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广东汕头的林岳锋,5年前从城市回到家乡,种起了丝苗米。在自家承包的千亩地上,他引入了无人机、直播机,不断实现现代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过渡。林岳锋是如今乡村振兴大战略下乡村人才的缩影,也是“乡村CEO计划”的学员。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表示,从大湾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来看,需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角度,用科技促进乡村振兴,并利用大湾区巨大的城市资源,把城市动能带入到乡村,进而推进整个大湾区经济结构的改变。

人才振兴

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当前中国要实现乡村振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然而,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程,我国乡村长期以来面临着人才资源外流、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日,中国农大-腾讯为村乡村CEO计划启动。

在开班仪式上,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在活动上表示,我国乡村振兴的短板是以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小农小规模经营为主,乡村振兴要通过乡村人才振兴实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乡村CEO等,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变革,有效克服传统家庭经营的局限和小规模经营的弊端,这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程国强表示,乡村人才振兴要加快培养乡村五类人才,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程国强建议,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

乡村CEO计划

将采取复合培养模式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认为,要解决好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的问题,就要围绕人的振兴作好可持续能力的提升。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着力点,首先在于深层改革,包括土地流转、确权股改等。此外,相关扶持政策倾斜,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推动全社会对农民职业的认知,以职业来分配生产资料。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产业不同,需求各异。要真正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缺什么教什么,”在产业链上培养实用人才。同时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懂技术懂市场的师资队伍。

据悉,此次乡村CEO计划将采取复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青年人才,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该计划邀请国内三农专家、腾讯等企业的行业专家、新农人企业家以及涉及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专家团队和基层实践者,采取课程学习、村庄实训、在岗锻炼的分阶段多样化培养方式,邀请来自全国10个省市、20个地市州的50余名参加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训的学员,开启为期九个月的学习、实训与在岗锻炼。

农业现代化最前沿的创新

应首先在大湾区进行

此次活动所在地位于广东深圳,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之一。湾区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农大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表示,“大湾区整个景观都是很美丽的,山区资源、景区资源各个方面都有”,李小云表示,从大湾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来看,需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角度,用科技促进乡村振兴,并利用大湾区巨大的城市资源,把城市动能带入到乡村,进而对整个大湾区经济的结构有所改变。

李小云表示,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很长时间都是通过城市化、工业化进行推动,到了第二个阶段,这些地区要通过集成产业结合,尤其是发展高新科技,使整个经济结构越来越变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重要的基地。李小云认为,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就是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而大湾区等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地方,最适合发展最前沿的工业科技。立体农业、植物蛋白生产、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所有农业现代化最前沿的创新,都应该首先在大湾区来进行,这方面需要做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如对于深圳而言,李小云建议,深圳的社会组织可以把深圳创新的机制、人才、力量等都带到乡村。他表示,深圳有大量的公益组织,不要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直接的捐助等传统公益慈善的轨道上。社会发展到今天需要有社会创新,这一点上深圳的企业家无论是金融、科技都具有优势,李小云呼吁在深圳的公益组织能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关注乡村发展的乡村振兴上。

【人物故事】

连平县绣缎镇沙径村廖仕鹏:

最好的设计师是

在那里的他们自己

“我对村的感情特别深,乡亲们也都对我很好。”大学毕业后,学电商的廖仕鹏经营起了做贸易的公司。2017年,他应邀回村,做起了连平县绣缎镇沙径村党支部书记。“最好的设计师是在那里的他们自己,我深信这句话。”

接受邀请

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

提起5年前回村的决定,廖仕鹏坦言“是艰难的”。他大学毕业后就经商,当时已经小有成就,在河源市安家。2017年,他所在的沙径村委急需有文化的、年轻的中坚力量,镇领导多次到河源找廖仕鹏,希望他能回去做村党支部书记。廖仕鹏说,自己虽然初中就离开了,但对村的感情特别深,乡亲们也都很好,在反复考虑后,他决定接受邀请回村竞选。

