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檀扒爷

小时候,隔壁成绩又好又上进的孩子,就是大多数人最大的噩梦。

而现实中,在目前疫情还未退去的当下:

上海,就是那个邻居家的孩子。

据新华社消息,1月13日,全世界目前最小的中风险地区诞生了——

一家位于上海静安区愚园路228号,面积20平米的奶茶店......

乍一看,有点搞笑,认真的吗?巴掌大的地就说是中风险地区啦?

仔细一想,变成惊诧,认真的吗?居然真的精确到了这么一个点上?!

更惊人的是,据红星新闻报道,奶茶店隔壁的美发店仍旧正常营业,一切照常。

这可真是艺高人胆大,看似简单的操作,却秀了其他城市一脸,瞬间凸显了自身在锁定病源和防护隔离上的强大效率。

而作为一个在上海工作的人来说,令我最震惊的,是表面上看,上海的防疫并不那么“严格”,火车站的检疫很常规,甚至只要看健康码,大马路上不戴口罩的也随处可见,即便出现本地病例,似乎也没啥影响。

这投入和产出,看着不成比例呀。

怎么做到的?

上海这是在变戏法吗?

天天要我拿健康码 终于给我“逼”成习惯了

有人会说上海做得好,是因为有钱,这层原因有,但只看这一点,那就真是“偏见”了。

老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西安的文章中我就提到,问题就是出在“小事”上。

上海高就高在,城市各个层面和区域,都做对了很多“小事”,再进一步减小防疫对生活的影响,以下有的是网友发的,有的是我个人经历的:

1、据说,上海大型酒店里接触冷链的采购员,甚至包括去冷库取材料的厨师,必须得每周定期核酸检测,而且是硬性规定。

2、小区防疫超级迅速,很可能有一栋楼封闭检测后,隔壁楼的都不知道,不会大张旗鼓进场出场+发通报,这个我自己还真碰见过,是出门碰见楼上邻居时跟我说的,说小区里一栋楼有疑似还是啥的封了,要去围观,后来问住在一小区的同事,说不知道这事儿。

3、现在上海通报相关信息时,尽量是模糊化相关人员的信息的,为了避免其社死。这类事疫情里也见得比较多了,一不小心海王本质就暴露什么的,信息一说都知道是谁,当鸵鸟都来不及......当然这个除了顾及脸面外,更重要的是,防止有的人知道要社死了所以干脆瞒报,那危害可就太大了,使不得。

4、人要照顾好,小动物也不能落下。据广州日报1月22日消息,在21日本地病例+3后,黄埔区部分居民转移至宾馆内集中隔离,而很暖心的是,他们养的小宠物们,也被允许一同前往,让它们的主人可以安心隔离,不用担心小动物的安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有喵青年

以上这些“小事”,就像在B站上看到的一句话一样:呼吸这个东西,你不在意时就是自动档,你注意到时,就成了手动档。

你不注意也就看不到,但一旦看到,就会意识到重要性。

上海不是表面上的一刀切,而是在深处慢慢织网,拦截所有风险。

而且,上海肯在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下功夫,比如催人打针,以前送手办就很搞了,现在似乎又升级了。

北京青年报1月11日消息,上海静安区打疫苗最高送9799元的苹果手机,要么就是无线智能洗涤剂、年夜饭套餐什么的,最最拉胯,每个人也能有一个100多块的礼包。

我有朋友去亲测了,是不是一个区不晓得,但是最后礼品是有的,抽到个“谢谢您”,但依然给了保底的200元红宝石糕点卡。

闵行区这边,办公楼下边小喇叭一直播,来打第三针加强针,给150块购物券,有点儿心动。

这种操作看起来像是各区竞争卷得不行,但实际上,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接种率,强化防疫。

此外,疫情中的人文关怀,上海也一样做的很到位,就说1月13日因为疫情临时管控的上海环球港,在经历55小时的封闭后,终于在15日解封,而当人群离开时,商场的相关领导已经在外边等候,为每人送上鲜花、福字以及小礼物。

每个人都手拿鲜花,这不仅体现了防疫的处理速度,更是在寒冬中体现了上海的温度。

这里我也想感谢下公司楼下的保安大哥,虽然每次上班快迟到,还被他们拦在楼下不让进非要拿出健康码,急的我血压飙升,但必要性是有的,而且久而久之“逼”成习惯了,到了就打开,方便你我他。

