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庄#

走进千年古镇流连于幽悠木阁楼的旧日时光

看岁月印记斑驳了青瓦白墙,苔藓苍苍

听雨水滴落在青石长巷,落寞声声

仿佛遥远年代的回音……

徜徉在这里

如同揭开了一幅幅古朴唯美的画面

那悠久跌宕的历史

在嘀嗒嘀嗒的脚步声中缓缓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承文化有功绩 工艺四绝堪奇迹

这里就是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中国·李庄

这座有着1400余年建镇史的历史文化名镇

是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依长江繁衍生息

形成了

“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

自然景观

被誉为长江头的一颗璀璨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步在古镇之中,时常窥见人们惬意的身影,感受到这个小镇一股天然存在的悠然气息。

居民拼凑木板门的哐哐声,集市的吆喝声,茶楼、院坝、藤椅边的麻将声,三两邻里聚集“吹壳子”的谈话声、远处传来舒缓的钢琴声和张扬的笑声……处处都蕴藏着温情与诗意。

在这里,真能找到一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别样味道,让人远离尘嚣,怡然自得。

随着时光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而今的李庄兼具古朴与现代,古镇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元素,现代文明的进驻和传统文明的保留,正在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生机……

让我们一起

逛一逛这座千年古镇的街角巷尾

寻觅这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聆听属于它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艺师、木匠、厨师、雕刻师、画家、编织大师……皆是用手与器物之间对话,行行都有大师。走进宜宾李庄古镇,遇见何三师傅。

在李庄,有一群大厨师傅喜欢在街檐下亮开阵势,支案献艺。

献什么艺?刀工。

本名何卫东的白肉师傅“何三”就是这群大厨里的大咖,他1989年开始进入厨房自学白肉,至今已经30余年了。

何三师傅说,刀工是李庄白肉成败的关键。

何三师傅已经操练出一手“单手片肉”的绝活:起刀前,他将大菜刀娴熟得转了好几下,听得风声呼呼,左手端起茶杯、茶点,右手用刀片肉,如侠客用刀,寒光过处,肉就被干净利落分离成薄片,皮不打皱,肉不留痕,一会儿时间,那白肉就被切得透明如蝉翼,而左手的茶杯依旧水不撒、茶点摆盘纹丝不动。

有数据对李庄白肉的肉片进行了精确地描述:以水平角度分层切片,将肉片成长20-30厘米,宽15-20厘米,厚仅1-2毫米,薄能透影的肉片。

当然,我们在现场并没看到丈量肉片的尺子,因为师傅的刀工让食客们早已一目了然。

像何三师傅这样技艺精湛的厨师身边,往往围绕着无数拿着手机记录的游客,一来二去,李庄白肉和操刀师傅们凭借着美味和手艺成了新晋“网红”。

一刀,一案,一块白肉,是何三师傅的毕生成就,却也是李庄人最享受的生活:吃一片白肉,再喝一口白酒,有滋有味,豪爽有劲。

一束稻草的高光时刻在哪里?

是用自己的生命孕育出了让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还是留在田里沤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生不息?

在李庄,稻草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在这里,有着已经传承千年、至今仍活跃在民间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庄草龙舞。

相传它起源于唐代,既有巴蜀传统舞龙艺术的继承,又在发展中吸收了本地民间文艺表演的形式,最终形成独特的舞龙技艺。

57岁的黄泽明,就是“草龙舞”的传承人。

在黄泽明的手中,一束稻草通过编、拉、折、压,不一会儿工夫就被扎制成了“草龙”的一小节。在她手里,稻草仿佛有了生命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龙,有着夸张而简练的造型,色彩上又充分利用了稻草本来的金黄色。虽取材简单,但草龙的扎制却并不是轻松的事情,需要10个人耗费10多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一条草龙。

手艺人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扎制中,更体现在舞龙的手法里。

耍龙人手不离龙,耍宝人用“宝”吸引龙头跟进,让草龙上下翻飞,做出坐、卧、行、盘、腾、穿插等动作。演出现场,锣鼓大作,舞龙人身着颜色艳丽的舞龙服,手臂上下挥动,草龙就时而探低时而跃起,时而翻飞时而逐“宝”,活灵活现、喜气洋洋。

黄泽明说,李庄舞草龙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还作为李庄特色文化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让传承从小学生抓起。

“我带着我的团队,用我们的双手守护着李庄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我很自豪通过这样独特的方式成为‘守’艺人。”黄泽明说。

