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因为一个意外的谐音梗“蚌埠住了(绷不住了)”,让蚌埠“破圈”走红。

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稀缺资源。“有梗”的蚌埠无疑是其中的幸运儿。但对于这座安徽传统工业城市而言,将互联网的流量转化为切实可见的红利,才是城市长远发展之策。

城市主政者,同样也在寻求破题之道。1月5日至6日,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带队赴山东开展招商活动,其在两天时间内,先后前往济南、青岛两座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在青期间,黄晓武一行考察了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青岛分所和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企业属性来看,均属于工业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范畴。

此次蚌埠市委书记带队来青,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青岛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成色,远离“高光”多年之后,默默耕耘的青岛,再一次被人“看到”。

凰探第905期

撰文/庄建成

图片来源:蚌埠发布

此前,曾有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蚌埠C位之问》的文章,直指蚌埠发展步伐变缓,在全省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格局中“边缘化”之危。

面对必须答好的“C位之问”,蚌埠“一把手”选择北上青岛,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青期间,黄晓武一行考察了青岛金晶、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等四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家企业均有明显的工业制造业背景。

创立于1993年的青岛金晶,公司位于西海岸新区,是一家从事玻璃研发与生产的专业企业,拥有压延玻璃和加工玻璃两大产业基地,其产品在建筑装饰、轨道交通、太阳能等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此前公示的2021青岛制造业企业100强中,青岛金晶位列第90位,其身后有上市企业英派斯以及拟上市企业中加特、沃隆食品等。

期间,黄晓武表示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拓展延伸硅基新材料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正是蚌埠当下聚焦的领域,并明确提出要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两大产业集群之一。此前,黄晓武也曾表态, 蚌埠正在加快硅基和生物基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坚持创新驱动、招商带动“双动并进”,着力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中心。

而在玻璃新材料产业领域,蚌埠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下世界纪录的0.12毫米超薄玻璃以及全球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都在蚌埠成功下线。

对于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困局的蚌埠而言,玻璃新材料这样一个具备创新性质,同时又能与城市发展基础进行有机结合的产业,无疑是带动城市快速实现蝶变的关键产业。

正因如此,此次市委书记带队来青,考察青岛金晶这样一家涉足玻璃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或许也有通过“双招双引”,推动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的相关意图。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黄晓武也曾为城市发展定策—— “绿色升级是中国制造未来的必由之路。”

而氢能作为一种可储、可电、可燃烧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丰富、绿色环保、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

其实,早在2020年出台的《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以下简称《规划》)中,就明确要在未来10年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将青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成为“东方氢岛”。

围绕着打造“东方氢岛”,青岛开始不断布局氢能产业链,此次黄晓武考察的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正是这样一家积极融入“东方氢岛”建设中的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由上海氢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国际院士港集团旗下企业,联合投资成立,是一家涉足氢能产业链的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生产及运营。

在蚌埠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与这样一家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大势的氢能企业联手,也将为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助力。

在青期间,黄晓武还带队前往了青岛凯盛浩丰。他希望企业在智慧农业等方面加大在蚌产业布局力度,更好助力蚌埠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凯盛浩丰作为一家输出智慧农业运营服务、品牌标准、资产管理、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提供商,亦有着鲜明的工业制造业背景。在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公示的2021年度青岛市制造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中,凯盛浩丰亦位列其中,其主营产品为鲜切蔬菜。

这家企业所具备的成长性与城市发展高匹配度,或许正是蚌埠所看重的。

当然,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策源作用。尤其是对于希望实现一座传统工业城市向低碳生态发展转型的蚌埠来说,招商引资只是一方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才是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

在青岛考察期间,黄晓武一行就前往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青岛分所,看望慰问41所科研人员。他希望,41所发挥在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研发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为蚌埠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的注册地正是蚌埠,这意味着,青岛与蚌埠此前就已在相关领域产生了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蚌埠发布

从蚌埠的视角来看,此次来青,是为了寻找城市发展的契合点,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城市转型;而从青岛的视角来看,也说明了城市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工业制造业,曾经是青岛一张引以为傲的“名片”。伴随着“五朵金花”的出现,青岛工业制造业不论是体量还是名声,都达到了顶峰。

但随后,奔涌而来的互联网大潮,却没有为青岛实体经济的发展添上“一把火”。

此消彼长,在一批城市乘着互联网的快车,加速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一时期,青岛工业制造业水平逐渐滑落,城市产业发展逐渐触及“谷底”。

但近几年,青岛的制造业智能化以及现代化水平正显著提升,不论是从上市企业类型,还是入选工信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都已有所体现。

而在2021年11月,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了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榜单之中,青岛排名实现回升,来到全国第7,同时也是北方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城市。

在去年年初,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榜单发布,全国共25个产业集群入围,青岛上榜两个,数量与深圳持平。

这一系列成绩表明,青岛正在重回工业制造业发展的顶峰。

当然,数据只是一方面,如果落到具体的行动上,也能看到青岛工业制造业的全面起势。

2021年11月1日,青岛市首个企业家日座谈会上,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明确表示,要积极打造“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城市新名片。这意味着,青岛在产业层面,将继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更多的工业制造业转型进行智能化、现代化改造。

12月,一只专注服务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基金落户青岛,这只基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企业北京数字万融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赋能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龙头,其落地将进一步丰富青岛“专精特新”金融支持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为强大的金融助力。

可以看出,蚌埠当前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困局,此前青岛也经历过,而如今青岛一系列向好的迹象也足以证明,传统工业制造业可以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这样的成功经验,可以为蚌埠所借鉴。

另外,透过此次蚌埠市委书记来青,青岛同样也要看到蚌埠发展的亮点。

在凭借“蚌埠住了”这一谐音梗走红网络后,蚌埠随即借势召开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这一场国际会议,进一步打响城市知名度。

在谈到举办会议的意义时,黄晓武曾表示,全市上下要树立平台思维,利用大会契机,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青岛,也曾被赋予“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任务。而在这个流量仍是稀缺资源的时代,青岛如何把握流量的红利,进一步打响“工赋青岛”的品牌,也将左右青岛究竟是“一夜出圈”还是“长红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