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脱贫户在新渡镇凤凰村部领“年货”

“感谢兆总,把我当作自家人一样,每年都给我送来这么好的鱼和肉。”1月15日上午,桐城市龙腾街道新桥村75岁的五保户孙保和,又收到兆文生(右一)送来的年货激动地说。当日,兆文生还到新渡镇凤凰村与双港镇徐杉敬老院对五保户、低保户进行了慰问。

春节将至,兆文生又拿出近1万元,购买了25份“年货”,给五保户、低保户送上自己的爱心:每户5公斤肉、10公斤鱼。每位脱贫户从兆文生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礼物,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

“我的善举,一辈子可能也没有人家一次大,但我希望我的行为能带动更多的人,让爱像蒲公英一样,播散的更广。”兆文生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坚毅、执着的光芒。

现年58岁的兆文生,在桐城市新渡镇专门从事胶套瓶盖制造。

上世纪70年代末,兆文生初中毕业,拜师学做木工。走南闯北,见识很多人和事。

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个体户如雨后春笋涌现,兆文生作出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1986年,他用自己多年做木工活积蓄的500元,在新渡镇上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办起了一个专门生产胶套瓶盖的工厂。他既做厂长又当工人,开启创业之路。

看着自己手工制成的一个个、一筐筐胶套瓶盖销出去变成一张张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现金,他一点点地积攒起来。慢慢地,口袋渐渐鼓起来了,遇上了心爱的姑娘,盖了新房结了婚。从此,一个人的厂就变成“夫妻厂”。

30年前的小作坊一直坚持到现在成为一个年产值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年年有盈余,钱袋子可谓是越来越鼓。但兆文生和他的小厂一直这样“低调”又“幸福”的生活着。

200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兆文生和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在车间里检查货物。当时,车间的几个大纸箱里堆放着很多成品胶套瓶盖,就等着装箱发货了。突然,他发现一个胶套瓶盖上有些许污渍,他赶紧试着手擦拭,发现怎么擦也擦不了。这下,他着急了,再拿起几个仔细看,竟然发现都有一点污渍。他找来工人了解事情的原委,工人解释说,污渍很小,不容易发现,再说那批货的客户方催货催得紧。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兆文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他当机立断,将这批价值8000元的成品作废,并与几个朋友的工厂联系,借来原材料和人员,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并承担加急物流的费用。后来客户从业务员口中得知兆文生这一行为,赞叹不已。有感于兆文生的认真和诚信,客户越来越多,订单也源源不断。

在还没有对个体户进行免税的时候,兆文生是交税最及时最积极的人。按章纳税且不说,多年来,少缴、漏缴、迟缴被催缴的现象从未发生。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有很多来自工商部门、税务部门颁发的奖状,有新渡镇发的,有来自桐城市甚至安庆市的,而“安徽省个体协会理事单位”的头衔,在所有荣誉里面其中含金量应该是最高的。

兆文生绰号“兆老抠”,无人不知。就是这样一位“老抠”,却有着四五十位“穷亲戚”。22年来,他一直在除夕这天给“亲戚们”拜年。他曾到青草镇铜锣村、黄甲镇八一村、唐湾镇大塘村和嬉子湖敬老院,累计花费近50万元,慰问了近2000户孤寡老人及孤儿。兆文生承诺:“今后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这个能力,会永远将这份慈善事业做下去。希望大家也都能够行动起来,人人都加入慈善里面,将真情和爱传递下去。”

▌来源:中安在线

▌责编:知白

▌审核:一苇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