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是日企在中国投资最风光的时期。日本制造在中国掀起消费热潮,松下、索尼、尼康等知名日企纷纷在这个时期来中国投资办厂,世纪相机巨头佳能也是其中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作为最早进入珠海的世界500强之一,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一度是日本独资企业在珠海的龙头代表。

经过21年的发展,佳能珠海从1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200万美元发展成员工超过1万人、年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年纳税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并且其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佳能珠海一些老员工的回忆,当时珠海的佳能工厂,曾经是珠海市福利待遇最好的,像格力这样的工厂还要排在它的后面。

佳能珠海的宿舍楼是新的,空调、洗衣机、热水器都有并且待遇也要比一般工厂高,还严格按照中国的劳动法,缴足社保,给足加班费,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少见同等待遇的工厂。因此想要进佳能工厂也不简单,即便是普工的挑选也很严格,四五十人一般只有三分之一能录取,招工高峰期还要给中介数百元的介绍费。

但2010年之后,华为、小米、中兴、酷派、OV等国产手机一夜崛起,中国智能手机产业迎来井喷式的增长期,很快就取代了数码相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佳能珠海开始走入下坡路,销售额和利润连年下跌。

2019年,网上就流传出佳能珠海员工拍摄的视频,视频作者表示由于工厂接不到订单,已经裁员超过70%,偌大的工厂里见不到几个人,就连本来引以为傲的宿舍都租给了周边的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2日,珠海佳能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工厂停止生产。但这并不意味这佳能这个巨头的时代落幕,毕竟佳能的珠海工厂,只是负责生产一些中低端的相机,这个时候选择缩减规模和撤出也只不过是资本的考量。

真正发愁的其实是佳能留下的老员工,毕竟他们都很大可能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佳能的高端相机技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再要找工作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近些年大量跨国工厂撤出中国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升级的必然结果,但这个跨国工厂撤出之后,空缺的市场份额和产能本土企业是否能填补?留下的员工本土企业是否能承接?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中小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为何失败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来支撑其转型,花高价请咨询公司培训的时代已经过去,时下不少企业都通过导入五星智造平台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星智造平台具有测评、学习、实践、成果四大功能模块,员工可以通过测评了解自身弱项,系统会根据弱项智能推送贴合于现场制造管理的理论与实操课程供员工碎片化学习,管理者可动态监测员工的学习改善情况,并且结合星级认证和提案效果改善绩效管理模式,形成一套推动员工自主学习改善的机制,不断提高员工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以佳能为例,当日本佳能关闭珠海工厂后,以后再也没有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佳能相机了,很多商品虽然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但其实都是在华外企生产的,核心技术都在老外手里,只是在国内组装了一下,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制造,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