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上海也出现了疫情,起因是因为一个违反防疫规定的留学生。

目前,上海市通报了2例本土确诊以及3例本土无症状。

这名留学生,我们暂且称Ta为小A.

12月21日,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小A,从上海浦东机场入境。14天集中隔离期间,4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随后,小A在上海开始了「7天社区健康监测」。

按照有关规定,这七天,小A要接受两次核酸检测,且非必要不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但是小A,在还没拿到最终核酸检测结果的时候,就在静安区开启了“溜达”模式。

买奶茶、吃饭,活动场所涉及静安区万春街2号、久光百货B1层龙记香港茶餐厅等。

报告的5名感染者,均与其相关联,属于同一传播链。3名店员,以及其中一名店员的妹妹也无辜“中招”。

02

但是,上海貌似一点也不慌张。

最后,新增的1个中风险地区,居然是静安区愚园路228号。

也就是把奶茶店划为中风险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要是换做其他城市,恐怕一个区,一座城都得划进去。

可上海却有这底气。实在是令人服气。

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市民文化特征,在有灾难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这种表现直接影响大家对这个城市素质的判断。

上海是疫情中罕见的一座亮点城市。有人总结说:“从防疫模式看,你就会明白为何北京叫帝都,上海叫魔都,西安叫废都。”

疫情开始不久,上海就被网民称为「上海神话」。因为疫情中的上海人,似乎比别的城市更舒服,更有安全感,极少有被折腾的感觉。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上海人一次核酸检测都没做过。那些经常半夜凌晨顶着风雪排队做核酸、鼻子被捅过几十次、困在家里几天没饭吃、门上贴着封条的人,羡慕上海并不奇怪。

西安疫情引起众多非议时,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上海这一套,认为上海之所以没有陷入西安这种情况,是运气好,若是真发生西安这种大传染,一定也是大规模封城、贴封条、民众买不到菜吃不上饭。

有人说,上海之所以可以防疫做得好,是因为上海医疗资源中国最好,公务员数量多,投入大量人力去防控,所以才可以管的住,否则一定比西安还惨。

对于这些「质疑」,上海人根本不在意。

上海人讲实惠,你们信也罢,不信也罢,疫情中的上海人过得比别的地方自在,这就可以。

03

就像上海这次出现的疫情。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之中,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传播链条清晰。五名人员都是11日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属于同一传播链。

第二,管控隔离发现。五名人员都在隔离管控期间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的传播途径早早被控制了。

第三,密接的密接者全部阴性,计有2830人,均已被落实隔离管控。

第四,其他排查人员和相关场所,都已落实排查,计有30783人;相关场所环境样品,仅有感染者居住地略有发现。

这些信息表明,上海的五名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其风险是大致可控的。

你看看上海对待疫情的表现,第一时间追溯到少数密接者,立即对他们进行隔离。等大众在新闻上看到疫情消息时,甄别与隔离工作已经完成,所以一次次疫情都能免于全民核酸检测检测。

有人质疑上海很多地方对健康码、行程码检查不严格。上海人的观点是:

红码黄码的都控制了,街上走的人的都是绿码,为何还要查绿码?这本来就是多余的呀。如果你不知道谁是密接者,那是大数据系统有问题。你应该去改善数据系统,而不是满大街查绿码。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上海不是靠「医疗资源多」或「行政人员多」,恰恰相反,上海是最少动用人力去防疫的。

什么样的防疫最需要消耗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的劳动力?

比如说像某西安一样三天两头让一千多万市民通宵排队做核酸检测。甚至下达「2小时完成核酸检测」的艰巨任务。

比如说像西安那样把几万人连夜转移到距离市区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外地的隔离房。

比如说一千多万人口都被关在小区,需要无数人挨家挨户送米送菜。

比如说投入四万多警察去防控疫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万警察........是什么概念呢,我来做个数据对比:

日本全国警察总数28万。蒙古国警察总数0.9万人。保加利亚警察人数4.7 万。新加坡全国警察1.2万。印尼18万。孟加拉10万。柬埔寨5万。

即便用脚趾头去想想,也会知道一千多万人天天做核酸需要多少医务人员,动用几万警察,还有xx万的其他行政人员和志愿者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

西安动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都干了些啥?

最近发生在西安的事,这里不便赘述。解决民生问题最好、最受西安市民感激的盒马,仅仅是因为他们摆在架上的鸡蛋没洗干净,就被这些人抓到了,罚!

按照同等规模的城市看,上海可能是动用医疗和人力最少的城市。

上海之所以比别的地方更节省人力、物力,首先是专业人士做决策的结果。上海人有句老话:“市长书记都可以送给你们,专家要留在上海”。

在上海,绝没有「外行领导内行」的说法。据上海专家组透露,疫情开始的时候,上海专家组开新冠研讨会,几个市委领导坐在边上听,认真听四、五个小时,甚至到半夜。

所以上海的决策,绝不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领导深入了解专家们的思考方式,尊重专家意见做出的决策。

04

上海这种决策背后,还有上海市民海派文化的底气。

与西安、山东、东北之类的地方比,上海的市民文化有一些明显特点,比如接地气,国际化,理性,尊重个人,尊重私产,讲规矩,讲究利益平衡。

由于思维的理性,上海人做事非常尊重知识和权威,专家的意见比长官意志更有说服力。日常生活中,上海人很少有兴趣听领导讲话,而是要听专家怎么讲。上海的领导也很配合,很少出来发表讲话,而是让专家出来说话。

所以在上海,各种瞎折腾的事情相对于其他地区稍微少一些。做事的投入产出比,也会略高一些。

去年,上海专家组发表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就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冠肺炎救治提供了“上海经验”。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可以这么说:世界各国近代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上海租界介绍到中国的。无论是西洋风俗,白俄文化,东洋品味,都从上海输入。上海滩还集中了在中国的犹太富商、印度阿三、韩国志士。既有厚道敬业的日本商人内山完造,也有昭和维新的精神领袖北一辉。文化达人、工商巨头、国共两党名流,也大多以上海为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馆,是全球排行榜第一名,远超伦敦、东京、纽约等城市,每万人拥有2.85家咖啡馆,每平方公里就有0.86家咖啡馆。

接纳多元文化的上海,有很大的文化包容力,吸引大批的人才到上海落户。上海房价飞涨,根本原因是这座城市对精英和人才的吸引力。

如果你以为上海防疫的独特模式是偶然的,那显然太看轻了上海这座城市。

魔都和废都的根本区别,是国际化程度。在废都,虽然遍地都是外国人,他们只是来看看兵马俑,看看碑林,吃一碗羊肉泡馍,拍拍屁股就走人。而在魔都,遍地外国人意味着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各种合作,把最先进的文化源源不断引进,在上海交融。

如果你看看老新闻,或许还记得一群上海人在歌剧《悲惨世界》结束后,在歌剧院大厅外用英文合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场景。这种事,只有上海有。

写在最后:

我们与新冠病毒交手了两年多,如何更精准的防控?降低各种成本,取得最好的防控效果,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主政者们该多多思考的大事。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来,上海市应对疫情就可圈可点,每次疫情袭来,都能行之有效地采取科学手段,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

就疫情防控这件事,其他地方真的应该好好向上海学习一下疫情防控手段!

临近年关,各地疫情逐渐严峻起来了,在此,为配合防疫的你们点赞!还有前线的防疫人员,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