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忘不了一个屈辱的称呼——“东亚病夫”。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896年,在我国晚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列强称呼我国为“东亚病夫”。这个称呼带有严重的侮辱意味,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蔑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快速发展,这个称号已经被我国彻底摘掉。即便如此,现在提起“东亚病夫”这四个字,相信不少国人都会非常愤怒,因为它代表着我国曾经的屈辱历史。可是日本也是亚洲国家,而且国土面积极小,与高大的西方人相比,日本人身材也比较瘦小,那么为什么西方从来不称呼日本为“东亚病夫”呢?其中原因,要从一段历史说起。

“东亚病夫”的由来

“东亚病夫”这个词最早是由一个英国人提出,他在《字林西报》中的一篇文章中,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当时梁启超先生把这句话翻译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这是这个蔑称最早的出处,这句话也体现出了西方称呼中国为东亚病夫的原因:“麻木不仁久矣”。

麻木不仁,是晚清时候我国百姓的整体精神面貌,但是英国高高在上的评价未免显得可笑,因为这种现象的起因,正是英国带有目的性的鸦片输入。鸦片给我国带来的危害,每个中国人都十分清楚,那段历史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晚清时期,鸦片在我国“风靡”之后,很多国人的意志被摧残,身体被拖垮。长久吸食鸦片的人,精神萎靡,身体枯瘦,双眼无神,仿佛一具瘦骨嶙峋的行尸走肉,而这样的状态,在当时随处可见。于是,所有中国人在西方列强眼中,都被打上了“意志薄弱、身体羸弱”的标签,“东方病夫”这个词一出现,就被西方广泛使用,并演变为后来的“东亚病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人口中的“东亚病夫”,除了是对中国人的蔑称之外,有时还指代清政府的落后无能。在经历了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清政府错过了西方工业大力发展的时期,国力与西方大国相比不堪一击。晚清政府的统治者们也大多落后保守,软弱无能,被西方大国牢牢压制侵略,因此,“东亚病夫”也是西方人对“弱国”的蔑称。

日本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日本与中国一样地处亚洲,而且在古时候,日本与中国相比,更是“弹丸小国”,国力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日本人的身材也偏矮小瘦弱,那么为什么西方从来不称呼日本为“病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对西方的态度。

日本虽然是亚洲国家,而且是我国的邻国,但是在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上,与我国却是截然不同。我国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工业时代以前,一直都是世界强国,大清也是因为自恃大国,不把西方的“奇技淫巧”看在眼里,才会大胆地闭关锁国几十年。

而日本对西方的态度,比我国“温和”许多,日本一向“慕强”,历史上我国强大之时,日本就经常向我国学习经验。而近代西方强盛,日本自然也是非常“崇拜”,一心想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对西方强国非常“尊敬”。这种态度让西方很受用,在他们眼中,日本是“识时务者”,因此,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态度也比较“礼貌”。

西方对日本的看法

除了日本对西方的态度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让西方不认为日本是“病夫”,那就是日本的“武道精神”。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和法国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让西方对日本“刮目相看”,认为日本人“精神可嘉”。

日本一位藩主与三名法国人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藩主在日本地位很高,被人“冒犯”了必然不会忍气吞声,命令手下的武士杀掉了了那三位法国人。法国作为西方列强之一,自自然也咽不下这口气,这场小纠纷马上就要演变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确实是“识时务”的,知道现在的日本根本没有与法国一战之力,于是选择了干脆认错,希望能和平解决这件事。双方进行了一场“赔偿仪式”,在这场仪式上,有30个武士被交给了法国,但是法国人还没说如何处置他们,这30多名武士就直接当场“表演”了一个切腹自尽。

这样极端的场面让法国人大为震撼,于是在西方人眼中,日本的形象成为了“英勇赴死,意志顽强”,所以即便日本的国力不及西方列强,他们也一直没有用“病夫”来称呼日本。

结语:

其实无论是对日本武道精神的“敬佩”,还是对晚清麻木的讽刺,都只是西方列强的偏见,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精神意志是否薄弱的,并不是认罪自尽这种小事,而是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进取之心。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弱”的时期,但是即便在那样的国情之下,依然有许多有志之士逆流前行,拯救国人麻木的灵魂,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