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境优美,居民正悠闲的在武陵区丹洲乡八一路散步。

红网时刻 记者 李彩虹 通讯员 董文 李栋 常德报道

水碧山青,百花飘香。行走在沅澧大地上,路面平整,线型流畅,绿树丛生,屋舍俨然,仿若游于山水画中……一幅乡村新面貌的画面正向我们徐徐铺展开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

近年来,武陵区委、区政府高位推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交通强区战略,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提高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水平,着力优化城乡交通环境,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一道道特色鲜明的“经济走廊”,让武陵区的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提质改造铺就宜居“幸福路”

提质改造后的武陵区东江街道青年东路。

道路通,则百业兴。

沿堤公路是丹洲乡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全长16.5公里,路宽4.5米。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两边绿意盎然,带来清新空气,让人舒畅愉悦。

夹街社区居民杨大庆说起这条路的变化,竖起大拇指说:“以前这是一条只有3米宽的土路,破烂不堪,雨天就是一脚泥,晴天就是一身灰,出门都要看天气预报,路上要是迎面遇到车,都不得过,只能慢慢挪到宽一点的地方错车。自从政府把这条路提质改造后,两辆车随便能错车,出门方便多了。”

杨大庆今年49岁,在沿堤公路入口处经营一家小超市,她一脸笑意地告诉记者,现在丹洲乡的路真是焕然一新,不仅变得好走了,旁边的景色也修得漂亮,到丹洲大草原游玩的客人是络绎不绝,现在来店里光顾的客人也多了起来,收入也更高了,人心情也更美了。

2021年,丹洲乡党委、政府在武陵区交通局的指导下,在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累计修复破损路段四处,修复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全乡共有七千多平方米进行了白改黑的道路提质改造,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村民们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今年30岁的刘爱军,是原来东江街道白龙社区的拆迁户,现在一家三口居住在东江街道龙吟雅舍14栋,说起以前小区门前的路直摆头,“都是些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天黑了骑电动车都心里慌得很,活怕拌跟头,都没得人愿意住这里,现在路搞好了,灯也有了,晚上回家安全感就有了,现在小区里‘人气’十足,房子都升值了。”

坐在小区花园里和邻居悠闲聊天的王大姐是外地人,女儿一家买的安置房生活在这里,一眼就看中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也不错,出门到火车站上班十几分钟就到了,孩子到三闾读书十分钟都不要。

武陵区围绕35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逐年列出养护计划和交通隐患整治负面清单,在加大区本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先后共投入近5000多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的窄加宽、白改黑和安防设施建设,公路养护率、优良率、通畅度、安全性大幅提升。

完善物流网打造产业“致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路四通八达的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12月2日0时起,常德的地标“菜篮子”——甘露寺大市场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正式关闭运营。

原有甘露寺大市场商户将“转战”位于武陵区二广高速芦荻山互通收费站旁的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肩负起湘西北地区民生保供、中转流通的责任担当,开启新型现代化商贸流通平台的新征程。

商户唐纯波他是第一批进驻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老甘露寺商户,“我在甘露寺经营了近17年,从9月份开始,我就开始装修了,这边的面积比在甘露寺大2倍,整个园区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市场的管理人员服务也很到位。”

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全部运营后,将成为湘西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品类最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辐射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和现代化物流枢纽中心,不仅拉动了乡村种养产业发展,而且还辐射整个湘西北地区,更加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积聚和延伸。

“首衡集团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二期已全部建成,我们选择二广高速芦荻山互通收费站旁这个位置就是看中了这里交通便利,无论是向外运输还是对内进货交通运输网都是四通八达,解决了我们最关心的后顾之忧。现在交易中心的建成不仅可以拉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解决数千人就业,带动周边农户的蔬菜销售,一举多得。”常德首衡实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蒋东表示。

全域所有乡镇、涉农街道机关所在地和建制村(社区)都连通了四级以上公路。全区蔬菜基地、苗木基地、水果基地、羊肚菌基地、特色养殖基地都建成了连通外界的畅达公路。

武陵区工业区紧靠常德市中心城区,为常德市区东大门。常德大道等城区主干道可直达园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位于东江街道的武陵区工业区常德市恒丰钢结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金属结构制造,金属门窗制造及其配套生产、销售的企业。

“兴业路的改建修缮,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的客户也更愿意到工业园来,我们产品的运输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司机跑起来也更安全。”常德市恒丰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建高兴地说。

美丽公路绘就旅游“小康路”

游客正在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拍照游玩。

鳞次栉比的村居、干净平整的道路、婀娜多姿的荷花、幸福温馨的笑脸,走进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村,感受到的是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2019年,该村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美丽乡村”。

“你看我们村道路四通八达,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一应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的步子也越来越快,初步构建起‘城市近郊后花园,休闲度假妙佳处’的样板。”黄爱村党支部书记向选龙说。

作为一个以农旅风情为主题的田园综合项目,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占地约1000亩,该项目位于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村境内,不仅可以满足常德及周边市民“休闲郊外、四季怡情” 的休闲娱乐需求,提高周边区域的收入,提升本地形象,全面带动武陵区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大幅度提高本地第三产业产值,特别是小手工纪念品生产、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交通、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餐饮、娱乐、体育、文化、酒店、环保等产业的发展,使本地的产业链全面升级,在很大程度上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天景花池聘请了黄爱村约30位村民,他们在园中从事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绿化工人等工作。江北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天景花池项目负责人宋波表示,自开园以来,项目流转土地1010亩,每年流转土地费用约85万元。同时,每年支出劳务用工工资约七八十万元,“这些都是村民们实实在在拿到手里的钱”。

46岁的保安秦祖文前几年做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能久坐,不能干重活,每月仅医药费就要800元。而他的妻子又因痛风丧失了劳动力,两个小孩都是在校学生,经济负担非常重。

“以前到处打零工,现在在屋门口上班我一年有三四万元工资,不用找亲戚朋友借钱,心情舒畅了,身体也比以前好些了。”秦祖文欣慰地说。

与天景花池仅一条马路之隔,住在天景路上的黄闯,去年看准时机开设天景小厨房。开店一年多了,平均每月纯收入近万元。黄闯说,“周末和小长假,游客都会到我们这边来,融入乡村,体验乡村生活,买点农副产品,然后到店里来品尝一下农家特色小吃。”

全域一条条美丽的农村公路的产业布局如同人的血管正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快速流动,农村公路的建设、路网的完善,路况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一片产业,提升了一地形象,活跃了一方经济。

金丹银河高新农业产业带、富晒草本咖啡产业带、羊肚菌产业带、天景花池旅游观光带等一大批特色经济带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吸附功能。

修一段公路,就是为群众打开一扇致富奔小康之门。近年来,武陵区交通运输局不断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通过农村公路“窄加宽”等措施的落地,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成了“致富路”“幸福路”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跑道”,不仅让当地村民出行更为便捷,也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兴一处产业。”武陵区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俊杰表示,用交通引领产业发展、用公路助推美丽经济,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让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必将谱写出武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