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江苏省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上缴境外窃密装置的相关人员。

有意思的是,这场表彰大会的表彰对象并非是情报战线的人员,而是我国沿海省份的普通渔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人受表彰

1月17日,江苏召开“沿海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专项表彰奖励大会”,对在我国领海海域打捞上缴水下可疑窃密装置的11位渔民及5名相关人员表彰并给予奖励。

消息称,2020年至今,江苏渔民发现10个可疑装置系他国制造,具有水下调查、识别、窃密等特殊功能。

根据江苏渔民描述,有的“带有太阳能板,两边有‘翅膀’,后边有螺旋桨”;有的“形似鱼雷”。此前央视就此解读称,渔民捕捞到来自国外的技术监测装置,型号各异、种类繁多、功能先进,对我们的国土安全、深海安全等都构成严重威胁。视频画面显示,主办方向受表彰人员颁发“突出贡献奖”荣誉标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集搜潜反潜情报

这些侦查装置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告诉政知圈,所谓侦查装置统称水下无人潜航器。这些器材上会搭载各类探测器、传感器,用来搜集海洋信息情报,包括水文气象信息、水下地形地貌信息,比如温度、盐度、湿度等。“这类潜航器一般为无人操控、长时间自主航行,可实时将信息发送到卫星上。”

他向政知圈强调,从军事角度来看,不同海域的水文、地形信息对于潜艇航行、搜潜反潜都至关重要。

“以反潜作战举例,世界各国反潜手段主要依靠反潜机或者舰艇搭载的声呐搜索对方潜艇。但是不同海域的水文信息不同,其反映到声呐的声音信号也会有差别。而这就需要在重要海域搜集该海域的海洋背景信息来修正、弥补。”宋忠平表示,也正因此,境外势力对于我国沿海海域的水下侦查威胁很大。

他还告诉政知圈,由于这类潜航器体积较小,在水下航行时的噪音等识别信息都很弱,因此对于解放军而言要在广袤的海域去搜索识别难度较大。“反而是经常出海的渔民靠拉网捕鱼时随机拉网打捞,是一个不错的应对手段。也正因此,上述渔民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贡献是不小的。”

我国渔民的“副业”

政知圈注意到,上述表彰大会由江苏省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连云港召开。

《国防时报》新媒体撰文指出,上述人员受到表彰的同时还喜获重奖。此前消息显示,2017年有渔民打捞上来类似境外装置并主动上缴国安部门,受到表彰并获得5万元奖励。澎湃新闻此前撰文称,非渔汛期出海捞外军的声呐和窃密装置,甚至成了中国渔民的一个“副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网刊文指出,以往出海渔民对于此类装置敏感性不高。2016年以来,全省先后四次召开专门表彰奖励大会,对打捞上缴水下可疑装置的渔民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沿海渔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宣传。

人民网就此提醒,如果有其他相关人员发现类似不明物体,可拨打国安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