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她写在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她是老师们眼中的三好学生,她是同学眼中的美女学霸,她是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浩兰。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一区论文3篇。研一平均成绩90.2,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多次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和“武汉工程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业

研一阶段学习类平均分高达90.2(3/116)位列年级第三的李浩兰,从本科生变为研究生时也曾有过一段磨合期。在本科阶段只需专心学好专业课程,以增长知识为目的,偏向于打基础,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要边上课边做实验,根据老师给的课题方向、论文题目,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论文的写作、PPT汇报等工作,这也给予了个人更大的发挥空间。李浩兰通过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她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些,比别人晚睡一些,尽量在保证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也正是依靠这坚韧的毅力,她获得了快速成长。

科研

在科研上,她先后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篇,其中3篇均为JCR一区。李浩兰认为,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科研的第一步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课题。但“不得其门而入”时,就需要冷静下来,梳理思路并整理好问题,跟导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沟通。有时候导师的一个点拨就能让人茅塞顿开,而师兄师姐的经验也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此外,实验室每周的组会也是很重要的,在组会上,提出个人所遇到的问题,众人互相帮助、集思广益,有时也会给你一些意外的灵感,起码这会让你感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浩兰说:“合作和沟通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而让我一个人来完成,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成功。”正是这样良好的心态和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为她的学习、科研工作一路“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的下一步是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路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我觉得做实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很多不确定性。”刚开始的时候,李浩兰对实验中会遇到的困难和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没有太多概念,在研二阶段,合成步骤中的一个偶联反应难住了她,两个月的时间里实验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科研,甚至开始担心毕业的问题。但老师和师兄积极的鼓励以及耐心的开导使她及时调整好心态,并开始对实验的困难程度开始合理的预期判断,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东西也许做不成,但既然他有成功的可能,就要继续探索!”最终改变实验思路,实现弯道超车,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成果。

在李浩兰看来,科研是一个“持久战”,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去完成每一个实验。“尤其对我们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操作更要规范得当。”李浩兰在科研上挥洒的汗水最终结出甜美的果实。

课外

李浩兰的师妹廖林红说:“师姐是一个积极向上又乐观的人,她在科研之余带给我们很多欢乐,当然她本身科研经验丰富,懂的也很多,并且很乐于把她所知道的东西毫不吝啬的教给我们。对待事情有着认真负责任的态度。跟她接触时间久了以后,你就会感觉到她的努力认真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热忱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除了学习与科研,她也喜欢运动、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不断的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李浩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员先锋志愿活动和一些文体活动,并获得校级跳绳比赛第一名和校级力士杯拔河比赛第三名。“我觉得两者并不冲突,”李浩兰说,“参加活动可以调整心情、丰富生活,也能增长自己的能力,并且交到更多朋友。”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李浩兰这样说。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性,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磨砺中书写不凡!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 审稿 | 陈朝娟 排版 | 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卢晓燕 校对 | 郭祎凡 江尧 指导老师 | 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