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礼制的物化和表达,是华夏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礼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前,孔子博物馆推出“齐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饰展”,展览集结23件馆藏衍圣公家族服饰,并辅以明代衍圣公衣冠画像、明代孔府档案、明代碑刻拓片等相关资料对明代衍圣公家族服饰分类做出展示和解读,再现服饰中的锦绣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陈现场

明代衍圣公服饰集中展出

“衍圣公”这一称号是中国古代王朝对孔子嫡裔的优待封爵,自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祀孔子之后,孔子地位不断提高,孔氏后裔也不断得到荣封赐爵,封号随朝代不同有所变化。“衍圣公”封号前后历时880年,传承三十二代,计有四十二人袭封。

随着历史变迁,明代衍圣公服饰也因衍圣公的特殊地位而留传至今,是明代帝王尊孔崇儒的体现,亦是诠释明代礼制的最佳依据。传世明代衍圣公服饰以其色彩之原真性、纹饰之完整性、结构之稳定性等特点优于出土明代服饰,亦以其保存完好、类别完整、传承有序、配服完备成为研究明代和历代服饰体系的珍贵一手实物资料。

据了解,“齐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饰展”展出的服饰按照礼仪用场可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素服和日常家居穿着的便服,每一个类别,都依据穿着场合的不同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与礼仪内涵。其中,有6件已经修复完成的明代服饰首次亮相,这6件服饰包括了衍圣公的朝服、祭服、吉服、素服以及衍圣公夫人吉服、常服。此次展览既是对明代衍圣公服饰藏品研究、保护、修复工作的一次展示,亦是恢复和再现文物历史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重焕活力的呈现和践行。

展览展出的赤罗衣(图源孔子博物馆)

沉浸式体验华服之美

传世服饰在信息留存方面优于出土服饰,但是由于服饰本身材质的原因,服饰类文物相对来说较脆弱易老化,加之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温湿度变化、光照以及有害气体的影响,部分服饰文物历经几百年的时光,出现了纤维断裂、糟朽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保护修复项目,对产生病害的文物采取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明代衍圣公所享用的衣冠服饰按照文官一品等级,朝服用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冠用七梁、革带用玉装饰、佩用玉质、笏板象牙材质。如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一件赤罗衣,交领、右衽、大袖,衣身主体红色,素而无纹,织物组织结构为二经绞罗。领、襟、袖、摆处施青缘,青缘也是二经绞罗。右腋下有系带,后身腰部左右两端各有俩红色带襻,带襻左右有系带二。从衣服质地、颜色、袍服结构及缘边颜色和服饰整体织物组织结构看,均符合明代朝服制度要求,是印证明代朝服制度、穿着礼制、深入解读明代服饰的“礼”文化内涵的实物参考和最佳依据。

此外,本次展览特别提供试穿体验,设计了明代衍圣公书房场景区,并提供明代服饰复原款、改良款以及原创款多件以供游客试穿。为了提高游客参与度,展览还推出了“衣冠载道”社教项目,使观众在动手制作明代服装小样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明代服装的结构、纹饰及礼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