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说:位卑不敢忘忧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最朴实的愿望,对于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他们更希望孩子能成才,能成为国家栋梁。可往往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在中国得到很好的教育之后,反而加入了他国国籍,为他国做贡献,他们的地位很高,却失去了匹夫的忠心,真令人心痛惋惜。

天才少女

鲍哲南出生于1970年,她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优越不是指她的家庭有多少钱,而是她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母亲陈慧兰是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而父亲鲍希茂是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这样的高等知识分子家庭,她受到了最好家庭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哲南的父母是经历过动荡年代的人,他们知道国家安定的重要性,而要想安定,就必须增加国家实力,提高国家科技水平。鲍哲南的父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青春和学识都无私奉献给了国家。

鲍哲南出生后,她的父母非常欣喜,并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拥有广阔的学识,所以给她取名为哲,希望她能从故乡南京腾飞,所以叫她南。少女时期的鲍哲南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哪怕在高手如林的南京十中,她都是尖子中的尖子,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

为了更好的培养鲍哲南,她的父母经常利用业务时间亲自教授她知识,由于她的父母都是理工科的教授,所以鲍哲南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有着极高的兴趣。在那时候,鲍哲南的父母对这一切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这种喜悦不仅仅因为鲍哲南各方面十分优秀,更是欣喜于为国家培养了一名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们期盼着自己的女儿未来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1989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父母所任教的南京大学化学系。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和实验能力,在大二的时候就进入了薛奇教授的科研实验室。在南京大学求学的第三年,由于母亲陈慧兰要去美国做学术交流,于是全家决定前往美国,鲍哲南也进入到伊利诺伊大学学习。

对于前往美国求学,她的父母也曾有过担心,不过他们认为在美国能学到更先进的知识,可以像曾经的钱学森等前辈一样,学成之后再报效祖国。

1991年,美国顶级大学芝加哥大学被鲍哲南出色的研究能力吸引,在了解到鲍哲南本科时优异的成绩后,破格录取她为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公费研究生。从此鲍哲南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她走向了另一条岔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寄托着亲人对他的爱。人们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愿望,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行,但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彻底改变原本设定的路径,走向另一方面。

迷乱双眼

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后,鲍哲南的人生观发生巨大改变。从小长在红旗下的鲍哲南,突然进入资本主义国家,她被繁荣的都市生活迷乱了双眼。

在鲍哲南出国时,我国经济还没腾飞,购买粮食需要粮票,购买衣服需要布票,所有东西都限额限量,就算你有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到多余的东西。衣服等的款式也非常少,只有通俗的蓝白灰三色。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如今"基建狂魔"的称号,国家的交通、建筑、基础设施都十分落后。

而到了美国,五颜六色的衣服,和层出不穷的衣服款式,只要你支付金钱,一切都可以得到。这种差距深深刺激着鲍哲南。

鲍哲南也像曾经赴美求学的前辈们一样陷迷茫,一面是当时发展落后的祖国,一面是科技发达、物质优越的美国,路该怎么走成了一个大问题。有的留学生看到这种差距,更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学成之后报效祖国,让祖国变成同样美丽强大的国家。

还有些留学生却彻底被这种差距打倒,他们认为祖国永远无法超越对方,他们身体上的辫子已经剪掉了,但心里的辫子一直存在。不幸的是,鲍哲南是后者,她忘记了祖国和父母对她的培养,自顾自投身于美国资本主义的金钱漩涡中。

中华民族的痛

自新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以来,出国留学的学子如过江之鲫,而回国的学子却凤毛麟角。祖国用自己的心血将他们培养成才,再送入外国深造,希望有天他们能回国建设新中国,而这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在享受过资本主义奢靡的生活后,无情地抛弃了祖国。

祖国就像一位母亲苦苦呼喊着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给了她最大的伤害。就像鲍哲南那样,她博士毕业后加入到贝尔实验室工作,那是全球最好的实验室。又在200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2011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4年前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年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又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位华人女院长,培育了无数人才。

可鲍哲南获得的一切荣誉却与祖国无任何关系,她已加入美国国籍,一切科研成果都属于美国,培养的人才也只为美国效力,她取得的成就越高,对祖国母亲的伤害越大。

一个富豪离开祖国,国家只是损失些金钱。而那些科研人才离开祖国,却是在毁坏国家根底,那些为了贪图享受离开国家的人,给中华民族带来不能愈合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