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夜微寒,紫炉煮酒。

大家好,我是漫夜谭。

本期,咱们继续说水浒传人物志。

这一期内容,咱们说一位有相貌、有谋略、有手段、有魄力的梁山好汉。

也可以称其为梁山上结局最好的一位好汉。

明朝著名评论家余象斗称其“江湖好人无不 爷 其德矣”,“可谓真豪杰”。

明朝著名出版家袁无涯称其为:“ 真 虬髯之流”。

明末清初小说家,《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称其为梁山上的“后起者王”

漫夜不才,也为这位好汉作一句评:便是托塔天王晁盖的最佳接班人。

熟读水浒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本期内容的主角了。

那便是混江龙李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这个李俊,无论是脾性、手段、胸怀、都是梁山上像极了晁盖的一位好汉。

可能施耐庵也有意将李俊跟晁盖的形象靠拢,将两人的相貌气质也刻画得如出一辙。

书中原文称晁盖: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平生专行打家劫舍,杀人放火,闻名江湖。

而对李俊的描述为:“眉浓眼大面皮红。髭须垂铁线,语话若铜钟。凛凛身躯长八尺,能挥利剑霜锋”

这是典型的南人北相,仅从相貌气质上比晁盖还有略胜一筹。有学者称,李俊的原型就是以传奇侠客虬髯客刻画的。

李俊此人为揭阳岭三霸之一。

虽然书中没有名言他有杀人放火的劣行。但揭阳三霸中的张横张顺兄弟,穆弘穆春兄弟都是恶行累累的彪悍绿林人士。

李俊能跟这些人并肩而论,肯定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

还有一点,李俊跟晁盖都非常崇信宋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晁盖自称跟宋江自由结交,上山后也有过让位的念头。可见他对宋江的真心实意。

而李俊也是如此,他曾在书中如此说过:天下义士,只除非山东及时雨郓城宋押司。

由此可见,李俊此人跟晁盖实在是太相似了。

施耐庵可能也是想通过此人,来弥补晁盖早逝的遗憾。

然而比起晁盖,李俊此人更有心机。

在晁盖跟宋江的关系中,前者其实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虽然宋江在江湖上威望很高,但上了梁山,还是得尊晁盖为主。

而李俊不同,他只是艄公出身,贩私盐的起家。在扬子江一代颇有威名,但跟宋江的威望比起来差得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自有一套扬名手段。也就是余象斗给他的评价:江湖好人无不 爷 其德矣。

意思就是说,江湖人没有不称赞他的德行。

那是为什么呢?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江湖上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打败了天下第一,那自己就是天下第一。

而李俊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江湖人称宋江为及时雨,而李俊却是宋江的及时雨。

纵观水浒全书,李俊在投奔宋江之前,其实是做了一番功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都知道,在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有诸多好汉帮过他。比如在发配江州之前的的花荣、燕顺等人,还有发配江州之后的戴宗、李逵、张顺等人。

但咱们不难发现一点,这些人虽然都 保 过宋江,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却并没有借着宋江的名头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而李俊却不一样,他曾三次救过宋江,赢得了江湖上的美名。

话说这李俊也是宋江的小迷弟,早在宋江被发配的途中,他就听说了消息。但并没有主动去寻找宋江,而是在揭阳岭等候。

果然,宋江被押解途中经过揭阳岭。在催命判官李立的店里被药麻翻了,话说就要殒命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俊恰好赶到,救下了宋江。

这里书中原文有个小插曲。

李俊知道宋江要路过揭阳岭,所以就带着童威童猛两兄弟在岭下接应。但很久都没有等到宋江,所以就回去寻找李立。

而当时的李立差点干掉了宋江。

这里有个小矛盾。

李立跟李俊关系相当好。既然他知道宋江要路过揭阳岭,怎么会不跟李立打声招呼呢?

事实如此。

李立虽说也听说过宋江,但根本不知道他会路过揭阳岭。

巧就巧在,李立刚要洗 剥 宋江的时候,李俊就带着童威童猛来到了店里。

这才细说了宋江路过揭阳岭的缘由。

这一回的情节的确有些蹊跷,漫夜不敢臆测是不是李俊刻意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此后他的行为,的确让宋江大为感动。两人还结拜了兄弟。

不止如此,此后李俊又两次救过宋江。每一次都非常巧合。

宋江在辞别了李俊之后,好死不死地得罪了揭阳三霸中的穆弘穆春梁兄弟,在遭遇追杀的时候,又上了张横的贼船,无论是被谁逮到,肯定是要玩完的。

可就在宋江又要殒命之时,李俊再次赶到,救下了他的性命。

两次雪中送炭般的救命之恩,宋江不感激才怪。

当然,这两次相救只是宋江感激他,而第三次相救,不只是宋江,梁山上的半数高层,都把李俊的名字记在了心中。

江州劫法场那一回。

晁盖、李逵、戴宗等人劫了法场救下宋江,却遭到了官府的追杀。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李俊驾船来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这么恰到好处,让一众梁山高层绝处逢生。

如果一回巧合也就罢了,这连番三次巧合怕是说不过去。可见,李俊此人的心思之密。

那么李俊为什么一定要结识宋江呢?

