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摇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傲雪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61年,一位四十有五的男人,背井离乡,抛妻别子,长途跋涉来到广西罗城。今日,他终于从关帝庙中搬出来,看到府衙中凌寒怒放的菊花,回想起近几个月以来的遭遇。一行数人踌躇满志地从来堡村出发,几个月后同行之人逃得逃,死的死,现在独剩他一人。

深秋时节傲然绽放的菊花感染着他,他坚定地迈出为官之路的第一步。

他就是三获“卓越”,“清官第一”的于成龙,百姓还给他取了“于青天”、“于青菜”的雅号。

于成龙为官之路起于边陲之地广西罗城,最终累死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康熙帝为了表彰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刻苦为民,在他去世时,还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那么这位于成龙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千古明君康熙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可后来于成龙的陵墓为何又被全村人盗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罗城为起点

四十五岁前,于成龙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或因世道不公,考场舞弊;或因三个儿子,家庭重担;或因兄长、父亲去世,他只考取了个副榜贡生,不算中举,但可以入国子监读书。

近四十五岁的于成龙,从国子监结业后选官抽中罗城县令。在当时,他那个年龄已属不年轻,从千里之外的山西永宁州要去到广西罗城,亲朋好友们都阻拦劝说:“成龙,此去一别估计只能来世再见了,据说罗城那地方偏僻荒凉,你身子骨受得了吗?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于成龙最后还是抹泪告别了老母亲,在妻儿的注视下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来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烟瘴之地广西罗城。

当时的罗城,盗匪横行,民不聊生。用盗匪的话说,“此处一来山高皇帝远,二来穷乡僻壤无人敢管”。之前朝廷派往的两任县令,一个莫名其妙地死了,另外一个刚来不久就跑路了。

于成龙来到罗城后,也是大吃一惊,偌大的县城只有数户人家,县衙是三间早已失修的茅草房,附近的关帝庙就成了他临时居住地。想到一路走来,随行之人逃得逃死的死,他悲从心来“还没开始就已损兵折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眼前是瘠地存心与民共治”。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于成龙凭借坚强意志和做官为民的决心,他在罗城扎根了下来。他不惜命与猖狂的匪盗斗争,与遍地杂草的县城较劲,一步步取得百姓的信任。

于成龙时刻把先生的教诲铭记于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年的时间,被称之为“烟瘴之地”的罗城变了样子,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过上了“有地耕种,有房居住,有粮充饥”的日子。

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罗城治理得有井有条,让时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大吃一惊。后来,于成龙治理罗城的办法被全省作为榜样,在广西巡抚金光祖等人的举荐下,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卓越”,从广西罗城县令升为四川合州知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次平定东山

1673年,从四川合州知州到湖广黄州同知的于成龙,被朝廷调往武昌主事。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吴三桂来势汹汹,贵州、湖南等地有点招架不住,朝廷大军萎靡不振。吴三桂还用“伪札”做文章,目的在于制造混乱,一些湖北部将接到吴三桂命令后,前往原籍散发“伪札”。

1674年,“伪札”出现在麻城县,县令大人立即命令大肆逮捕可疑人员,搞得百姓人心惶惶。原本就与麻城县县令水火不容的山大王刘君孚,也接到了吴三桂的委任“伪札”,于是带领东山各山寨准备发动匪乱。眼看着吴三桂“伪札”的计谋就要得逞,于成龙被推荐出来收拾局面。

刘君孚是个有文化的山大王,可以说是知事明理,听说过“于成龙”的大名,在百姓眼中他是个“清官”、“好官”,还颇受朝廷器重。如今他来处理匪乱一事,让刘君孚看到了“洗刷冤屈”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成龙先是搞清了事情的原委,吴三桂派人到处散发“伪札”,一些人莫名其妙地“收到伪札”,却是无辜的,是怕说不清楚担心被同样治罪才被迫上了东山。

