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春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提示:

  • 2021年,全市23438户72852人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1.9万脱贫劳动力和6670名监测对象劳动力稳定就业;粮食总产达到142.67亿斤,夏粮连续18年实现丰收;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均居河南省第一;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3个、省级46个。
  • 2021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进一步聚焦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南阳乡村振兴展现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力量。粮食丰收,科技进步,乡风文明。“三农”领域中有太多值得记录的时刻,广袤的田野上写满诗和希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年终岁尾,在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河湾村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表先会”正在进行。在掌声中,脱贫户被评为“卫生之星”,戴上了大红花。这是该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镜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随着7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南阳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2021年,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为龙头,构建了“1+3+N”衔接政策体系;全面完成各级扶贫机构调整重组,对新任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基层干部进行业务政策培训;出台《发展现代农业“五特”经济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抓好产业发展;聚焦产业就业、监测帮扶、“四集中”兜底保障等重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开展“四提四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和决战“四季度”专项行动,以有解思维破解巩固成果难题。

目前,全市23438户72852人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1.9万脱贫劳动力和6670名监测对象劳动力稳定就业,9.8万名农村特困人口实施“四集中”兜底保障,打好打赢了巩固脱贫成果的“首战”。

扛稳粮食生产责任

2021年6月1日,在唐河县大河屯镇李湾村,大型联合收割机驰骋在金黄的麦田里,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这里种植的主要品种为郑麦113,是国内知名企业专用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与其他品种相比,亩均增收200元。像这样的优质小麦该县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可增收近5000万元。该县扶贫粮仓项目具备60万吨仓容,并与国内知名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订单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收购价格高于国家粮食收购价。

南阳,自古誉为“中州粮仓”。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主产区,我市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生态“绿线”不含糊,坚守粮食底线不懈怠,坚守产业强粮基线不放松,做到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稳增收。2021年,我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71.5万亩;加大良种研发攻关力度,选育推广适合我市的良种良法,以良种保稳产、促增产;深化农业科技服务,选派309名市县科技特派员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加快发展智慧农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

全市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960.19万亩,总产继续保持在140亿斤以上,达到142.67亿斤(夏粮86.32亿斤、秋粮56.35亿斤),产量位居全省第三位,较2020年晋升一个位次。其中,夏粮连续18年实现丰收,且是收成最好的一年,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的殷殷嘱托,扛稳扛牢了粮食安全重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2021年,我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

牧原集团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21年我市成立支持牧原发展指挥部,市委、市政府出台《强力推进牧原做大做强做优的十条扶持措施》,全力支持牧原集团发展,提升生猪产能。截至2021年底,牧原集团生猪全国出栏量4000万头,同比增加220%,在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的同时,切实扛稳生猪稳产保供责任。

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艾香,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其中,各种艾产品从传送带上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这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成为集艾制品生产研制、艾绒机械设备制造、布艺艾绒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特色实体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有效带动周边艾草及相关行业发展,辐射带动附近村民就近就业。

2021年,我市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81家、286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7个、20个;新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农业产业强镇3个。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培育以牧原集团、想念面业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八大产业集群。重抓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产业,全市已发展月季15万亩、玉兰24万亩、猕猴桃43万亩、山茱萸45万亩、艾草24万亩,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切实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省、市农业知名品牌分别达69个、200个,累计登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同时,我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均居河南省第一。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初冬的暖阳照耀着美丽的寨河,长长的石砌河堤上修建了大理石护栏,亭榭的倒影在波光中闪烁,清澈的河水从拱桥下缓缓流过,依河而建的是绿色带状公园……漫步在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小镇行走。2021年该村成功举办了卧龙区美食文化节、“孝敬天下老人、弘扬中华美德”九九重阳节活动、中国非遗曲艺研培班巡演(达士营站),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2021年,我市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3个、省级46个、市级738个。

这一年,我市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累计清理垃圾堆(带)79624处、坑塘4163个,整治规范集镇市场530个,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9.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87%,新创建省级“美丽小镇”3个,新建成省级、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62个、80个,乡村面貌实现大幅改善。同时,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89%,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1350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88.8%,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946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

为激活内生动力,我市稳步实施“三农”领域改革。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6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3200万亩次;不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县市区全部完成了基准地价制定,农村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千年乡土的振兴,是这个时代最关键的事业,也是最强的声音。回望2021,我们经历了太多,也创造了许多光辉时刻。眺望2022,更好的未来,正在向美丽的乡村走来。如今的南阳,诗与远方竞芬芳……

编辑:齐 杰

初审:李 萍

终审: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