没想到一选就选上了,他一干就干完了一个任期。在任期内,廖仕鹏已带领村里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并开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前行。他表示,此前沙径村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里的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如环境的整治维护、自来水的建设、道路的修建、学校的建设等,如村里完成了自来水的全面覆盖。5年后,村里的宜居性大大提高。

廖仕鹏相信,当地的人是最了解乡村的人,也是最能在乡村发挥作用的人,其他村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村,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在村的优势劣势来发展产业。并希望自己的构思、站位能更高,能持续在乡村治理中帮助发挥行政的作用。他认为对于帮扶的工作而言,欠缺的是产业管理方面的经验。

对于沙径村,廖仕鹏和村委已经开会商议下一步产业的方向,围绕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的方向,集中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在廖仕鹏的规划里,他希望鱼塘里能养鱼,鱼塘上能建起民宿,村里能发展起养殖+旅游双产业。

“乡村振兴主角还是村支书” 

“目前落地的一些困难还没预想到,产业是否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比较难、需要多次实践和调整的。”廖仕鹏目前正在邀请专家、学者探讨方案,希望能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并充分进行评估。每天工作之余,廖仕鹏都会在线上平台更新状态,让乡亲们、更多的人看到村里一天天的变化。在平台的流量、活跃度、综合排名上,他经营的账号两三年来一直是第一名。廖仕鹏认为,此次“乡村CEO”的概念和思路都挺不错的,并表示期待后期的效果。“一个好的村支书不仅要有能力,也要有好的心态,决心、信心、恒心缺一不可。”廖仕鹏相信,村支书仍是最能为村里规划蓝图的人,乡村振兴主角还是村支书。但也最需要协调各项资源,带动各方力量。廖仕鹏仍在多方学习、不断为村里谋划实践的路上。

广东汕头林岳锋:

引进新技术带动合作社

年产优质稻米超过5000吨

来自广东汕头的林岳锋,6年前从城市回到家乡,种起了丝苗米,成为了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在自家承包的千亩地上,他引入了无人机、直播机,在不断实现现代农业到智慧农业过渡的同时,也带动和服务周边农户,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探索出了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带动基地发展水稻产业的新路子。目前,合作社年水稻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优质稻谷5000吨以上。

90后小伙,“敢想敢做”

90后林岳锋,有着年轻人“敢想敢做”的朝气。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自己6年前从建筑行业回到家乡从事农业,主要“还是因为家人原因”。林岳锋的父亲本来就承包了近4000亩土地,并希望林岳锋能回去帮忙。虽然选择了“子承父业”,但林岳锋并未懈怠,也把自己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思维方式带进了合作社里。

2016年,林岳锋出任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并主持水稻“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建设工作。他在本地率先应用“水稻种子超声波增产调优技术”,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无人机水稻直播、水稻“三控”技术推广应用等。同时,购置新设备、新机器,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林岳锋也总结出了从传统农业—全机械化—数字化农业的路径,并不断实现技术与产业的进阶。据悉,林岳锋所在的合作社实现了从耕、种、收到烘干储存、加工全程机械化作业,成功将合作社打造成潮阳区现代水稻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榕江片的水稻农机技术服务平台。并通过租用农户农田,吸收闲置田,改造低产田等方式,集中种植优质稻,实现了年水稻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优质稻谷5000吨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

“在实现智慧农业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带动和服务周边农户,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据悉,截至2021年11月,林岳锋所在的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8名社员,发展到现在95户,带动农户1000多户,人均年增收1051元,服务覆盖5镇13村(居),服务面积达到7.5万多亩,让更多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

林岳锋还根据45户贫困户不同情况,开展精准帮扶,对没有创业能力的,招收其进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对有创业能力的,进行水稻大棚租赁,帮助贫困户种植反季节水稻。另一方面,合作社对贫困户水稻采取全面托管服务模式,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实现了增产增收。

“把优质大米卖出好价钱”

