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街是与北陵大街并行的一条主要街道。最初的黄河大街为一条狭窄坑洼的土路。1942年开始正式在这里修建街道,取名为昭隆街,国民党统治时期改为精忠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黄河大街与崇山西路交叉路口

新中国成立前,沿街的建筑很少,在现在的新开河以北,除了1933年8月在路西修建的赛马场遗址外,便是水田、杂草、相连的乱坟土丘。新开河以南的建筑也寥寥可数。1952年,黄河大街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狭窄的土路加宽了,筑平了,并铺上了柏油。这时路宽为12米,,1957年又进一步拓宽到17米,并将龟裂的路面又加铺了30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还砌上了马路边石,铺设了水泥方砖的人行道,并改名为黄河大街。

1960年8月,沈阳市决定在黄河大街南部与铁路交叉的道口建设立交桥,工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设完成,于1961年4月建成通车。这座桥8根大梁,每根20.6米长。这座桥也是沈阳解放后建成的第一座公铁立交桥,此后,和平区和皇姑区之间的交通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当时全市关注的重大工程之一。1966年,黄河大街延长到皇姑区三台子地区,并改称“东方红大街”,直到1981年,又恢复黄河大街的名称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下这两张1990年7月拍摄于沈阳黄河大街公铁立交桥下的照片,照片上的可以看到当年早上上班时间公交车与自行车拥堵的场面甚是壮观,那时沈阳还有无轨电车,自行车还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老琴博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大街上的黄河理发店,在80年代是沈阳生意最好的理发店之一。人多的时候,理发需要排队等上两三个小时。

1963年,周恩来总理来辽宁视察工作,乘车从黄河大街过,曾兴致勃勃地说:黄河大街还是不错的,绿化的好,路面好,建筑也好。此街道经过昆山、岐山、宁山、崇山、泰山等五个主要路口。

当年比较牛的凤凰饭店

穿越新开河

黄河桥位于黄河大街新开河处,新乐遗址的南边1942年初建时是一座木桥。那时的黄河大街叫精忠大街,桥也随其路名称精忠桥。1950年重修,1986年改为五孔钢筋水泥桥,名称也改称黄河大街桥。1982年拓宽长度22米,桥面宽25.7米,为三孔钢筋水泥桥,1989年市政府决定将其全部拆除,然后重新再造。新桥仍为钢筋水泥结构,宽33.6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7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6米,人行道宽2米,设有护栏,桥长为36.4米,三个孔,净跨11米。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水泥空心绞接板,桥台为一字型实心水泥基础,河中两侧桥墩为混凝土圆型桩,其中东侧根粗约两米,长6米,桩上均为直径0.9米,高2米的钢筋混凝土圆型墩,两端桥台处设板式橡胶伸缩缝和橡胶桥台支座,其作用在于减震。水位标杆是43.75米,荷载是汽-20级,挂-100级,工程造价为229万元,1990年4月25日完工。

穿越新开河

黄河大街与崇山路立交平台

位于黄河大街与崇山路交汇处的立交平台,于1994年竣工。一层为地面环道,为人行和非机动车专行;二层为设有上下匝道的环桥,专供机动车转向通行;三层为崇山高架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大街立交桥通车能力为每小时7500辆,是当时沈阳最大的桥梁工程。为了防止机动车堵塞、绕行, 2008年6月4日-25日,存在了16年的黄河平台桥二层环岛,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次“外科手术”,保留了崇山路上的东西高架桥,并且沿用至今。

而黄河大街的两侧坐落了辽宁大厦、凤凰饭馆、友谊宾馆、省旅游局、省地震局、航空工业学院、实验中学、乐购超市(黄河大街店)、北陵公园、新乐遗址等很多沈阳的坐标性建筑,成了沈阳市的主要迎宾路途及皇姑区商业坐标之一。

2000年以后,黄河大街向北延伸,与道义大街连成一体

来源:盛京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