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首个被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可谓开启了实体瘤靶向治疗时代的大门。目前针对EGFR研发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也就是靶向药物,已有三代。

精准医学诊疗时代,基因检测手段的进步,使我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从最开始的组织学,到当前的分子层面。靶向治疗虽好,但耐药始终不可避免,对耐药分子机制的追寻,也启发了人们对新一代靶向药物的研发。

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后,有约四成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出现获得性的耐药突变——T790M;而当患者使用针对T790M的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后,在耐药时又会出现新的分子突变,如C797S、G796S等等。这时,病例的分子突变情况更为复杂,出现了“EGFR三联突变”的情形。这时,应如何应对呢?

双特异靶向药

近期,美国一项研究,报道了首例双特异靶向药Amivantamab(JNJ-6732)针对EGFR三联突变“L858R/T790M/G796S”的治疗情况。

Amivantamab(JNJ-6732)是一种能同时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两个驱动基因EGFR和c-MET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分别阻断EGFR和c-MET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继发c-MET异常扩增或者EGFR G796S等突变,是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耐药的常见分子机制,那么JNJ-6732能否克服这类耐药,扭转乾坤呢?

晚期肺癌患者,三联突变耐药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中国老人,她在67岁时被诊断为“IV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最初,她接受的是一线厄洛替尼(Erlotinib)治疗,但与多数病友一样,治疗一段时候后她的病灶进展了。

幸运的是,通过耐药分子检测,患者耐药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是出现了EGFR二次突变T790M,这预示着患者有用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机会。在确定厄洛替尼没有临床获益时,医生推荐患者二线接受奥希替尼治疗。

但是肺癌还不是慢性病,奥希替尼也并非一劳永逸。再次发生疾病进展后,患者停用了奥希替尼,临床分子检测发现EGFR扩增,而且出现了除L858R和T790M外的第三种EGFR突变类型,G796S。

尝试多种治疗,病情仍然进展

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的制定,往往不像一线和二线那么简单。临床情况愈发复杂,个体化策略的选择也愈发艰难。患者尝试了AC(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但病灶依然呈增大态势。随后,在医生建议下,患者入组了一项K药联合吲哚胺2,3-双加氧酶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还不错,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灶仍处于明显缩小状态,达到了部分缓解(PR)。

随后,患者接受K药单药治疗。然而,在15个月后的一次随访中,肿块再次增大了,被评估为疾病进展。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也反映了这一点(图1)。因为先前奥希替尼有效,况且已经停用了3年多时间,医生尝试让患者再次尝试奥希替尼治疗。可不料,仅维持了短短四个月,奥希替尼就失去了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治疗过程中的CEA水平变化

肿瘤如此狡猾,又发生了什么?医生进行了肿大的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用活检样本再次进行了分子检测,发现EGFR三联突变还是存在的,同时还发现了TP53突变和PD-L1的高表达(90%)。后续,患者尝试了HER3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单抗治疗,以及治疗期间穿插的局部放疗,效果都不怎么好。患者病情持续进展,74岁的她出现左胸水,下肢水肿,多发淋巴结转移,苦不堪言。

双特异靶向药缓解病情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双特异靶向药JNJ-6732以其极佳的疗效被快速获批用于治疗含铂化疗失败的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患者,同时医生注意到JNJ-6732用于EGFR激酶区突变的最新报道,决定让患者尝试这一神奇双靶向药。

在接受JNJ-6732治疗前,医生留取患者的血浆再次进行基因检测,以便和治疗后进行对比。JNJ-6732开始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良好,症状逐渐好转,下肢水肿明显消退。

随访时,患者自我感觉好多了。客观的检查随访与女士的症状缓解一致。JNJ-6732治疗后,EGFR扩增数、EGFR三联突变频率及血清CEA水平均明显下降(图2)。与此同时,皮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几乎消失、胸水明显减少(图3)。在进行这篇报道时,医生再次随访,患者的整体疗效获益已超过了100天。

图2. JNJ-6732治疗过程中监测的EGFR扩增数(上)、突变量(下左)及CEA(下右)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JNJ-6732治疗前(左)与治疗2月后(右)的影像学资料对比

小结与展望

临床、生化、分子、影像上的“四连胜”,充分彰显了JNJ-6732对这例患者全面缓解的疗效。从67岁到74岁,患者在与肿瘤的长期斗争中,还处于上风,这与她不败的心态和良好的依从性分不开。规范的治疗、实时的分子检测十分重要,而这些她都配合医生做到了。

此外,个体化诊疗手段一直处于更新迭代状态,除JNJ-6732外,其他针对EGFR三联突变的第四代靶向药物也在研发阶段。相信新药物新策略的不断涌现,定会改变肿瘤治疗的未来。

参考文献:Misako Nagasaka, et al. Amivantamab (JNJ-61186372) induces clinical,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radiographic response in a treatment-refractory NSCLC patient harboring amplified triple EGFR mutations (L858R/ T790M/G796S) in cis. Lung Cancer. 2021; https://doi.org/10.1016/j.lungcan.202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