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记者今日(1月18日)从北京市门头沟区获悉,该区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北京首家乡村振兴实验室正式揭牌,计划在三年时间内为该区所有村落“体检”,并通过增加基础建设、打造旅游产业等方式,推动乡村有机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建筑大学-门头沟区乡村振兴实验室”揭牌仪式。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1月18日,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建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的“北京建筑大学-门头沟区乡村振兴实验室”揭牌。

“乡村待解决的是城乡二元化的问题,目前城乡发展仍不均衡。”市规自委门头沟分局局长贾骥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富民,让村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共同的红利。实验室揭牌后,将利用三年时间,对门头沟区所有的村落进行“体检”,盘清各村情况与资源,包括基础设施情况、传统文化风貌资源、生态情况,提出村落渐进更新的思路和方案。

乡村振兴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他以潭柘寺举例,作为千年古刹,潭柘寺是门头沟区的“金名片”,但多年来,潭柘寺附近村落,村民从事的仍是农家乐、农产品贩卖等较低端产业。

未来两三年,门头沟预计对潭柘寺前的平原村进行有机更新,实现逐渐变样。一方面丰富基础配套,解决该村既往缺水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丰富书屋、会客厅等文化场所。未来,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

受益于产业发展的古村落,则要解决风貌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问题。

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雪华介绍,门头沟区知名村落“爨(cuàn) 底下村”,曾被计划拆除,由于其历史文化价值,最终被保护下来,现已成为旅游打卡地。产业发展后,传统风貌却受到破坏。传统建筑没有现代卫浴设施,也缺乏污水处理、取暖等功能,为了满足民宿现代化生活的需求,村子里出现了私搭乱建现象。民宿经营也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

她表示,该村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保护传统风貌,并在传统房屋中增加现代生活设施;同时推动经济集群发展,实现有序竞争和共同富裕。

对于一些出现空心化的村落,则要梳理其资源条件,分别打造沉浸式旅游,吸引外部产业等方式进行盘活。

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建筑大学-门头沟区乡村振兴实验室将结合门头沟乡村振兴发展实际,聚焦文化传承复兴、乡村有机更新、产业绿色发展三大领域,开展京西古村落群保护研究、京西古道+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门头沟段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空心村提升研究、“两寺一峰”等特色旅游线路产品策划等在内的十大行动。

贾骥称,这是北京市首家乡村振兴实验室。未来希望就乡村振兴的共性问题,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影记者 王嘉宁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