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一凡 图片由“非渔”提供

前不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报道了一位热爱拍摄西湖晚霞的95后杭州小伙。很快又有读者来推荐了一位拍西湖的“大神”:拍西湖日出前的“非渔”,西湖清晨在他的镜头里超级惊艳,真的是张张大片。

接到读者推荐后,小时新闻找到了“非渔”。他拍的西湖有多惊艳?先上几张照片,大家感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职后“放飞自我”,爱上了拍摄风景

“非渔”本名毛联平,杭州本地人,2002年进入浙江大学,2007年建筑学本科毕业。现为浙大规划设计院一级注册建筑师、建工学院特聘讲师。

浙大建筑学专业当时开设有一门摄影课,毛联平从那时开始接触摄影。工作四五年后,“感觉工作有点疲惫,所以离职了,当时想换一种生活,就买了个相机去外地旅游,去了新疆等地,一边玩一边拍,当时就是漫无目的地拍。”

也就是在那时候,毛联平爱上了拍风景,拍摄技术慢慢精进,每年还要跟着其他摄影爱好者去全国各地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联平说自己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小时候我很喜欢画画,但是当时家里没有那个条件。现在摄影,算是对小时候遗憾的一种补偿,其实摄影也跟画画一样,只不过是用镜头作画。”

他说,中国人骨子里都会受传统文化影响,因此表达方式上自然而然就会比西方油画的“写实”更加抽象、内敛,他最想表达的就是这种“文气”和“含蓄”,而这种风格也影响到了他后来对西湖景色的拍摄。

凌晨三四点就起来,为了绝美的西湖清晨

这些年,毛联平陆陆续续拍摄了不少西湖景色,重点拍西湖日出前后是在最近这五六年。特别是这两年,由于疫情原因,毛联平出去拍的机会少了,把目光更加集中在西湖。不能去探索沙漠、雪山、荒野和星河,他便将镜头瞄准了这座城市的大花园西湖。常常是凌晨4点不到,他就爬上了宝石山,或者去苏堤、西泠桥守候日出,早上拍完后才去上班。

毛联平住在拱墅区小河直街附近,赶到西湖一般要20多分钟,“6点之前日出的话,早的话三四点左右就要起床。春秋天基本每天都去,除了下大雨或出差。现在已经习惯早早起床了。不过说来也奇怪,为了拍照早起没问题,其它事情让我早起,还真不一定起得来。”

“主要是拍西湖日出,拍摄主题里朝霞、彩云比较多,西湖的春夏秋冬,多为长焦镜头,拍的是空灵一点的感觉。”在毛联平看来,之所以喜欢拍西湖的清早,是因为“早上光线比较柔和,空气中有水汽,比较润。早上的湖面比较平静,而且早上小动物比较多。我想通过我的镜头,把诗画西湖的一面记录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上的西湖,在他眼里,跟许多游客看到的西湖不一样,不是那种“岸上全是人,水里全是船”的样子。西湖西线,早上人少,景色美,晨跑的、打太极的,安静又闲适。“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山水树木、亭台楼阁,西湖有很多得天独厚的画面元素。”

镜头要讲究构图和透视,独特视角被不少摄友点赞

这些年拍西湖有什么难忘记忆?毛联平说有很多。比如偶尔路过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桥,但那天的光影下,桥体跟湖面恰好构成一个圆,捕捉到绝美的画面。

毛联平的独特视角都被不少摄影爱好者点赞,还有人沿着他拍摄的位置去打卡。

有次,他在太子湾一个角落拍了一张半沉半浮的游船,发出后很多人来问是在哪里拍的?“不少人后来跑去打卡拍照,人太多,把地上草皮都踩坏了,我还挺内疚的。”

毛联平说自己在构图上有强迫症,“我自己毕竟是做建筑设计的,色彩、比例、线条都要注重……构图和透视必须要讲究,毫厘之差,效果就不一样。所以要花很长时间去调整镜头,有时为了一两厘米的角度,蹲在那里直蹲得腿麻,站都站不起来。特别是天气凉的时候,有时眉毛上头发上都会结了露水,有时候还有鸟屎砸在身上。”

毛联平和几个同龄人组织了“一个风光小组摄影俱乐部”,以拍风光为主。

毛联平的作品之前参加过几次联展。毛联平说还想再积累积累,希望将来能办一次自己的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