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以“线上云展演”方式举办,全省各州(市)86个作品参加展演。经评奖委员会评审,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委审核,共评出传承奖5个、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18个、优秀奖36个。

文山州报送的5个节目获奖。其中,创新性声乐《春牛调》、创新性舞蹈《铜鼓声生》获铜奖;传统性声乐《阿妹跟阿哥走》、创新性舞蹈《彝鼓·传魂》、传统性器乐《马关洞经音乐》获优秀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在壮族人的心里是最苦、最劳累的,牛除了耕种外,还会在主人遇到猛兽时保护主人,壮族人就对牛非常崇拜,壮族妇女的头饰就是水牛角和黄牛角崇拜图腾和象征。在四月春耕结束后,壮族人会包粽子和花米饭来喂牛。有句俗话说:“三月牛吃粑粑就流泪,四月牛吃花粽笑咪咪”。这一天,壮族人将牛赶下水,为牛洗澡,沐浴助兴,然后牵牛到绿草丰茂的地方,让牛自由地吃,壮族妇女清扫牛栏,放上干草,让牛轻轻松松休息,晚上全家唱着敬牛的山歌。《春牛调》就是根据这首山歌而创作而来的。

《铜鼓声生》壮族铜鼓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铜鼓手巾舞也就被赋予预卜吉凶、祈祷幸福的寓意。随着鼓声声响,舞姿优美的演员们再现壮族稻作情景,勤劳地耕耘她们的家园!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 ,壮族人民生活美满、牛羊满坡、五谷满仓,响彻天地的铜鼓声声仿佛在祝愿祖国的繁荣富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族民歌《阿妹跟阿哥走》属民间传统情歌山歌对唱,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苗族支系(白苗)对唱情歌调,它有着高亢激越的“高腔”悠扬悦耳的“平腔”通常用真假声结合唱法,此作品叙述了苗族年轻情侣在“花山节”相中后,彼此在两山之间与竹筒拉线方式唱给对方听,入心后女方跟随男方回家。

铜鼓早期是彝族权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万物之灵。这也引起了外敌的觊觎,为了保护铜鼓守卫家园,族长敲响铜鼓凝聚全族力量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他们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直至今日。《彝鼓·传魂》表现的正是这样,演员们捧起尘染的彩色铠甲,仿佛穿过过了时光的隧道,接过先辈传载的神圣肩章,托起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

《马关洞经音乐》是以奏唱流传在云南地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壮族民间传统音乐。在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中,《马关洞经音乐》在一辈辈民间老艺术家的精心呵护下,绽放着绚丽的光彩。创作前期,在开展大量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大胆地将部分传统古乐曲进行拆分重组,使其焕发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娇蓉 整理

文山州文化馆 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