘城市潜质、提升城市品质、成就城市品质"。

同时,关注支持中小城市发展,探寻和发现最具成长潜力的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从而助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支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魅力发展。

桂花-纪录片《商痕》,礼赞改革开放、鼓呼市场经济,《商痕》是由华佗论箭组委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

是一部纪录中国民营经济30年风雨历程的大型励志纪录片,希望以此来观照当下、解读历史、启示未来。

产经--太平洋产业、太平洋建设,太平洋建设始建于1995年,是一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大型企业。

拥有国家公路、市政、水利等多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及若干专业一级资质,下辖25大建设集团。

严介和

先后参与沪宁、沪珠、京沪、京港、连霍等高速公路,以及江阴长江大桥、南京地铁、太湖整治等多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并以BT模式参与500多个城市、上千个园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城市运营商,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强。

太平洋产业致力于海洋经济发展,依托太平洋建设实现战略转移,从中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太平洋建设走向建设太平洋。

财经--苏商资本、苏商建设,苏商资本是五经产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和对外商业银行。

与多家大型央企、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国际投资银行、产业集团等建立了战略联盟,并发起成立了专业化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实现多渠道资本运作。

智经--华佗论箭、郑和舰队,华佗论箭是严介和先生携手官、商、学界,倾力打造的资源、智慧、资本平台。

严介和

也是中国唯一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日常义诊、非常经营、危机处理、品牌塑造、文化建设服务的智慧机构。

郑和舰队是严介和先生发起建立的新型经济联合体,通过资源、智慧、资本的整合,搭建聚商、育商、护商、造商、招商的高端平台,实现资源用智慧优化,资本用智慧放大。

文经--蓝黄红文化、华佗智慧,蓝黄红文化是输出智慧文化、提炼和凝聚企业文化理念的文化传媒平台,提供实战型、智慧型文化产品。

先后服务上千家企事业单位、数十个经济开发区。创办《中国商界领袖》杂志,策划出版《新论语》《管理境界》《产业决定未来》等图书文化产品。

子经--雅仁和教育、华佗建设,雅仁和教育以创新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和理念,打造与哈佛、沃顿相媲美的世界级教育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

华佗建设下辖五大建设集团,以BOT模式开拓引领现代服务业,打造"我的大学我的城"。

严介和通过这多项举措成功打造出新时代企业的模范,不仅使得企业规模更上一层楼,更让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