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近几年,我遇见的最不可思议的书。

  • 它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怀疑自己的眼睛。

  • 它也使我反思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 它让我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

  • 它也让我破除了一些固有思维的壁垒。

  • 它使我真正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 它也让我领悟到了逻辑思维的美妙。

它就是「推理减压之作」——《四季时光》:

如果认为《四季时光》仅仅是一本童书,这可能是一个特别大的误会。

这本书的第一本创作于2003年,算起来已经快20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作为童书在全球至少卖了200万套。但正是「这个定位恰好掩盖了其作为成人读物的价值」。

事实上,这本书适合所有人,甚至你是哲学、历史,还是文学、计算机的爱好者,都不要错过这样的作品,它的本质是「一位天才的插画家用绘画的语言,创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宇宙」

花一点时间去了解这套书,无论是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还是感受语言的魅力,抑或是开发一个产品,都是大有裨益的。

初读《四季时光》

互不理解的沟壑总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也一样。

比如,当你打开《四季时光》,看到这样的内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瞬间是不是就会产生如下一些看法:

  • 这难道不是给小孩看的?

  • 还有单词,这不就是认单词的吗?

  • 这个画风,这是城市速写吗?

  • 这密密麻麻的东西,怎么看啊?

其实,这些看法都不太对。

大家都很擅长把握宏观的信息,你很快就能看到上面是街市和商场,然后又迅速觉得这会是什么意思。

但当你破掉壁障之后者,也许就会感慨“怎么会有这样的书”,这是“改变我最多的书”,“被它的‘视点人物写法’震惊了”,“迷人的故事迷宫”······

光天化日下的秘密:多图层推理故事

35页内容,在这几年,却让我花了最多的时间。

首先,如果你仔细思考大家都是怎么接触信息的。你就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写成文字,谁都能看见;而画成图画,不是谁都能看见」

而这个点,就是《四季时光》的奥秘所在。我们几乎可以说,作者苏珊娜·贝尔纳所创造的东西,完全就是「光天化日下的秘密」。

它的惊人的故事细节就放在那里,但人们却视而不见。

首先,我们先给完全不知道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这套书一共5本,每本书的场景模式都是完全一样的,分别是:居民区-农场-火车站-文化中心-广场-商城-公园

不同的是,5本书的季节不同,景观不同,人物也不同。但是,5本书之间有时间顺序,且人物故事是相联系的。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小镇的7个摄像头记录下来的场景。最有意思的是,摄像头还坏了,它没能记录下来整个视频,只是记录了一帧画面。这样一本书就7帧静止画面。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画面推理整个小镇的故事」

以往我们看过的图画书,为了让你看懂,作者讲究构图,也有明确的主角,画面经常都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四季时光》完全不同。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多个故事叠合在了同一场景。它的每一幅画面,其实都是几个甚至十几个故事叠加在一起的。

如果说普通的图画书只有一层故事图层的话,那么《四季时光》是毫无疑问的多图层图像推理小说,而且还是群像小说。你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逆向将一个个故事拆解出来。

这书最强大的地方就是,看上去这些图片就明白无误地放在那里,但一开始并不是谁都能快速就分辨出其中的故事来。因为这需要三个东西:

  • 真正的观察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

  • 破掉壁障的勇气


一张图唤醒你的观察意识

所谓真正的观察能力,主要指的是,这书它没有文字提示,所以你需要从页面上看出秘密来。

举个例子,下图是《寒冬》的第一页,我们用蓝色边框,框选了一部分:

这部分,大家如果看书就能发现,它是一对父女的房间。我们框选出来的是爸爸和女儿的卧室。接下来,我们只关注这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光是看这部分,也许并不清楚这张图有什么意义。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寒冬》是这个套系的第一本,它讲的是圣诞前的某一天的事情。「左上角有个礼盒。」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家如果有一个礼盒你会不会拆?我估计很多人忍不住。那其实,看书也应该这样想!

