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在这个年末岁首的节骨眼上,央行出手了,水来了!

1月17日,央行调降了两个个关键利率:

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

7天期逆回购也下降了10个基点(1个基点=0.01%)。

MLF利率是一个政策利率,是影响LPR的关键,所以可以预期:

1月20号的LPR大概率要降了,真正的降息要来了!

LPR会降多少?

可能降5个基点,也可能降10个,或者1年期和5年期分别有不同的降幅。

一般认为,1年期LPR对应的是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5年期对应的是房贷利率。

5年期的调降幅度,将表明高层对楼市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不管这次5年期的降幅有多大,都成功避开了存量房贷。

因为凡是签了浮动利率的存量房贷,都是在第二年1月份执行上一年的利率变动,比如12月降息,那么第二年1月你的房贷才会跟着降。

现在1月降息,你的房贷就只能等到明年1月才能降了。

整整一年的利差,银行表示非常欣慰~

2

至于降息的原因,实在是明摆着的。

从主动的角度讲:

经济下行压力大,要进行逆周期调节。

从被动的角度讲:

企业难过,不愿意贷款扩产了,银行的钱发不出去只能降价。

要知道,借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贷款需求的存在,必须符合以下两点:

1、有人想借钱
2、且他符合放贷标准

然而,在经济转弱的背景下,残酷的现实就是想借钱的人变少了。

日本、欧洲甚至是次贷危机后的美国,都曾遇到这一问题。银行的钱“发”不出去,整个社会就产生货币紧缩效应。

现在小微企业的经营形势,可以说是疫情后最差的境况了,它们主动缩减战线、减少贷款。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就进入下行区间。

经历2021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后,12月信贷余额增速依然延续回落态势,已降至11.6%,是2002年以来最低。

资金就这样淤积在了银行之内。

从2021年4月末起,银行间的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低于MLF利率,银行们自然就不乐意再通过MLF向央行融资,所以MLF利率撑到今天才下降也实在是不容易。

这是一个市场需求减弱、所以资金价格也下调的自然过程。

3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官方早已定调: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随着美国taper加速、收水周期开启,中国12月出口增长已经趋于降温。

虽然数据看起来还不错,12月出口同比增长20.9%。但两年平均增速却在特朗普时期的低基数下还降了1.8个百分点。对主要出口伙伴、各类商品普遍回落。PPI也随之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均表明了外需见顶的迹象。

当前的十字路口是:

外贸下行,需要内部发力。

而内需又不振,就只能压低利率的同时,用基建来带动货币(贷款)的扩张。

所以我们看到国常会上的积极表态:

1月10日的国常会上,对基建的表态非常积极、非常紧迫:专项债要“抓紧发行”,投资项目要“加快推进”,预算投资倾向“尽快开工”项目,留存资金要“尽快落实”。并且要“指导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的地方加强工作”,压实各地责任。

所以我们看到基建项目的火速进展:

1月15日,京沪高铁第二纵线(津潍高铁)已批复;
特高压线路加快审核,2022年计划开工共13条,规模空前;
1月17,西安至重庆高铁安康至重庆段获批;

4

这段时间,我一直强调由基建带动的新一轮宽松周期。

2021年7月份的降准标志着本轮货币宽松的开启,12月降准和小幅降息意味着宽松的延续。而如今基建的开动则意味着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当然对股市楼市都算利好。

在降息和基建的带动下,接下来信贷、社融以及M2都将进入一个较快的上行阶段——

我们重新来到了一个加杠杆周期的前夜。

这意味着什么,下篇再讲。最后提醒一点:

在基建轰鸣之后,预计一两年,就会再次收缩,开启新一轮去杠杆周期。

可是加杠杆容易,去杠杆难啊。

那从来都是惨烈的、疼痛的,记得提、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