第一个原因咱们前面说过,李俊非常崇拜宋江。救人只是出于义举。

第二个原因是出自漫夜的分析。

李俊此人跟寻常好汉不同,他也是有抱负的。深知常年在江面上混,一辈子也只是个烟贩子而已。

所以,他想在宋江身上做些投资,为自己赚下更好的前程。

再者,梁山虽然栖身水泊,但是诸位水军统领的确都不算高。甚至想过要杀宋江的穆弘,在梁山上的排名比李俊都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马军、步军高于水军的情况下。

李俊的投资非常有先见之明,让他成为了梁山上的水军统领。地位上比晁盖的老班底,阮氏三雄都要高。

有了这种高起点的地位,才能让李俊的一腔抱负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咱们必须强调一点。

李俊能作为梁山水军之首,绝非只是三救宋江的义举。

而是他的确有统御才能。

纵观梁山众多水上好汉,也只有李俊身兼水上搏斗、驾船作战、指挥船队的能力。而且在水军中非常有威信。

梁山水军在他的统领下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田虎时,李俊率水军协助关胜攻打榆社、大谷等县。卢俊义久太原不下,李俊驰援,进献掘开智伯渠,水灌太原之计。

此后,太原城被大水淹没,李俊率水军夺取四处城门,杀得城中“鸡犬不闻,尸骸山积”。

这一战虽然有些残酷毒辣,但也能显现出李俊的枭雄之姿。

又在征王庆时,李俊率水兵又展现了卓越的军事能力。

书中赞叹:云安、东川、安德三处,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皆李俊之功。

后来在征方腊时,一周遭都是水港环绕,墙垣坚固,宋江吴用无计可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俊观察作战环境,定下了从太湖进攻的方略。成功帮助梁山军攻克了苏州城。

不止如此,李俊也是梁山上,少有的兼文人武将才能于一身的好汉。

他读过书通诗文,文化素养比起一众莽夫高出了一大截。

其对于未来形势的卓越远见,甚至比宋江吴用之流还要看的长远。

这里咱们还要拿晁盖来做个比较。

前期的内容中,咱们说过晁盖对于招安的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给了宋江极大的操作空间。以至于,晁盖死后梁山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咱们也分析过如果晁盖不死,梁山会有怎样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晁盖不会反对宋江招安,也不会忍受朝廷的迫害,所以肯定会带着兄弟们再反一回。

而李俊后续的所作所为,就算晁盖不死也难望其项背。

首先,李俊是坚定的反招安派。有态度的人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梁山征辽获得大胜后,而朝廷却严令梁山军驻扎城外。

这种侮辱性的行为,让很多好汉心有不忿,而只有李俊将吴用请到船上商议: “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 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可惜,这一念头还是被吴用和宋江压了下来。李俊没有继续坚持,而是在这时起就开始做以后的打算。

这比梁山上那些亦步亦趋的莽夫要强了太多。

再者,李俊这个人忠义可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他不想招安,也陪着梁山走到了最后。

早在苏州被攻克之后,费保等人劝他隐退自保。

而李俊却这样说: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腊未曾剿得,宋公明恩义难抛,行此一步未得。今日便随贤弟去了,全不见平生相聚的义气。若是众位肯姑待李俊,容待收伏方腊之后,李俊引两个兄弟,迳来相投,万望带挈。

最后,平定方腊后,李俊没有跟宋江接受封赏,诈称风疾,请求留下童威、童猛兄弟照看自己,实际上却是去跟费保等人“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

纵观水浒全书,在面临朝廷封赏时,也只有两人最为洒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无涯曾经这样评价:燕青去得伶俐,李俊留得隐秀,俱得高人一着。

而漫夜认为,比起燕青的隐退,李俊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

直到水浒进入尾声时,李俊本可以再反一回,而他却不忍毁了众梁山兄弟拼死赚来忠义之名。所以,他选择远走海外,既照顾了追随他的兄弟,也完成了自己的抱负。

最终完成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所以,李俊此人称得上是比宋江还要成功的领导者,也是晁盖最佳的接班人。

同样,也是梁山108位好汉中,最能称得上枭雄的一位。

对此,您是怎么觉得呢?

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