由于一页是一个场景,所以你在这本书上想要拆这个礼盒就不太可能。因为它就在这里没动。那么你就要去翻开第二本书《暖春》的同一个场景:

这时候,你会发现左上角的礼盒没了。圣诞节已经过去,它显然是被拆了。

我们的问题是:「礼盒里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四季时光》是一个多图层推理绘本,作者的设计是非常精巧的。它提供了足够的拟真度,逻辑非常自洽。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对比《寒冬》和《暖春》这两个场景,然后推理出盒子里的东西。由于礼物是送给女儿的,那么我们只要关注女儿的房间就可以了。

仔细看上图,看上两三遍,你会发现:

  • 冬天的小黄鸭,春天还在;

  • 冬天的方格筐,春天还在;

  • 冬天的鱼灯笼,春天还在;

  • 冬天的蓝布偶,春天还在;

  • 冬天的小白熊,春天还在;

  • 冬天的小红球,春天还在。

当然,房间里也有变化:

  • 少了小熊布偶和小红车;

  • 多了双马尾布偶和小蓝车和一支蓝彩笔。

那么,根据基本的逻辑可知,礼物就在多出来的东西里,要么是双马尾布偶,要么是小蓝车,要么是蓝彩笔。

但,我们刚才讲过《四季时光》的世界是高度拟真的,那么送一只彩笔作为圣诞礼物,显然不太合理。这个选项应该被排除掉。

接下来思考,房间里少了小熊布偶和小红车,那总得有个去处吧?会不会丢到了院子里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去春天的院子里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出去一看,找啊找啊,就在《暖春》第一个场景的院子里就能找到两个熟悉的东西:床上的小熊和红色的汽车。

是不是非常有意思?但是——

这里必须有一个但是:这个院子里又不是只住着他们一家,你能确定这俩玩具就一定是三楼的吗?二楼住着老人不太可能是他们家的,但一楼是一家三口啊,会不会他们家也有汽车和小熊呢?

你回到《寒冬》再看,会发现红色汽车,一楼人家也有!

这时候,你就不能确定楼下那个红色小车是三楼的了。但是,别忘记我们在三楼女孩房间发现的另一个细节。而那个细节,可以完美地消掉小蓝车和小红车——多出来的蓝色笔刚好能把那个红车涂成蓝色。

这样一来,红车变蓝车,那蓝车就不是多出来的了。最后只剩下了双马尾布偶!

所以,这个双马尾布偶更大概率就是女孩的爸爸送给女孩的圣诞礼物!而且如果你看到夏天,你会发现那个蓝色小汽车被小女孩卖了二手。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推理。你会发现,苏珊娜·贝尔纳最厉害的就是她从来不怀疑读者的智商。她以极大的热情创造了魏姆林根这样一个拟真小镇。就像我们的世界可以容纳所有人一样。这样的小镇层次性也极其丰富,因此,孩子们可以发现他们有兴趣的点,而我们也说它,非常适合成年人。

怎样在看见时主动思考?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开始,我也曾当它是英语单词书,当它是城市速写。那时候,我们的意识仅仅只是路过图画的表面,那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就进入到画中呢?为什么在看图的时候,人们似乎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看图的时候,人首先要从图画中区分多种结构,而这些结构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更令人深思的是,即使你能区分结构,你对视觉信息的加工也不一定很充分。

在生活中这种事简直不要太常见,我们经常能看到网上有人吐槽,自己剪了头发,而男/女朋友却没看出来。但其实,这种能力是可以练的,而且还特别容易。

闲话少叙,继续看书。在《暖春》里,有三位修女,这是她们第一次出场时的样子:

对很多人而言,当他们看到黑灰色块展示出的服装模样,然后脑海中出现修女这两个字,观察就停滞了。

接下来,如果往后翻书就只会看到她们去了商场:

然后,就是一起喝咖啡:

我们可以迅速捕捉画面的主要部分。真正会观察的人会发现上面这三幅图,其实大-有-玄-机!