于是于成龙制定了“招抚”的策略,发布“下山做良民,朝廷既往不咎”的告示,大多数被迫山上的百姓见是清官于成龙发布的命令,下山做了良民。

唯有刘君孚等人还在东山观望,他们害怕朝廷在演戏,“先安抚,后算账”。直到于成龙单枪匹马闯入刘君孚所在的山寨,于成龙讲述了自己的过往和承诺不会出尔反尔。“于大人勇气可嘉,只身前来说服我等,曾听说大人为官清廉爱民,现在君孚信了。今天就算我等豁出这条命,也愿意相信大人一次。”刘君孚等人终于被于成龙说服,跟他一起下山归顺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声势浩大的东山匪乱被于成龙成功化解。可三个月后,第二次东山匪乱来临。匪首何士荣一方面联络当地豪绅起事,另一方面派探子打探黄州城的虚实,“天助我也,黄州城兵力空虚”。得知消息的何士荣等人兴奋不已,他们准备一举攻下黄州城。这次的匪乱远远超过第一次,不管是匪乱的人数还是造成的声势影响。

时任黄州知府的于成龙,面对如此困境,并未有任何退缩的念头。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朝廷大军在前方作战,决不能让后方的匪乱影响到前方军心。他力排众议,制定主动出击的打法,组织乡勇数千人在东山与何士荣等人决战。

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于成龙奋不顾身冲杀在前,带领兵卒和乱匪大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于成龙活了下来并取得胜利,匪首何士荣被擒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山二次匪乱被平息。事后,于成龙“英勇平匪”的事迹被湖广总督蔡毓荣夸赞。在黄州府大地上,政绩突出的于成龙再次被举荐“卓越”,这是他拿到的第二个“卓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审通海案犯

仕途平坦的于成龙来到福建,做了福建按察使。可才上任他就遇到人生最大的难题,数千名通海案犯只等他签字后就人头落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先生的教诲于成龙不敢忘记,对于违反“扁舟不能入海”禁海令的百姓,他冒死据理力争要求重审。

于成龙说:“那些被抓入大牢的通海案犯,大多数并没有真正通过海,他们从来没有勾结和资助过敌军。他们出海是出于生计,为了有口饭吃,为了一家子不被饿死。天下乱了这么多年,百姓也苦了这么多年,平定天下不就是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吗?如果一刀切,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于成龙的努力下,数千名通海案犯重审,并在他主持下,千余名无辜百姓保住性命被无罪释放。在福建按察使的任上,于成龙再次获得“卓越”,这是他拿到的第三个“卓越”,后升任布政使。

自此以后,于成龙可谓平步青云,得到康熙帝的赏识和破格重用。从畿辅直隶巡抚,到两江总督,最后鞠躬尽瘁累死在任上。于成龙离世时除一套官服就无它物,百姓痛哭流涕,连康熙帝都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清官第一”于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官第一”陵墓被盗挖

可后来,“清官第一”于成龙的陵墓为何又被全村人盗挖?当然盗墓贼是受人唾弃的,挖盗清官的盗墓贼更是可恨,清官会有宝贵的随葬物品吗?

数百年后,1947年山西大旱,灾情十分严重。山西永宁州横泉村的村民打起了“清官第一”于成龙陵墓的注意,原来于成龙的陵墓就在横泉村,距离他的故居来堡村有30里。

横泉村全村人昧良心挖盗了于成龙的陵墓,挖出来的文物最后换得800公斤棉花,全村每人分得几斤棉花,几个瓷碗和几颗夜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说:“相传皇帝下旨给州衙厚葬一代廉吏于成龙,为了生计,全村人才昧良心盗挖了他的墓穴。”

后来,于成龙的故居和陵墓地方做了修复整理,作为景点让人参观。

于成龙之前大半生蹉跎岁月,余下的二十三年却发出万丈光芒,人生不能太着急。你是喜欢于成龙清苦的生活作风?还是喜欢他大器晚成置身事业的精神呢?

感谢阅读,关注@花豆老舒,听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