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属于是垄断性的暴利行业,做的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其实这是对银行的一种误解,银行业虽然很暴利,但并不属于垄断性行业,只能算是半垄断,竞争对手同样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银行数量就有近4600家,彼此之间也是竞争关系,为了揽储,争抢客户,银行之间也是各显神通。而除了银行之间存在竞争之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就拿2013年兴起的余额宝为例,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吸引了大量的储户,截止到2017年底余额宝的总规模就达到了1.58万亿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很多银行的存款规模,这还不算当时兴起的P2P的理财产品吸引走的资金,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抢回原有的客户,银行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在2015年推出了大额存单这种存款产品,但是由于存款门槛太高,很少有储户的存款能达到30万,所以在2016年时将门槛降到了20万,但对很多储户来讲,能达到的依然还是少数,再加上收益率也就是比定期存款稍微高一些,跟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相比竞争力并不大,所以表现平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推出大额存单之外,为了吸引储户,银行也推出了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跟存款不一样,是有一定风险性的,正常来讲购买理财产品,储户要自己承担风险,亏了要自己赔,但是为了揽储,银行对一些理财产品给出了刚性兑付的承诺,不管最终是赚还是亏,都算银行的。

如果说碰到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银行这样承诺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行情好的情况下,基本都能赚到钱,可是一旦碰到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那么对银行来讲可能就会是一场灾难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小明拿了20万购买某银行保本保息理财产品,银行承诺给4%的年化收益率,如果一年后这个理财产品银行总体收益率能达到4%以上,那么银行肯定是赚了,不会出什么问题。

可是一旦碰到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比如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时,一年后这款理财产品不仅没有收益,本金还亏损了10万,而当初银行又给储户刚性兑付的承诺,这时候银行就要赔惨了,不仅要赔本金还要赔收益,很容易就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所以2018年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就被央行给叫停了。

当然由于当时理财产品的规模庞大,再加上也要给银行和储户一个适应期,所以央行给出了2年的过渡期,再加上后来又延期了一年,因此《资管新规》的执行日期变成了2022年的1月1日。

如今已经是2022年了,而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最近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就表示,目前银行的保本理财已经全部清零了,所以储户以后也买不到这种保本的理财产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表面上看起来对储户非常有利,但却存在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所以被叫停也就理所当然了。跟收益率相比,储户资金的安全和稳定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央行会叫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