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团车,拥挤的造车赛道如今也开始分批站队,面对新生力量,李想作为“老”一批下赛道的前辈,与团车CEO闻伟的隔空骂战打响了2022新生跨界造车们的元年。

作为团车网创始人,闻伟近期对媒体透露,公司加入了造车新势力的大军。在闻伟口中,团车的造车团队,有经验、有技术、有效率,几乎无所不能。

而理想汽车的CEO李想看不下去了。1月16日晚,他在微博公开泼了闻伟一盆冷水,大意是,这样的“超人团队”大概率是骗子,指望找到“超人团队”的大概率也是骗子。李想甚至用“毫无廉耻”“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等词汇表达他对团车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门大吉”就被泼,要谁都不能忍。第二天一早,闻伟同样言辞激烈地进行了回击,叫李想别把自己当先知。骗子也好,先知也罢,都得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不得不说,大佬们之间的对线真的是火药味浓烈,堪比神仙打架现场。那么,团车造车又和李想有什么关系?李想怎么又看不惯团车造车了?

李想公开怼团车造车计划:大概率是骗子!

李想爱怼人在汽车界已享有“盛誉”,对不认同的行业观点和产品公开吐槽成为其性格标签,也因此被业内调侃为“李怼怼”。但是依然好奇,是什么样的造车团队、规划,让李想忍不住“大嘴巴一把”?

李想转发的报道内容显示,团车网CEO闻伟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团车造车优势和新造车行业的一些看法。其中,闻伟颇为“凡尔赛式”地表示: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为了找一件趁手的兵器绞尽脑汁,我们是在兵器里挑一个绞尽脑汁”。同时,闻伟对自家造车团队也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几乎无所不能”。

闻伟还说道,团车决定造车的最大动力来自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而这个团队可以承担包括产品规划、工程开发、智能驾驶在内的几乎所有造车流程,且具有20多年的造车经验。

同时,闻伟表示,团车可以做从5万以下到2000万元以上多种类型的车,且造车周期能做到在18-24个月内。此外,团队带着半成品车型而来,第一款车型将在诸多半成品中选,2022年“金九银十”期间就能预售。基于这些信息,闻伟表示:“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并宣称,不管是国资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团车的项目很感兴趣。

针对此,李想评论称,“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能的创业者,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居然还有人可以毫无廉耻地把这种观点对外公开讲出来,真是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事实上,在公告要造车后,团车网的股价并没有因此上涨,反而出现了向下小幅波动。一方面,团车网目前的处境确实糟糕,闻伟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团车再次受到了宏观环境的冲击。疫情的散点式出现加上芯片短缺导致的新车供给不足,对我们的线下车展业务造成了直接影响,导致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减少38.9%。但与此同时,团车进一步推进了线上业务,调整了成本结构并实现归属于股东净亏损同比收窄10.7%。”

剧情到这还没完,1月18日午间,团车CEO闻伟微博发文,回应近日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争辩。闻伟表示,造车不会儿戏,团车首次产品发布时诚邀李想出席。

团车入局造车,并非儿戏

这次造车计划的官宣,团车并不是说说而已。为了将这个计划提上日程,团车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工业基础。

团车有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在闻伟口中,这是个拥有二十年资历的团队,从5万以下到2000万以上,从商用车到物流车,都能做。这在闻伟的眼里,几乎是顶级了,他说,燃油车时代,国际大厂造车周期是48个月,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做到了36个月,团车现在的团队能做到18-24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闻伟非常有底气,“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我觉得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胜算”。

闻伟说,这个外来团队是直接带着半成品车型来的。第一款车也会从半成品车型里选一款,采用成熟方案、成熟技术、成熟供应商,产品本身质量、品控完全成熟可控,并预计,2022年金九银十就能销售,定价在10万元—20万元。

这个团队在技术、样车上都有沉淀,造车周期显著快于国际燃油车企,也能吊打国内新能源造车第一梯队。如若所言属实,这团队无敌了。这配置、这项目,王多鱼看了都说好。

而随着2020年疫情爆发,团车也不断加码数字化营销能力,根据财报显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团车线上业务等收入始终保持着超过70%的快速增长,也让团车进一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渠道打通,构建了从公域到私域的营销体系和场景。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上下游供应链相对完善,消费者亦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认可,新能源车企的研发阻力相对于几年前更小。除此之外,三电系统及底盘系统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正在发展阶段,未来,新入场的车企或将从软硬件研发齐头并进转变为专注软件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造车所需资金和时间或将大幅减少,这样看来,闻伟的宣言并非像李想说的那样不堪,恰恰相反,是有一定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话说回来,李想与闻伟在创业方面的观点争锋,都是基于其所处时代及创业经历带来的认识上的差异,双方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团车能否按照闻伟所计划的那样,如期交付新车,就要看团车的能力了。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