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不少市民担心的情况发生了

1月17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在对1月15日当地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进一步排查中发现,病例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

国际邮件和快递对于许多“买买买”一族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或许是必需品,然而,带着病毒的包裹一旦入境,送到我们手中,如何才能确保安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邀请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庄建林进行解答。

尚不能完全确定“直接物传人”

首先来回顾北京病例的情况。根据庞星火介绍,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1月7日该邮件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中国香港最终抵京,于1月11日收到邮件。然而在此期间,病例仅接触了邮件的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尚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

目前,流调人员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另外,流调人员采集了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但尚未拆封的国际邮件环境标本共54件,检出5件阳性,其中外包装阳性1件、文件内纸张阳性4件。

庄建林指出,从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不能排除该病例由接触境外物品而感染的可能,“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性,现阶段也存在该病例被其他传染源传染但目前未发现的可能性,疾控部门也会进一步跟踪该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中的核酸筛查情况。”

他表示,目前全球尚未有关于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在不同物体表面存活时间、特别是传染能力和持续时间的系统性研究,在日常生活层面,类似该案例所显示的“直接物传人”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才能确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邮件涉隐私注意自行消毒

不过,事实上在此之前,国内已出现经冷链或非冷链物品传播新冠病毒的案例。进口冻品如猪肉、牛肉、海鲜等,进口水果如车厘子、火龙果等,均曾发生过检出阳性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产品或国际邮件在外包装上检测出阳性,正在对物流防疫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战。”庄建林表示,之前,“物传人”的传播方式大多存在于特殊的工作场景中,如航空公司物流货机工作链、进口食品冷链等,密闭、低温、长时间接触是感染的原因,“当病毒沉积在物品表面后,手部接触污染物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就可能导致感染。”

但本次北京新增病例的经历不得不让市民引起更高警惕。“根据病例自述,7日至11日短短几日内,该邮件途径境外多地,而且由航空渠道运输速度较快,因此市民收到时,大量病毒可能仍旧残留于外包装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包裹入境后,通常只有箱体外部可进行消杀;清关环节中,海关部门也很难做到将所有物品进行开箱查验消毒。“尤其是个人邮件等涉及隐私的包裹,随意拆封消毒属于违规行为,没有可操作性。因此,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在收到境外包裹后,一定要注意自行消毒处理。”

收取快递后如何正确消毒?

对于自行消毒和正确的收取快递方式,庄建林再次为市民带来几点建议。“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能力显著更强,现阶段海外包裹被污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市民们在接触此类包裹后,可以用酒精喷洒擦拭消毒、及时洗手等方法来避免感染。”

首先,个人防护最重要。

应该尽量选择无接触取件的方式,取件前,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手套,错峰前往取件地点。取件时,与其他取件人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取件后再用手触摸口、眼等部位。取件后,尽快洗手消毒。

其次,对快递进行消毒。

拿到快递后,最好在户外空旷场地(如门口、阳台等)用75%浓度的酒精或其他含氯消毒液对包裹进行内外消毒,拆去包装后,再对物品进行消毒。

最后,正确丢弃外包装。

快递外包装要按照垃圾分类说明进行及时分类处理,不要堆积在家中,尤其是外包装应尽早拆开丢弃。完成以上操作后,再次洗手消毒。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黄杨子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