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Caleb

对于每个有科研梦想的学子来说,能够早早拿奖得到无疑是值得骄傲和庆祝的。

就在最近,2021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九中学的高三学生时沐朗,凭借“辅助驾驶自平衡自行车”项目,以全球前十的成绩拿下了总决赛计算机优胜奖和中国分赛区一等奖,这也是浙江省2021年唯一的“丘奖”。

这本是一件喜事,但随即有网友便指出,这不是与网售的2万元左右的无人自行车“一模一样”?同时向清华大学发出了举报造假邮件

也有网友表示,这就是自行车版的“特斯拉”,与华为工程师、B站UP主“稚晖君”此前发布的自动驾驶自行车高度类似。“这个东西在文科生的眼里无比神奇。在理科生的眼里,可以列出淘宝采购清单和开源项目源代码下载地址。所谓的调试就是pdi几个数字参数修改而已。最烦这种把国外开源项目当成自己的发明的浮夸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从某电商平台找到的无人自行车销售门店信息。

网络舆论发酵后,杭州九中校办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我们(校方)有自己的立场。针对这件事不打算再通过媒体发布新的消息,这个孩子现在也在参加‘高考’,是比较关键的时候,所以也希望保护他的隐私。”

不过就在昨天,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组委会办公室发出官方通告,表示该项目符合参赛与获奖标准

时某某提交论文及评奖的主题系采用算法处理自动平衡自行车路径规划问题。论文函评专家、半决赛和决赛评审专家均针对该路径规划工作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该论文工作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和应用创新。 终评委员会认为该论文成果符合优胜奖标准 。
专家评价依据为论文所述算法成果,自行车并非评价的主要依据。作者参评时使用的自行车与评审结果无直接关系。
关于作者参赛论文所涉代码是否为原创的问题,经对比,作者提交的代码与B站up主稚晖君的开源项目(https://github.com/peng-zhihui/XUAN)代码不同。
综上,丘奖组委会尊重终评委员会的学术判断,认为该论文成果符合总决赛优胜奖获奖标准。

一年造出无人自行车,使用自主设计的HNPA算法,等级在L2-L3之间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辆引起广泛争议的自行车。

根据报道,时沐朗的这辆自行车,在车把手上的“眼睛”和坐垫位置上都装有激光雷达,能够把数据实时传回到自行车后轮上方的“中央大脑”,控制自行车保持平衡的同时能够按照最优路径行驶。

时沐朗表示,这个项目他从2019年就开始关注了,“当时看到了清华大学发明的自平衡自行车,觉得很厉害,想开发自己的平衡与辅助驾驶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难的就是控制自行车的平衡,自行车不能像汽车那样自由转弯,要满足自行车的运动学特性,研究前后轮的运动轨迹与运动学约束”。

整个项目花费了时沐朗将近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他常常熬到深夜,从编写代码、做仿真实验,到不断调试系统,最终在去年3月底顺利完成了整个自行车项目。

“辅助驾驶自平衡自行车”加入了基于ROS的自研辅助驾驶系统。其中系统中的路径规划与决策模块使用了自主设计的HNPA算法。“HNPA算法,它是基于神经网络与传统算法的一个结合。然后车辆也好或者机器人也好,它都可以实现”。

据了解,这辆自行车“中央大脑”中的路径规划与决策模块,控制算法的等级在L2-L3之间,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的自动辅助驾驶等级。

对于时沐朗,指导老师杨涛也是赞不绝口。他表示,时沐朗聪明好学,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对新生事物、尖端信息技术有敏锐感觉,还很喜欢捣鼓相关技术。

“他有个很大的特点,会主动查阅各种前沿学术论文。”杨老师说到,时沐朗常常会冒出很多想法,看到业内顶级会议或是国际期刊上有人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会很高兴地来找老师交流,见识过各种各样前沿的创意后,他开始不断涌现自己的新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兴趣从小学开始

其实,时沐朗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科技发明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每周都有电脑课,通过接触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与益智游戏,这台神奇的机器迅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后来接触了C++、Python等编程语言,更加激发了他的兴趣。

四年级时,时沐朗动用了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主板、CPU、内存等配件,花了一个多星期,自己组装了一台便携式的小电脑。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一个简单的引导系统,使这台电脑能够进行多系统切换与简单的文件读写。

高二,时沐朗在杭九中的香泡创艺文化节上,搬出了自己发明的“会写诗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搭载了他自己基于GPT-2框架开发的古文创作系统“雩文”,只要同学们随口说四个字,指定五言或是七言,他的机器人就能在明信片上写下一首律诗,他的摊位也成为那年香泡创艺文化节最热闹的义卖摊位。

一直到高三拿下丘奖,时沐朗表示,“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是走向科研之路的起点。热爱一项事物,激起浓厚的兴趣,再激励自己学懂学深。勤加思考,产生领悟和创新。”“同时,要沉心静气,戒骄戒躁。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沉下耐心,学习前辈的知识并贯通和发扬,将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智慧,分解成拾级而上的台阶,领悟科研的智慧。”

作为一位高三学生,时沐朗对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规划,“先修数学,先把自己基础打牢,后面研究生,未来甚至博士的领域,再细一点,比如说做控制或者做自动驾驶”。

对于时沐朗的学术科研之路,文摘菌也表示未来可期呢!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189272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201/05/150952_54157543.htm

https://www.sohu.com/a/514256149_12088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