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春运大幕开启,当天,安庆火车站、机场和汽车站共发送旅客约9500人。

随着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增大。为严把防疫关卡,守住安庆“第一道防线”,自去年11月中旬开始,50多名医务工作者轮流坚守在安庆火车站的核酸采集点,每天几千个核酸采样,从早上8时到晚上最后一班车次的到达。他们是一群“被甲执锐”的战士,他们的敬业和守护也温暖着过往乘客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7日,安庆站内,医护人员为旅客做核酸检测。全媒体记者 徐火炬 摄

4个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

最希望乘客主动配合采样

1月17日上午10:00,记者来到安庆火车站出站大厅,只见乘客们在督导员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督导员们胳膊上套着醒目的红袖章,随身携带“小蜜蜂”,不停地向出站乘客询问“您是从哪里来的?”“请配合做免费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进行紧张有序地登记、采样……

大厅内摆放了四个核酸检测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外省返宜的乘客需要及时做核酸采集检测。由于上午车次较少,安排了三个采集点,每个点配备三名医务人员:分别是采样人员、登记人员和防疫督导员。下午至晚间车次增多,四个采集点同时“开工”。

采样人员王慧敏和搭档王侦露早上8时到岗,5分钟内把防护服、手套、面屏、口罩、鞋套穿好,两人再相互检查,看口罩有没有透风,手套是否破洞,随后进行手部消毒,以及器材准备,每组至少准备两百组采集管和采样棒,等待早上第一班车次的乘客。王侦露负责登记受检乘客信息,让每个乘客出示身份证,登记联系电话和目的地,然后刷身份证,按顺序在采集管身贴上标签,“这个标签一点都不能出错,每一管对应着每个乘客的身份信息,不仅要快速,更要细心。”王侦露说。

“从早上8时至中午12时,通常上午三组共检测500人。”王慧敏告诉记者,由于防护服是一次性穿脱的,因此大家都很珍惜。每次轮岗4个小时内不能喝水、上厕所。每当工作结束后脱掉防护服时,全身衣服都汗湿了。

在王慧敏看来,自身的忙碌和疲惫已不重要,她最希望乘客主动配合进行采样,提高采样效率。

守护好安庆的“大门”

一天奋战十小时 累并温暖着

“早班4个小时,乘客相对少一些,中晚班是从中午12时至晚上10时左右最后一班车到达才结束。连续工作近十小时,傍晚吃饭时要换一套防护服,洗手、消毒。”上过中晚班的姚荣梅介绍,车次比较集中在晚上,通常一个晚班四个组共采集两千到三千个,随着春运的开始,返乡乘客会更多,后期可能还会增加采集点。

“与平时做护士相比,核酸采集工作任务更艰巨,火车站是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各地疫情比较反复,我们现在的工作职责就是守门,把安庆这个‘门’守好。”姚荣梅坚定地表示。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大多数乘客的支持配合让她们感到温暖。“经常有乘坐晚班车次的乘客看到我们还在工作,贴心地说‘辛苦了,这么晚还等我们下车做核酸,让我们安全地回家。”令姚荣梅和同事们惊喜的是,还有人订爱心奶茶送给她们,虽然她们身穿防护服不能喝,但这份真诚和温暖让她们深深感动。

不只是素不相识的乘客给予的暖心关怀,8岁的女儿每次得知妈妈下晚班回家,都心疼地说“这么晚才回来,我妈妈真辛苦!”每当听到这句话,姚荣梅都欣慰不已。几个月没有休假的她始终绷紧防控这根弦,她表示:“疫情当前,我们医务工作者肯定是要冲在前面,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儿,不管是火车站、汽车站,还是机场。我们有信心一起把防护做到位。”

即使配了“小蜜蜂”

几小时下来嗓子还是会哑

作为火车站防疫督导员,何宗志和王小红每次上岗都套上标志性的红袖章,在出站口不停地询问乘客的出发地点,“我们的职责就是做好引导工作,提醒外省回来的乘客做核酸检测。”何宗志为此每天都在手机上关注车次时刻表,“有时还要多问一些,比如有乘客说自己从合肥过来的,我还要追问一下,是不是从河南中途转车的。”何宗志说,每天工作的难点就是面对乘客的不理解,得不断地解释说服。几小时不停地引导介绍,每天回去嗓子都哑了。

督导员王小红是个“大嗓门”,她的声音清晰有力,见到每一个出站的乘客都会不停地询问“从哪里来的”,“刚来这边做督导时,旁边有人还让我把嗓门放小一点,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王小红笑着说,之前在单位是从事驾驶工作,主动报名参加这次一线防控工作,她认为这个岗位很重要,每个省外回来的乘客都要做检测,一个都不能漏,并且要维护好秩序。

耐心地引导,温馨的提示,使返乡乘客们感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和回家的温暖。乘客唐先生说:“核酸检测安全免费,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我们支持防疫政策,回到家乡安安心心地过年。”

全媒体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