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多天,北京冬奥会就将开幕。随着开幕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目光也集中于此,也有更多的国家在北京冬奥会的议题上表态。自美国掀起了一波“不派官员”甚至是“外交抵制”的炒作以后,国际社会不少国家就此发声,我们不妨通过梳理相关国家的表态,来看看这一波被蓄意挑起的“外交博弈”呈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美西方挑起的“缺席”风波,又有何成效?

近期,针对冬奥有何积极声音?

我们从近期的事件往回看。近日,中东六国外长密集访华,分别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冬奥会开幕在即,这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1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江苏无锡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启动两国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这也标志着中东六国外长的这一轮“密集访华”圆满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卜杜拉希扬在其社交媒体上用中文表示,很高兴今年伊始开启就任以来首次访华之旅。他同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就全面合作计划等广泛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愿两国关系在步入第二个50年之际龙腾虎跃,并预祝北京冬奥会为疫情下的世界带来虎虎生机。

在与王毅的会谈中,阿卜杜拉希扬表示,伊方坚定支持中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将积极出席开幕式并参赛。

“首先我们给阿卜杜拉希扬外长用中文发推特点赞。”赵立坚在1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阿卜杜拉希扬高度评价伊中两国去年庆祝建交50周年并签署全面合作计划,感谢中方为伊方抗疫提供有力支持。他表示,伊方将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高度赞赏并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坚定致力于推进伊中合作,支持中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共同反对霸凌行径和单边制裁。

11日、12日,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科威特外交大臣兼内阁事务国务大臣艾哈迈德分别在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谈时表示,支持中方办好北京冬奥会,反对体育政治化。

12日,土耳其外长查武士奥卢在与王毅会谈时表示,北京将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城”,相信北京冬奥会将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圆满成功。土方完全赞同体育不应被政治化,土方运动员对赴华参赛充满期待。

此外,17日,有报道指出,沙特阿拉伯体育部和沙特奥委会表示,沙特将派出两名高山滑雪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这是沙特阿拉伯、更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此外,沙特体育部相关人员也表示,沙特将派出体育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

另外,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阿联酋虽然是海合会成员,此次并没有来华访问。不过,1月1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阿联酋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卜杜拉举行电话会晤。期间,阿卜杜拉表示,阿方支持中方办好北京冬奥会,对出席开幕式充满期待,预祝冬奥会圆满成功。王毅表示,中方欢迎阿方领导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愿以此为契机,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

香港《星岛日报》注意到,正当一些西方就涉疆问题发起所谓“抵制冬奥”之际,这些中东国家外长却展示出了与西方不一样的“挺华”立场。此时,中东国家大在冬奥会和涉疆问题上积极表态,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自明。

有意思的是,此前曾表态“不支持”北京冬奥的印度,也在近期出现了态度上的转变。印度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印总理莫迪在1月12日“决定不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此外,已经有不少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公开表态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例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等。在疫情肆虐、国际旅行并不容易的当下,中国的这些友好邻邦所展现出的支持姿态意义非凡。

美掀起的“缺席”风波 成效几何?

虽说“你来或者不来,北京冬奥会就在那里”,但围绕着“官员是否出席”的议题,国际舆论曾一度陷入炒作漩涡。去年12月初,美国以所谓“人权问题”为由,宣布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随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表态所谓“实质性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彼时,关于“外交抵制”的炒作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将围绕北京冬奥会的“政治化”讨论推向了高峰。

随着冬奥会的日益临近,一些西方国家陆续表态。1月14日,丹麦外交部长库服特表示,“我们丹麦非常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政府已经决定,我们不会去参加中国的冬季奥运。”荷兰外交部发言人也在同一天表示将不派官方外交代表团出席北京冬奥会。不过荷兰表示,背后的原因是 “由于中国实施的防疫限制,(荷兰)与中国进行双边接触的机会将很有限。”瑞典方面也是以疫情为由,表示不派政府代表出席。

欧洲各国在是否出席的议题上持不同态度,温差明显。有的以所谓“人权问题”为由不出席,也有以“疫情防控”为由宣布不派官员,同时也有国家表示支持北京冬奥会并反对体育政治化,而欧盟方面目前并没有发出统一的声音。有德国媒体报道,欧盟内部分歧较大,国家之间仍在协调沟通。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1月15日,捷克总统泽曼向捷克奥运代表队致辞,祝愿他们在中国取得成功。他对即将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们表示,“我坚决反对奥林匹克理念被政治所利用”。

在1月13日王毅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共同主持的第二十二次中法战略对话上,博纳表示,法方主张坚持奥林匹克精神,反对体育政治化,法国运动员期待参加北京冬奥会。王毅表示中方将为法方参赛提供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指针再往回拨,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称“我们期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竞技的重要机会,也是人类韧性的象征”。国际奥委会的网站也引述了这句话,有评论指出,这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

通过梳理我们不难看出,真正跟随美国拿出所谓“人权问题”作为幌子,向世界广而告之“实质性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国家少之又少。国际社会中,正义、理性的支持声音仍然是主流。

与此同时,随着“政治化”的言论淡出舆论舞台,关于冬奥会的讨论也将更趋于建设性。例如,在昨天(17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德国媒体就问到,期待北京冬奥会的外国人担心能否安全地赴华出席北京冬奥会。事实上,这就是对于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这个主题中“安全”这个关键词的提问。

赵立坚在回应中表示:“我完全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实施的全面、有效的‘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本次北京冬奥会在防疫方面是完全可以让大家放心的。”

作者丨朱恩地,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