一边不声不响用细节加强防疫,一边训练市民的自觉性,上海防疫,很细腻。

防疫这东西 光靠钱和技术是不够滴

如果要夸上海的防疫一直以来天衣无缝,那大可不必。

没那么玄乎,上海疫情其实不少见,我几乎每周要往返镇江和上海,行程码一开星号都上了几回了。

但是,有一点非常真切,那就是每次波及范围都很小,迅速就平息了。

据检验医学网报道,去年11月25日,上海出现本地疫情,通报3例本土新增,接下来到11月28日,上海累计排查了3个病例的密接者214人,次密接者1163人,以及筛查人员112608人,采样3290份。

也就是28日这一天,上海宣布清零。

来来回回,也就4天。

这是什么效率?结合上边提到的,表面上和其他城市并无二样甚至还要“懈怠”不少的防疫措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就像有抗体一样。

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就是技术和执行力的体现。

前者没啥好说,上海是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强大的财力是对大数据和医疗最好的支撑,核酸检测机构有156家,单份单管检测能力每天可达91万份,随申码起码没崩过,而且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7月时,上海已建5G基站数就是全国第一,在新基建方面,着实先行一步。

真正看出差距的,反而是执行力上,这是上海在疫情中屹立不倒的关键。

上海每天流动人群数量极大,机场、火车站、地铁、的士人潮汹涌。

图片来源:发现大上海

回看下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上海地铁的客运量依旧领衔全国,这样的体量,防疫难度,可见一斑。

那上海怎么做的?疾控的专业人员分组24小时不间断检测轮轴转。

知乎上有人留言就说,自己朋友在上海疾控上班,天天996,轮着值班可能一弄就是一整天,平时人都找不着,联系上基本都是在值班。

上海发布会上也提到,上海采用的是“2+4+24”的模式:

2小时内出动流调队伍快速采样检测; 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流调、落实临时管控措施; 24小时做到轨迹“应查尽查”、人员“应管尽管”、场所“应消尽消”。

这样超高强度的运转,随着春节的到来,还进一步扩大,24小时监测点已经有48个,堵死每一个可能的缺口。

所以不要以为上海技术强大就高枕无忧,这一切都是相关人员在背后默默奉献,看似平常,但是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都是绷紧的。

检测机构尽力,同时居民也非常配合,据网络统计,上海目前每周个人核酸检测可以达到300万人次。

我上周4晚上去闵行区中心医院的点做核酸(小孩考试必须要出具上海的核酸报告),晚上十点多,依旧是百米长队,有条不紊地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五中午去取报告时拍摄,依旧百米长队

有需求,就去做,也不藏着掖着,也就是两者这样默契的配合,才能让上海这么个2500万人口体量的城市,可以避免全城检测的烦恼。

人文细节+精准的流程,两者配合,才能使疫情快速闭环,进而造就了奶茶店大小的中风险地区。

有一说一,上海在对抗传染病的历史中,并不是没吃过瘪。

1988年上海爆发甲肝大流行,累计患病超过了29万人。

但是真正的强者,懂得吃一堑,长一智。

于是到了03年非典,北方和广东情况严重,而人口流动一样巨大的上海,居然一共才7例。

这是质的飞升,印证了尼采那句名言:干不掉我们的,只会使我们变得更强。

这样的成长速度,到了这回新冠疫情,上海能有游刃有余,似乎也非常合情合理了。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化城市,在运行和治理上,非常高效和精准,而同时,它又不像精密机器一样冰冷,相反,它很暖,很有温度。

这也是为啥近25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在当下依旧可以井井有条,随申码随时开,该吃吃该喝喝的原因。

这种成果绝不是偶然,当你感叹别人的优秀时,不要忽视背后的努力。

上海,比你优秀,更比你努力。

这样的防疫样本,应该进行全国性普及,给疫情轻微的地区关注信心,也给疫情较严重的省市树立榜样,帮助它们用更合适的方法,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发挥最大的作用。

感觉这些,就是一个顶尖城市,能变的最好的“戏法”。

最后,为所有奋斗在防疫岗位上的无名英雄们点赞,感谢他/她们的无私奉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财经荟、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檀扒爷编辑:灰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