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什么牌你都得拿着 ; 抓着坏牌抱怨是没有用的,你只有想办法把它打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速度”

河南疫情凶猛。

2022年,当西安、天津等地疫情成为焦点时,

河南人民也已在大雪纷飞中排队核酸检测,

拉开了新一年的序幕。

德尔塔、奥密克戎双重挑战,河南腹背受敌。

从北向南,

安阳、郑州、许昌三个病毒传播中心已经悄然形成。

河南疫情,要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据河南省卫健委最新通报,1月17日0—24时,河南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2例(郑州市4例,安阳市94例,许昌市4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和疑似病例;2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本土1例,境外输入1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郑州的疫情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1月3日,郑州市报告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月4日,郑州市民冒雪排队做核酸检测的消息,瞬间冲上热搜。

1月5日,郑州市发布通知,在郑州市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截至2022年1月17日,郑州组织开展的多轮核酸检测,已筛查超6875.5余万人次。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2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

网上有句话说得到位:郑州人做核酸的样子,熟练得令人心疼。

1月初,郑州疫情卷土重来。

于是,熟悉又心酸的场景又回来了,郑州的街头小巷又排起了长长的检测队伍。

1月4日,郑州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场雪。

尽管雪后寒冷刺骨,但没有人退却。

6小时完成1260万人核酸采样,平均每小时210万人,每分钟35000人,每秒钟583人……

每一位郑州人的付出与担当,一起创造了“郑州速度”

有市民留言:

我和郑州一起载入史册,我是一千二百六十万分之一

疫情面前,郑州人和防疫人员又一次“昂首挺胸”站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乖巧懂事的样子

让人心疼

王小波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忐忑、紧张、焦虑、担忧;

夹杂着恐惧、害怕、无力感、撕扯感,让多少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从年初到年尾,从酷暑到严寒,3次疫情+1场暴雨。

2021,郑州人真的太难了!

2021年7月底,境外入境人员定点收治医院郑州六院,出现疫情。

封闭区、封控区、防控区多级响应。

这个城市,一夜之间紧张起来。

医护人员在几小时之内集结完毕,不分昼夜,奋斗在抗疫一线。

40℃的高温下,医护工作者穿上厚实的防护服,为了解暑,她们只能在后脖子上绑上冰棍

所有郑州人耐心、有序配合核酸检测。

一次,两次……

8月28日,郑州终于开始恢复正常。

但11月初再次爆发的荥阳疫情,又让郑州绷紧了防控的神经。

疫情来势汹汹。

还带来一个温柔浪漫却让人闻之心惊的新名词——“时空伴随者”

这次疫情确诊和密接人群学生比例占比较大;

同时年龄群低龄化,最小的是一位只有1岁的婴儿

全员核酸检测,再次紧锣密鼓展开。

孩子们,也排起了长队,等待核酸检测。

每个人胸前都贴着一幅大大的二维码。

乖巧懂事的样子,着实让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刻骨铭心的夏天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

郑州,大雨如注。

7月17日-20日,

三天的降雨量达到了617.1mm。

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70年的历史记录。

三天时间里,郑州下了整整一年的降雨量。

一小时的降水量,超过100个西湖。

房屋、围墙倒塌、街道被淹,列车停运...

整个城市满目疮痍。

来自河南省委省政府通报,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302人遇难,50人失踪。

2021年7月20日,郑州,积水中互相搀扶携手共行的市民 / 人民视觉

郑州,地铁5号线,14人不幸遇难。

无数郑州人乃至河南人,历经了伤痛、难忘的一个夏天。

致敬每一个用力生活的郑州人

每一个郑州人都在成为努力生活的超人。

网络上,有网友形象总结郑州的2021年:

“一月疫情二月封,三月四月待家中,五月六月刚缓冲,七月千年大水冲,八月疫情全城封,九月一股小台风,十月刚缓一刻钟,十一月疫情继续封,十二月木钱人要疯。”(注:木=没有。河南话发音)

很多人感慨:

2021年,郑州是中国最难的一座城。

有网友留言:

我一个武汉人,都为你们郑州人感到心疼。

前段时间,郑州一名餐饮人的创业“辛酸史”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2021年6月装修;7月试营业仅两天,就遭遇洪水停业;8月、11月,疫情反复,生意惨淡;

今年1月,春节临近,冲刺业绩的好时机;正铆足干劲,疫情又来了……

疫情反复,每一个普通家庭生活步履维艰。

2022年,疫情再次袭来。

陆续公布的流调报告里,病例9,一位大叔引无数人泪崩。

50岁的他,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一碗胡辣汤,2个油饼,开启忙碌的一天。

20分钟内解决早餐,并赶到5公里外的面包房上班。

6点半到6点半,整整12个小时。下班后,半小时内再赶到5公里以外的中原万达沃尔玛超市兼职。

晚上7点到10点,又是3小时。

除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他的生活只剩下买菜、吃饭;

期间修了一次手机,剪了一次头发,还去献血之家参加了培训。

50岁,打2份工,每天工作15小时。

这个勤奋努力、朴实善良的中年男人,每天的生活轨迹就像复制粘贴一样,陪伴他最长时间的,除了工作,就是自己。

从苏州流调里,看到了3个女孩对江南园林与古建筑文化的热爱。

从广州阿婆的流调里,看到了本地美食路线清单。

从成都的流调里,看到了热气腾腾的生活。

而郑州的流调里,少有休闲娱乐,更多的,是郑州人用力生活的痕迹。

其实,每一个为生活打拼的我们,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大雨冲不垮,疫情打不乱,风雪志更坚。

2021年,看郑州人的朋友圈,常常是笑着笑着就哭了。

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涝疫结核”

反复的疫情、特大暴雨、无数次的核酸检测、居家失业、闭店歇业...

1260万郑州人,这一年历尽艰辛。

每个人都失去了很多,但同时,也收获了更多……

因为肩上的责任,因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一千二百六十万郑州人汇聚成一种精神,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在与病毒赛跑的路上,辛苦付出,竭尽全力,一起扛起了这座城市!

这种精神叫勇毅担当。

全国人民知道了,那个私人影院老板,开放影院,免费接纳近1000个无法归家的“陌生人”,并提供充电宝和毛毯,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眠之夜。

这种精神叫挺身而出。

全国人民知道了,那位不会游泳的小伙子,在暴雨之中逆行而上,手里拿着菜刀一下一下拼命砍着车窗救人的样子。

这种精神叫理解包容。

全国人民知道了,一轮轮核酸检测中,耐心有序排队,配合快速完成的每一位普通郑州人;

虽然今年的郑州屡经磨难,但磨灭不了的是——每一位郑州人的付出和努力、每一位郑州人的无畏和无悔!

虽然今年的郑州屡经磨难,但磨灭不了的是——每一位郑州人的付出和努力、每一位郑州人的无畏和无悔!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有我们!

因为,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

因为,有一种声音叫“郑州加油”!

点亮【赞】+【转发】,致敬郑州!致敬疫情之下坚守与付出的每一位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