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一图以蔽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看得门清!

最早叫待业,后来叫自主创业,如今又换了,叫灵活就业,汉语果然是门不断进化的语言。

词语转换完成,现在正文开始

2021年统计,我国灵活就业者接近2亿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据相当比例,人数正在持续攀升。

去掉不上税的农民,失业率到底有多高?或在20%附近,我国就业总体更加偏重第三产业,并且个体经营户占了很大部分,疫情中个体经营户受影响又较大,又反向“再进化”成了灵活就业人员。

早在2020年,就出现过一次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泰证券的这份报告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以当时的工作人口为7.5亿,那20%岂不是有1.5个亿了?这简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与此同时,在中国,很多行业从一片蓝海,到欣欣向荣,到行业饱和,到开始衰退,只需要短短几年而已,所以不停的需要创造新赛道,扶持新行业。

从8-90年代的小商品经济,到煤炭,到房地产,到互联网,无一不是如此,几年后,行业就失去活力了。而行业上升期产生的红利,却又到不了真正的社会层面,让大众去受益。对于老百姓来说,大多数人不图大富大贵,只是想找个安稳的工作而已,辛苦点,累点都没事,关键要稳定。而恰恰,我们的环境给不了普通人一份稳定的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

疫情爆发至今,许多企业和公司因为一开始的融资断档问题,到后来的效益不振,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公司需要继续存活下去,就会发生员工降薪、甚至裁员等情况。

而降薪和裁员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简单一点的就是拿KPI来形成员工内卷,卷不动的直接被淘汰,这也让每次会议上各种老板倡导的“事业与家庭”可以兼顾的美丽画面荡然无存,KPI里的每一分都可能让你抛弃家庭才能够实现。

而套路深一点的就是公司高层明知道市场因疫情受到冲击,却反向定制更高的业绩目标,高到你不敢接,而不接的后果就是被淘汰,接了之后完不成一样也是被淘汰。

灵活就业是一个恶性循环,在疫情的当下更加凸显,现在回头去看,很多人会发现,辛勤劳动的人,省吃俭用半辈子,钱也没多少,生活也没体面到哪去。这是目前的灵活就业大环境造成的一个很坏的结果。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职场拼搏?(国企除外)

除了没有资源不能进国企之外,民营公司的职场环境也越来越不受年轻人待见,为何?

其实很多人都能说出很多历历在目的往事,但实际上他们都没形容出本质问题,在我看来,公司是否好待,完全看老板是不是“有钱的键盘侠”,但不凑巧的是,在资源垄断和内卷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大部分老板都显出了键盘侠的真正面目。

特点如下:

1.自身逻辑能力非常感人:他们自创一套独特而又朴素的逻辑体系并乐在其中,他们常常或颠倒因果,或强加因果、或搞混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或以偏概全,或推己及人,或把不确定性当做确定性,或把可能性当做绝对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2.他们的思维单向、线性、极端:把多样性简化为单一性,把变化性简化为不变性,把特殊性当作一般性,用一般性否认特殊性。凡是自己认同的,就一定是对的,就要手下的人把他捧上天;凡是自己不认同的,就一定是错的,就要全盘否定。老板的认知范围一定很高,但一定不是最专业的。

3.主观臆断当作客观事实:喜欢毫无根据地、自以为是地妄下结论、大放厥词,甚至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人身攻击,通过讽刺、嘲笑、贬低、甚至辱骂别人来获得一点可怜的优越感。

4.深谙兵法,战术灵活:扣帽子 + 贴标签 + PUA,你自然也可以应对自如,当场揭穿其伎俩,将其击溃。然后你也就半盒子走人了。最后老板对着你吼一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不是所有的白领活得都如都市影视剧里那样“体面”。

不论是任何行业,遇到这样的老板都是没办法走长远的,略见好转就集权狭隘,很多公司都是这样一点一点走向衰败的,别说是互联网公司,就连游戏公司,你也会发现,那所谓的策划完全不听设计师的建议和玩家的建议,自己胡作非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而一切的自信就是来自于以上那几点。所以你才会发现,大部分游戏都是越更新越不好玩,就是这么个道理。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唱衰我国经济,我们的GDP很高,最新的调查失业率显示失业人口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所以,让我们怀着乐观地看着东墙盖起来吧,可我想说的是,这并不影响西墙下蹲坑的你,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