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人才是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教育显然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可是,在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优质的教师资源反倒越来越紧张,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院校都使劲了浑身解数,就是希望能够招揽到实力突出的老师。

毕竟国家对于教师资格证的报考要求并不严格,不少大学生都将教资证当成了“退路”,再加上“双减政策”落地以后,更是有不少教培从业者打算转行“考教师编”,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学校不得不提升招聘“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求职者“上岸难”的困境,不少在职教师长舒了一口气,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不管怎样都可以在讲台上“一站到底”,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成为教师并不意味着可以混日子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教师岗位不仅地位优越受人尊敬,福利待遇也相当丰厚,更别提每年两个寒暑假,格外让深陷996的“打工人”眼馋。

不过很多人在入职以后才发现,教师工作繁琐又复杂,每天都要在一些小事上消耗许多隐性时间,而且工资也只够养活自己,想要评选职称更是困难重重。

再加上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是泡在蜜罐里长大,说不得罚不得,硬下心教育几句还可能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最后索性变得“佛系”起来,认为只要跟学生不发生冲突,就能够顺利混到退休。

不过,老师“看开了”以后,最受影响的还是班级里的孩子们,他们由于身后无人督促很容易就会在义务教育阶段懈怠,从而无法获得优异的中考成绩,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针对教师团队“摸鱼划水”的情况,相关部门也逐步建立了一些考核机制,未来有3类老师将会被踢出教师队伍,不能再继续教书,所以这也意味着“铁饭碗”不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行业迎来了调整,有3类“混子教师”将被踢出局

老师的教育水平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毕竟作为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义务阶段的教师岗位需要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三观、教授他们基础知识的重任。因此,一线老师的水平是否达标就显得格外关键。

◆不具备教学资质的老师

这里提到的“教学资质”主要指的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已经工作多年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如果不能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及时填上这一“资质”空缺,就会面临被踢出教育团队的局面,毕竟教师资格证不仅是老师的“入场券”,同样也是审核老师专业度、教学能力的重要参照。

另一方面就是指在学校设定的考核标准中,连续两年都掏出“不及格”成绩单的老师,这意味着老师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在聘任制优胜劣汰的前提条件下,也会被进行辞退处理。

◆未经报备私自补课的老师

不管是义务阶段教师还是高中教师,本身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如果老师们为了一己私欲就将原本在课堂上需要讲述的重点放在“课后补习班”,那么一旦被发现也会受到严格的处罚,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对这方面的监督会更加严格一些。

另外,原本有些老师是出于好心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补课,但如果没有经过报备,那么也会根据情节的严重性受到一定惩罚,因此大家还是按规章制度行事比较好。

◆缺乏师德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教师的审查,除了教学的专业度以外,对于人品也会进行着重强调。如果发现教师本身出现了品行不良的行为,比如对学生进行过度惩罚,或者在言语上过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教师,都会算作缺乏师德进行处理。

提升教育团队的正规性,获得了家长的支持

不管是相关部门设定的“红线”,还是学校本身设立的考核制度,其实都是为了确切有效地保证老师团队的专业度,让整个教育领域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对此,也有不少家长表示:“早就该如此了。”

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领路人”之一,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对于学习生涯的“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之前费尽心思也要将孩子送进“牛校”,让他们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而当教师的审核标准逐渐推行后,就意味着学生将拥有更加安全的教学环境,以及专业度更高的教学模式,家长们想必也能够松一口气了。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