咖啡馆那张图上,左下角是一个购物袋。那显然地,她们一定是买了什么东西。这时候如果你对比第一张的三人,你会发现他们换了鞋子!!这里完全可以推理出来,这三个人在商场分别购买了黑绿色、红白色和黄色的鞋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能发现这个秘密?其实简单到你可能不信。你只要知道《四季时光》有很多秘密需要你发现,你就能发现这些秘密。如果你还没发现,你就框定一小片地方,告诉自己,这里面藏着一个秘密,你自然有大概率会发现秘密。

「很多时候,其实是观念阻碍了我们看见」

你只要带着一定能发现秘密的信念去观察《四季时光》,你就必然会被作者那种用心震撼到。而且这种用心,不只是给你惊喜,关键是她的一些想法,能让人上升到观察法,思考法这种层面。击中的点特别深。

我们继续举例子。比如寒冬这一册,其中有一条圣诞老人的故事线。

初看时,我只是在第五页前景的显眼位置看到了他: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是觉得出现就出现了又能怎样?

结果往前翻的时候,孩子说,这个人怎么也骑着黄色摩托:

刚听这句话,真是有一种被闪电击中的感觉。这明明就是一个人啊!但是之前怎么看了那么多次,都没发现呢?

然后往回一翻,你会发现这个人物其实在第一页就已经出现了:

他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里就已经加入到了故事之中。

如果我们看过漫画,你肯定知道很多时候,创作者为了让关键人物被人注意到,他会使用各种景别,不仅是远景,中景,近景,连特写都会有。但是在《四季时光》里,它的设计结构决定了它不会有特写和景别的主动变化。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自己从画面上解读。过去我们看一幅画,会区分主次,我们会根据构图的方式来理解什么是重点。但是现在画面上各部分内容的权重,都被拉得有些平均了。因此,先前的那种经验就失效了。

当我反复去思考怎么错过这些细节,又反复去体验发现这个细节的快乐时,我发现作者的这种创作形式最厉害的是,它让你思考生活本身。

想想看,很多时候,那些给我们带来最多回报的人际关系,未必就是投入最多的。生活里的时来运转,起码对于我来说,都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的。

所以,这个形式它更像是真实的生活的隐喻。秘密并不是直接放在眼前的,你需要一点观察,也需要一点思考,才能发现某些连接。

而类似这样的启示,你还会有。因为一次又一次,你会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种体验,可能会让你联想起你错过的机会。

《四季时光》设置了很多有意思的关联图像信息,这些东西能够让你看到选择性是如何在你身上发生作用的。实际上强烈的选择性,有时会让人对信号视而不见,但相反地这一特点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现那些自己关注的东西。

让大人发现局限,让孩子变自信

《四季时光》有很多细节,我一开始都没发现,相反孩子倒是帮助我挖掘出了不少秘密。

所以,抛开成人读书,如果说有什么绘本有更大概率增强孩子的自信,我还是想推像《四季时光》这样的密集绘本。对成年人来说,这种书并不像阅读文字那么容易,所以这客观上拉平了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等级。大人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指导者角色,相反,儿童逐渐成为阅读的主角,这促成了相对平等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可以成为一个帮手和激励者,通过倾听和回应孩子们的话语来帮助他们发展个性。这种良性互动,既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我们从中发现了自身的局限,但也以一种新的心情重新与世界联结。

写在最后

《四季时光》没有一个字,但在漫长的阅读(游戏)过程中,必然能让你感悟到非常多的东西。仅仅是它昭示的关于观察的秘密,就已经很让人受益了。而整个小镇就像一个乌托邦世界,它的种种美好,也在你进入其中时,开始滋养你的精神,这就是它减压的源头。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也让我重新意识到了人与人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想法也是千差万别。当我们讨论剧情时,我理解了那句话: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是的,一起来看吧,一千个读者眼中也必然有一千个魏姆林根小镇。

《四季时光》

关于我们

了解《四季时光》更多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