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晚的消息似乎“动静不大”。

也许是央视故意保持“沉默”,以期在除夕夜“一鸣惊人”,“在沉默中爆发”。

但无论如何,作为去“流量化”的首年,央视也确实有点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网络上更有今年春晚完全启用流量明星的“建议”。

原因是,央视春晚流失观众群最严重的就是当下的年轻人。

那么,这样的建议可行吗?

答案很明显。

春晚本来的定位就是老少皆宜

作为全国人民在农历除夕夜共同享用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在近年来,虽然它的仪式感呈越来越凸显的地位,它的“标签”意义也愈发明显,但与之相反的是,它的收视率与受关注度却屡创新低。

不少人甚至发出了“春晚”还要不要办的疑问。

每年临近年关,估计“春晚”难题也会令央视春晚策划人和节目制作部门大感头疼。

其实,时间在前行中,人们的观念、想法、心态都会随之改变。

但大的审美趋向却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而渗透于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是一年一次,但当春晚成为央视的一项“常规操作”,显然已经不大可能再有新的突破。

在基本的形式固定、节目种类固定的前提下,最大的变化无非就是参与的演职人员的变化,最大的创新也无非就是某个小品或者相声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作为全世界同时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春晚的最大特点、亮点就是“全民观看”。

中国农历新年在全中国人民心里升腾出的喜悦感,通过一档老少皆宜的综合性晚会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春晚显然不是一档普通的大型综艺秀,显然不单单只为年轻人服务。

它可以为挽救收视率而对节目做出调整,甚至对个别节目做出牺牲,但它不会也没有必要迎合任何一个群体。

那样,就失去了“春晚”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所在。

流量明星的局限所在

作为一档中国最大规模的晚会,春晚显然不同于新年夜的跨年演唱会。

即使全国人民无论老少都能够接受所谓的“流量明星”,问题却在于,他们能够全方位承担得起春晚的演出重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晚需要年轻人的“我型我秀”,但更需要年轻人的我行我秀。

春晚节目,必须有曲苑杂坛,即使是歌唱节目,似乎也不应该仅仅只有流行歌曲。

即使是流行歌曲,也最好要透着点喜庆与年味。

春晚不是超大规模的“同一首歌”,但除了歌舞节目外,他们也似乎只能在小品节目中露一露脸。

那么,春晚还要不要戏曲、相声、杂技、魔术等等表演形式了呢?

春晚是一场老百姓共同参与的联欢晚会,而不是独属于年轻人与流量明星的“他们的歌”。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