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坡的山沟,是时光的博物馆。一栋栋的老房子,记载着半个世纪或长达百年来,人类在此活动的时光,但一块块的岩石,却记载了大自然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更久远的时光。

山里地名·跟着人姓·跟着粮食姓

小河沟转了一个弯,道路也跟着转了一个弯。正前方这个地方,叫做洋芋沟口。秦岭山里的地名,有的跟着人姓,张家沟、刘家沟,有的跟着粮食姓,包谷沟、洋芋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秦岭柞水干沟里,这个洋芋沟也算是个大地方了。沟口有六七户,沟里有十多户,沟垴还有三五户。时间紧,我们没有拐到沟里转,就在沟口看了看。

秦岭南坡深山中,大沟中有小沟,岔口里还有岔口,如果不加选择走下去,一条沟就得走上一整天。我们虽然走了这么多年,其实远远谈不上深入,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比如这个洋芋沟口,从到达到离开,其实也就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我为洋芋沟口拍了10张照片。不过,这10张照片的时间跨度,却从60年,长至6000万年,甚至6亿年。

扫盲运动·一行标语·文盲科盲一齐扫

洋芋沟口是个特别的地方,在这个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新与旧交替,历史与现实重现,过往与未来相会。为什么会这样说?请随着我的镜头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栋土坯房。土坯房的墙是土黄色,瓦是青黑色,对联鲜红,门如猪肝。对于有过乡间生活的人来说,这是熟悉的配方,散发着熟悉的味道。

接着进入视野的,只能算半栋老房子。这半栋老房子原本不值一提,但它墙上有一行标语,标语内容是关于扫盲运动的,上面写着:“文盲科盲一扫!”

中国的扫盲运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第一次是1952年,第二次是1982年,第三次是1990年。从内容看,这条标语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留下来的,40年了。

四清运动·社教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秦岭柞水干沟,真的就是一座关于旧时光和老年代的博物馆。紧挨着这半栋老房子,是一间更老更破的石板房,只有一门一窗,门还特别低矮。

这栋老房子墙上,原本刷了两条标语,但如今已经完全无法辨识,只剩下一个繁体的“农”字依稀可见。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是“社教运动”留下来的。

社教运动,全称叫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关于社教运动,多数人印象中只有20世纪60年代这一次,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和清组织为主要内容,简称“四清运动”。

实际上,在农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共三次:第一次是1957-1959年,也叫农村整风、社会主义大辩论,第二次是1963-1966年,也叫“四清”,第三次是1991-1992年。

古秦岭洋·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今的秦岭

把目光从老房子墙上的标语移开,不远处是另一栋白墙黑瓦的老房子,这栋老房子必定是有人居住的,因为院坝前面的菜地旁还扎起了篱笆,院坝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前面老房子墙身上的标语,有60年的历史,那么眼前这栋老房子的白墙,只记录了10年左右的时光。它的白墙是新刷上去的,其底子其实还是土坯房,这是最近十来年的事。

只有半山腰石头堡坎上的这栋新房子,才是最近刚刚出现的。这栋新房子紧挨着一栋土坯房,这是新时代和老时光的接头处。唯一不变的,是它们旁边的翠竹丛。

秦岭柞水干沟中,更久远的时光其实到处都是。譬如眼前夹缝中的这条小溪,它经过了水的侵蚀,经过了人的改造,最终以柔克刚,穿石而过。当然,更典型的还有这些岩石上的褶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亿年前,秦岭浸泡在古秦岭洋中。1.95亿年前,秦岭告别海洋,雄伟身姿基本成型。8千万年前,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经大幅度块断式垂直升降,最终形成了现今的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