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的第一感受都是:恐惧,最关心的莫过于“XX行为会不会得艾滋病”。

有的人甚至得了“恐艾症”,恐惧泛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担心和HIV感染者共处同一时空就会传染艾滋病。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加深,对其污名化的情况少了很多,但还远远不够,仍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对艾滋病的认知乍听很荒谬,其实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这些偏见根深蒂固,甚至能追溯到艾滋病毒刚发现的时候。

这些关于艾滋病的谣言,上世纪就出现了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危机席卷全球。

那时人们刚发现确诊病例,对艾滋病并不了解,加上通讯落后,消息闭塞,人们只是听到传闻,知道这种病很凶险,有传染性,于是人人自危,被恐慌笼罩。

自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以来,一直被妖魔化。

社会上关于艾滋病的谣言四起,人们普遍认为HIV病毒可以通过触摸传播,对艾滋病患者避之不及,歧视、排斥、攻击他们。

就这样,在无知和恐惧中,一个个生命离开了。

戴安娜王妃与艾滋病患者握手,破除恐惧

1987年,英国王妃戴安娜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艾滋病的看法:她与一名艾滋病患者握了手,既没有戴手套来“保护”自己,也没有回避艾滋病患者。

这一行为,破除了艾滋病病毒可以经日常接触传播的谣言,教育人们要尊重艾滋病患者。

这并不是戴安娜王妃唯一一次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1991年,她与另一名艾滋病患者握手,并拥抱了一名HIV病毒呈阳性的儿童。

作为世界上最早向HIV感染者表达关心和支持的名人之一,戴安娜王妃曾公开发言:“艾滋病病毒并不会让人变得危险,所以你可以和他们握手、拥抱,他们需要这个。”

除此之外,戴安娜王妃在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医院,开设了英国第一个艾滋病科。

该科室专门照顾艾滋病患者,而且戴安娜王妃在去世前曾多次回到这里,与患者共度时光。

一名目睹戴安娜王妃在医院握手的护士说:“如果一位皇室成员能进去与患者握手,那么在公共汽车站或超市的人也可以这样做。这真的教育了人们。”

在艾滋病患者被当作社会贱民的时候,戴安娜王妃把他们当作正常人对待。

戴安娜王妃用她的行动,改变了人们对艾滋病的看法,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反响。

这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请平等对待他们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开始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经医学证明,只有通过特定的高危行为才会感染或传播艾滋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做手术、输注血制品,以及共用注射器,共用工具纹眉、纹身、打耳孔,共用刮胡刀等。

母婴传播是指患有艾滋病的母亲怀孕后,可能会把病毒传给腹中的胎儿小宝宝。不过如果配合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性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经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性交方式,都具有传播风险。

这些传播途径的本质,都是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者体液进入到了健康人的体内。

不过,除了传播途径,病毒要足量,才可能导致感染。

要知道,HIV多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中,其他体液如唾液、尿液、泪液等的HIV含量极小,而且“见光死”,离开人体数分钟内就“领便当”,丧失了传染性。

所以,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共用厕所等,并不涉及体液交换,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想告诉大家艾滋病不可怕,它确实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我们要敬畏、正视疾病,而不是恐慌与歧视。

偏见、歧视并不能“消灭”病毒,反而会导致更多感染者隐瞒病情,造成更多的传播和死亡。

唯有正确看待,科学防护,才能终结疾病。“脱恐”之路道阻且长,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