林岳锋还积极拓展市场,打造了“锦沣粮”品牌,积极尝试线上线下多元化模式展销,打响了一批特色稻米品种。拓宽了销售渠道,“把优质大米卖出好价钱”。合作社先后获得“广东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汕头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等,林岳锋也先后获评“广东农技推广能手”、“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汕头好人”、“汕头市青年岗位能手”、汕头市潮阳区“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成为现实,我将继续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让智慧农业从‘锦沣’开始,在农村广阔天地开花结果。”他表示,将继续以优质丝苗米规范化生产为着力点,推广丝苗米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优质丝苗米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此外,打造“锦沣粮”品牌,提高大米附加值,拓宽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奔康。

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田东村黄宏波:

开展“田园综合体”试验

把自己家乡农产品的价值做到极致

树荫下简单摆置的桌椅,桌上有一壶清茶,拾阶而上,可以看到一间周围种满鲜花的民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温暖和宁静。这里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田东村,2020年,村民黄宏波在田东村租了一片林地开始建民宿,这也是他“田园综合体”的试验田之一。

因为民宿还在建,没对外开放,所以黄宏波就在抖音上发布民宿的视频,想通过点赞和评论来评估民宿开放后能不能吸引游客前来消费。视频发布后,观众评价民宿环境很好,很原始也很惬意。

在实践中走了许多弯路

黄宏波今年36岁,他很久前便有了“田园综合体”的想法,也在实践中走了许多弯路。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过电商行业,由于觉得农产品销售有前景,加上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17年时,他回到了家乡田东村投资了一家农业公司。

一开始,他主要做水果,例如当地的特产油柑、橄榄、番薯等。2019年年底,团队尝试做电商。最初,黄宏波想把产品格调定位更高,契合京东主卖电商品牌的特质,他选择了京东作为第一家入驻的电商平台,但他发现,定价高,销量低。于是他改到了拼多多等其他电商平台,同时去商场了解同类水果的价格,把产品的价格定得更接地气,销量逐渐好了起来。他还整合周边的资源,帮其他农户也把水果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随之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镇上的水果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有时候卖着卖着就没有货了,“像前段时间,番薯的销量一天有100多单,但现在我们当地收不到番薯,可能要下个月才有,所以我们是属于停滞状态的。”黄宏波说,水果种植销售还存在季节性等问题,比如三华李,一年只收一个月的果实,下次采摘就要再等一年。团队也曾在种植皇帝柑上失败过,“林地的叶子变黄色,我就找当地农业部门帮忙看一下是怎么回事,对方说这种土壤不适合种皇帝柑,所以后面我们就改种百香果。”

通过不断尝试以及比较网络上水果的销量,现在团队基本固定种植三华李、百香果、番薯等,而黄宏波也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多种植销售季节性没有那么强的农产品。他接下来准备专注于粮食,例如大米,目前也已经和当地的一家专注生产大米的省级合作社达成合作。

准备在村里设立

大型农庄或农民合作社

黄宏波还参加了当地的区农业农村局举办的乡村企业家集体学习活动,通过参观梅州客天下等旅游产业园来学习如何打造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他先后获得汕头市潮阳区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和汕头市潮阳区高素质农民证书,2020年,他举办了农村电商直播培训课,2021年参加了无人机喷药演示课和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就业创业培训课。但他认为科技创新大多止步于科普阶段,因为目前当地产业支撑比较薄弱,土地大多为个体户耕作,因此引入无人机喷药还有待观察。

对如何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的目标,之前他脑海中一直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直到今年他接触到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才恍然醒悟这就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目标。“汕头市目前没有一家(田园综合体),所以我们会以这个目标去发展的”,他准备在村里设立一个大型农庄或是农民合作社,可以销售农产品、提供餐饮服务及民宿,还有成品采摘、观光等旅游项目,“把自己家乡农产品的价值做到极致”。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课题组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肖韵蕙 见习记者 冯家钜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