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1

拼多多的砍价功能,相信小伙伴们就算没有用过,也肯定见过,尤其是在各种亲戚群、同学群里,如果某人在沉寂很久之后突然给你发消息,大概率就是要你帮忙“砍一刀”了。

不过,这个砍价功能,也是拼多多长期被诟病的地方,“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只砍零零一”,砍价背后的算法一言难尽之余,病毒式的传播还特别烦人,经常有人因为在砍价上理念不合,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以往人们反感拼多多的套路,最多也就吐槽几句不过,最近还真有人较真,因为砍价的事情,把拼多多告上法院了。

不得不说,这个新年的新气象还真的不少啊。

事情是这样的,该案的原告,是一名律师,不久之前,他参加了一次砍价活动,发现经过很多人砍价之后,始终显示“还差0.9%”,然后这名律师就纳闷了,严重质疑后台数据有问题,于是以欺诈为由,对拼多多发起了诉讼。

玩了这么多年套路都没事的拼多多,大概对这也是始料不及的,但对方已经起诉了,自己怎么也得回应。不过最绝的是,大家猜拼多多是怎么回应的?

拼多多:“我没问题,只是屏幕装不下我的位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我们平时看到的砍价,都是一分一分地砍,百分比也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已经很过分了,但其实,在拼多多的后台数据中,0.9%”后面,还有6位数。

按照拼多多的说法,原告在砍价达到“还差0.9%”时,实际数据是0.9996427%,而在之后一轮砍价之后,这个比例“成功”降到了0.9910682%。

只是因为页面上不能显示这么多位数,所以都用“0.9%”来显示,给原告一种“砍不动”的错觉,但其实拼多多并没有欺诈,都是误会,误会。

不知大家对这个说法怎么看呢?

反正在我看来,跟哄傻子似的。

不过此案好歹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这么多年,都砍不成功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就这个快赶上圆周率的位数,砍成一次,应该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吧。

目前,这起案件还在进行之中,最后结果如何很难说,不过在舆论场上,拼多多已经因为这事上了热搜,被无数用户揭露和吐槽,也算是自食其果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拼多多,以及很多类似的App,用这种欺诈式的方法引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违法的,本该整治这类App的人,又到哪里去了?

2

说起土味App的营销手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什么“下载就领大红包”、“划划屏幕就赚钱”、“分享互砍免费领”等等,都是以天上掉馅饼的形式来吸引眼球。

不过,当你真的相信了广告上的话,一步步按照指示做了之后,后果会怎么样,就没人能保证了。

就拿拼多多的砍价来说,它有多火,不用我多说了,每个人的朋友圈中绝对见过。

它不但令拼多多在互联网大战中脱颖而出,还直接启发了同行们,争先恐后推出类似的产品,说拼多多是砍价类App的始祖也不为过。

不过,自诞生之日起,拼多多的砍价功能,也成为了一个媲美都市传说的存在,就是你总觉得它是真的,但也真的没有见过有谁砍成功了。

比如,虽然拼多多号称“新用户最多能砍15块”,但搜狐科技曾经做过一个测评,5个新用户仅仅砍下了3.25元,而老用户就更不值钱了,除非真的有上千人肯帮你砍价,否则还是收起薅羊毛的心思吧。

而且,就算能够幸运集齐这么多好友,拼多多的后台算法,也是十分之迷,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刚开始还比较顺利,到了后面,每砍一次只有1分钱,甚至反复横跳,一刀之后还有一刀。

此时,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硬着头皮疯狂找人,也不管得不得罪了;要不在得罪完所有人之后,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已经截止的时间,以及万年不变的“预计再邀请1人”,惊觉又一次被拼多多坑了。

而无论砍价成还是不成,每个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已经给拼多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潜在用户,远超商品本身的价值。所以拼多多从头到尾只出了几个诱饵,就已经躺着赢麻了。

从生意角度上,这的确很成功,但从法律角度上说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定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比如,以“最低价”、“优惠价”、“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形式来销售商品,但最终并没有履行承诺的,就是典型的欺诈行为。

回到拼多多砍价服务,首先,它经常以“预计还砍X刀免费拿”的字眼,来吸引用户付出更多的沉没成本,然而那个“X”,越到后面就越飘忽不定,永远都差一刀,这本身就是一种虚假诱导的行为。

其次,虽然这次拼多多拿出了“0.9%”后的6位数对比,来证明自己没有欺诈,只是页面装不下,但是这个说法,以往没有在任何地方听拼多多说过,更和它一直以来的宣传内容背道而驰,感觉就是为了应对诉讼而硬凹出来的。

就算这个说法是真的,后台算法精确到6位数,但在页面上只展现了2位数,那么本质上也是刻意隐瞒、误导,同样是一种欺诈。

所以,拼多多欺诈消费者这个罪名,已经是肉眼可见,无论如何都洗不掉了。

只是不知道,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3

拼多多坑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坊间因此给拼多多取了很多外号,还闹出了笑话。

前段时间有人发现,在华为商城搜索“拼多多”,出来的是商家版,搜索“坑多多”,出来的才是大家常用的那个,可见用户们对拼多多的本质,也是一清二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只是拼多多,很多以土味为卖点的App,比如某音、某手,以及各类直播软件等,都有误导消费者、打擦边球的毛病,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实际用户花大力气参与活动,啥都拿不到。

这样的广告你熟悉吗?

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坑人的App就能这么横?

在用户的角度来说,我能理解,毕竟用户法律意识不一定高,就算有法律意识,也不会大动干戈,和这些大厂死磕。

刷手机不就是图个乐子嘛,遇到骗人的广告,骂几句,最多卸载App,就完事了。

但是,有公权力和监督责任的政府部门呢,也能够这样置之不理么?

可以说,这些欺诈式的宣传手段,能够在这些年中大行其道,和官方的纵容不无关系。互联网大厂都不傻,不会明晃晃欺骗人,而是用含糊不清的字眼去诱导。

比如,你说它永远都差一刀,它会反驳,小数点后6位的数据的确有变化啊,你砍不成,是因为邀请的人还不够,而且,它可没说你下一刀就能砍成,而是“预计”能砍成。

这算是合理的宣传手法,还是违反常人认知的欺诈行为,判断的尺度其实是在官方手上。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官方还不采取行动,继续纵容这种行为,它们只会越来越过分,未来这种诡辩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我是真心希望这回拼多多能够败诉。

毕竟印象中,这是第一次,有人因为宣传涉及欺诈的原因,来控告拼多多,如果拼多多真的输了,那代表整个行业生态,都可能迎来一次洗牌,慢慢朝诚信有序的方向转变。

但如果拼多多赢了,那就意味着法律无法打败诡辩,那些欺诈式的营销,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你遇到过的最过分的,或者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欺诈式营销,是怎么样的?

你会因为某些活动的广告看上去很吸引,而参加这些活动吗?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