李庄的羊街巷,巷口有个咖啡店“语巷”,由一座两层楼的老宅改造而得。

老板李黎冉大概是很喜欢戴望舒笔下的《雨巷》,用谐音的方式取了店名,邀请旅人进来坐坐:给自己一点安静的空间,寻一静谧古镇,纵享一悠闲时光。

在这里遇见的手艺人,是“95后”咖啡师罗亚兰。26岁的罗亚兰显然更加年轻、时尚,代表着古镇的新兴文化。

做好一杯手冲咖啡,操作方法看似很简单:从中心往外画圈注水,然后进行闷蒸,等到塌陷后再次从里到外慢慢注水。这样的过程,要求咖啡师手足够稳,保证手冲壶出来的水流细腻、稳定和均匀,才能冲煮出一杯好咖啡。

而时下咖啡厅,最吸引人的地方可能不仅仅在于环境和口味,颜控人士更在乎拉花是否好看,想要给旅行生活带来一点奇妙的惊喜。

罗亚兰手里的拉花杯小小的尖嘴就像是她的画笔,手腕的力道控制着拉花的关键:左右晃动拿着拉花杯的手腕,逐渐往后移动拉花杯,缩小晃动的幅度,最后收杯时往前一带顺势拉出一道细直线,勾画出杯中叶子的细梗,结束得柔中带刚,韵律悠长。

“95后”的罗亚兰说,回归古镇皆因缘分,“我们会和客人就咖啡开启聊天模式,聊李庄的故事,语巷的故事,客人也会带给我他们旅行的趣事。这是分享,也是精神世界的交换。我们以咖啡为媒,分享快乐、治愈彼此。”

语巷咖啡的老板李黎冉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墨客。

他说:“在古镇核心偶得一隅,追溯过往,左邻右里大儒所居,倍感有幸。仔细修缮思考老宅的再生,开家咖啡馆似乎是不二选择。于是有了语巷咖啡。希望通过对语巷咖啡的空间设计,让人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就是一个温暖故事。”

咖啡店里时不时传来咖啡豆磨制的声音,用蒸汽打奶泡的声音,店里那只叫“拉花”的橘猫成为旅人眼里的心爱之物,巷口另外一只在石墙上溜达、闻花香的小白猫,仿佛整条小巷都是它的,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揣着一个老式的半导体收音机从咖啡店门口经过……这些古镇的“原住民”在小巷里擦肩而过,画面分外和谐。

傍晚时分,随着游客们离开,“语巷”咖啡馆又恢复了平静。

罗亚兰认为,自己的咖啡师之路还在路上,技艺还需不断学习。虽然与“手艺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她依然很肯定地说:“我用手冲咖啡的方式,让新兴文化融入千年古镇李庄,也是一种‘守’艺。守住李庄,让李庄有着年轻的活力,让更多人喜欢这里。”

甘梦,28岁的“网红主播”,抖音网名“甘讨厌逛遍四川”,2019年结束北漂回到宜宾。

在感叹、自豪家乡巨变的同时,甘梦怀揣着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愿望,开始用抖音记录生活。

她寻觅着大街小巷的美食和地道文化,也推荐着李庄、石海、竹海等地有趣的旅行体验,给网友们展示不一样的宜宾。

“我喜欢用影像记录,把李庄的历史角落呈现给更多的人,这是我对家乡的热爱,也是一种对文化的守护。”

“甘讨厌”现在有38万余粉丝,显然互联网时代给了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更多创作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的团队通过策划、拍摄、剪辑,用自己的‘手艺’展现这座城市人们熟知和陌生的美好,和这座城市对话交流。”

“甘讨厌”的抖音作品里推荐过李庄的文创棒棒糖,打探过李庄正在修建的影视城。她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呈现现在、奔向未来。

“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用年轻人容易接纳的方式,去散发李庄的魅力,去看手工艺人散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精彩。”

走街串巷的时候,一群在李庄做毕业设计的大四毕业生闯入视野。

这群学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年轻人,为主题是“时代芳华”的微电影寻找灵感与素材,用镜头记录古镇的点滴和时代脉搏。

他们说,李庄有传统蕴含的智慧与魅力。在他们的镜头里,有夜晚的宁静和白天的热闹,有匠心独具,有恬淡悠然,有千年烟火气,有尘世凡人心。

古镇自怡然,青石寻悠远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种古镇情怀

如同黑白色的水墨画

萦怀于心,难以忘怀在保护与更新中,正在焕发新生李庄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三江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