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原祎鸣
编辑 | 谢欣

1月8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气溶胶研究中心(Aerosol Research Centre)在医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Dynamics of SARS-CoV-2 Infectivity with Changes in Aerosol Microenvironment”(《气溶胶微环境变化对新冠病毒传染性的影响》)的预印本论文。

研究团队测试了三种新冠变种的传播能力后表示,新冠病毒在进入空气后20分钟内就失去了90%感染人体的能力,大部分的传染力在最初5分钟内丧失。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该研究更加说明了物传人的可能性非常小。新冠病毒颗粒在空气中20分钟后感染活性下降了90%,那么新冠病毒在物品表面停留几个小时以上就更不太可能再具有传染活性。

但是如果是新冠病毒感染了患者的下呼吸道,痰中有新冠病毒,而痰液粘在固体表面又保持干湿的状况下,即使是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后都有可能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其他人,特别是当这个排毒者的排毒量大时,常荣山补充说道。

莱斯特大学临床病毒学家Julian Tang在接受《卫报》采访时也表示,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改善通风(尤其是在靠近源头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防疫方式。

虽然研究对象不包括奥密克戎突变株,但研究人员认为,奥密克戎不太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研究团队下一步会研究奥密克戎突变株。

研究显示,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与大多数办公室中相对干燥的空气相似)时,新冠病毒在5秒内丧失了约一半的传染性,此后下降速度更慢、更稳定,在接下来的5分钟内又丧失了19%。

在90%的湿度(大致相当于蒸汽或淋浴房)下,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的下降更为缓慢,52%的颗粒在5分钟后仍具有传染性,20分钟后仅有10%的病毒颗粒有传染性。

研究团队再次强调了新冠病毒短途传播的关键特征,即保持身体距离和戴口罩可能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通风虽然仍有价值,但作用可能较小。

《卫报》援引主导此次研究的Jonathan Reid教授说:人们一直关注通风不良的空间,并考虑到数米或整个房间的空气传播。但事实上,新冠病毒会逐渐失去传染性,因此当人走得更远时,不仅气溶胶被稀释,而且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也会降低。

因此Reid认为,气溶胶传播的最大风险仍然是当两人距离很近的时候。

《卫报》还报道称,截至目前,有关新冠病毒在微小的空气飞沫中存活时间的假设都会使用一种名为“戈德堡鼓”的密封容器。美国研究人员将病毒喷洒到“戈德堡鼓”中,并将容器旋转以保持飞沫始终在空气中,结论为三个小时后仍然可以检测到传染性病毒。

然而,Reid认为上述试验没有准确复制人们咳嗽或呼吸时的情况。因此该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仪器,这种仪器可以通过电场把带有活病毒的气溶胶颗粒(直径5-10微米)悬浮在空气中来做研究,并且可以产生任意数量的微小、含有病毒的粒子,然后在两个电环之间轻轻悬浮5秒至20分钟,同时严格控制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紫外线强度。基于这种仪器,研究团队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线下病毒的存活情况。

《卫报》援引Reid的话表示,这是第一次真正模拟气溶胶在呼气过程中的情况。研究团队在模拟后发现,新冠病毒颗粒在离开相对潮湿、富含二氧化碳的肺部结构后会迅速失去水分并干燥,而降低的二氧化碳水平和增加的PH值都破坏了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了干燥的速度。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空气的温度对病毒感染性没有影响,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在高温下病毒传播率较低的观点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