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有一句“一顿吃不好,心里挠得慌”。陈先生最近对这句话就深有体会。

原来2个月前开始,陈先生吃东西的时候,就一直感觉吞咽不太顺畅,老感觉脖子里有东西卡着,近期症状越来越明显,吃米饭都有点困难。

于是陈先生便去当地人民医院看了一下,医生根据陈先生的情况做了检查,发现食管处确实存在一肿物,后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目前正在治疗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食管癌,不少人都是恐惧的,因为它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以2020年为例,我国新发人数为23.5万,死亡人数为21.3万,占了全球将近一半

而知名医学期刊《Surgical Oncology 》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与食管癌之间关系最为紧密,发病率最高,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

那这是为何呢?今天小九就给大家一次性说清楚。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食管癌

何为食管癌,简单来说,就是连接胃与咽的管道(食管),内里黏膜上皮组织发生癌变的一种疾病。

发病后,多数患者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典型的表现,有的可出现进食时吞咽困难,有梗死异物感,伴吐黏痰、胸骨后烧灼感等表现,但常被忽略。

而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双高”的原因多与2大因素有关:

一是早期征兆不典型,很多人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此时治疗效果自然比起初期时要差的多;

二是对于此病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差,据了解,我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仅20.9%。

所以,对于食管癌,我们最好是以预防为主。

二、全球一半患者在中国,为何食管癌偏爱国人?

据2020年4月,全球顶尖杂志《柳叶刀》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吸烟、饮酒、高体重指数、水果吃的太少、咀嚼烟草等5大因素。

除此之外,中国高发食管癌,还与4种错误的吃法有关。

1、吃得太“烫”

“趁热吃,凉了吃了对身体不好”,这话是不是很耳熟?来自长辈对小辈的关爱。可事实上,吃的太烫,并不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进食或饮用超过65℃以上的食物以及热饮(被列为2A类致癌物),可提升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2、吃得太“咸”

咸菜、咸鱼、腌萝卜、熏腊肠等食物,吃过吧?有的人甚至是天天吃,可这类食物当中含大量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进食过量也会提升近2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

3、吃的太“辣”

川北、广西、江西等地可以说是吃辣最厉害的地方,所以也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因为太辣的食物,进入食道后,可损伤食管上皮,使其细胞发生变形,引发黏膜炎症,时间久了,便会提升癌变的风险。

4、吃得太“急”

因为工作等原因,有的人吃饭速度非常快,但吃的太“急”,食物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咀嚼,尤其是那些比较坚硬粗糙的食物,很可能“划”伤食管,引发炎症,时间长了,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

所以,如果你有上述这4种错误的饮食习惯,建议你尽量改掉,这样才能尽量离食管癌远一些。

三、2种疾病易与食管癌混淆,别大意了

说的食管癌的诊断,由于症状不典型,所以很多时候会与其它疾病混淆,最终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要注意避免。

1、贲门失弛缓症

此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等,与食管癌类似,要注意区分,进一步做食管钡餐、胃镜和食管测压等检查确诊。

2、咽喉炎

此病也会出现咽喉部异物感,但多在安静时明显,吃东西时有所缓解,而食管癌是在吃东西有明显异物感,多伴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

食管癌初期难以被察觉,有时候又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所以大家要注意筛查。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有食管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症状、患有食管癌前病变、吸烟以及重度饮酒等高危人群,最好每2年查一次普通内镜检查

如显示轻度异型增生,则1年复查一次,如显示中度异型增生,6个月就得复查一次。

四、不想被食管癌“找上门”,有“一少二多”

想要预防食管癌,也是有方法的,谨记“一少二多”。

1、少吃烫

吃过烫的食物是导致食管癌的主因之一,所以想要更好的预防它,就要少吃过烫的食物;同时也要远离烟酒,烟酒当中含焦油、尼古丁等多种致癌物。

2、多吃蔬果

比如胡萝卜、西红柿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抑制亚硝胺(一种致癌物)的合成。韭菜、香椿、芹菜等含大量的叶绿素,可降低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也可适量多吃。

3、多细嚼慢咽

建议大家吃饭要控制好速度和时间,多细嚼慢咽,每餐控制在20-40分钟之间。同时可多吃全谷物食物,比如燕麦、大黄米、高粱、绿豆、红豆等,有助于降低食管癌发病率。

挪威一项研究发现,全谷物吃得多的人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比吃得少的人低了将近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食管癌的发生与饮食之间关系密切,所以想要预防它,在饮食方面就要多加注意,少吃烫、咸、辣,多吃蔬果,多细嚼慢咽,同时高危人群还要做好筛查工作,多方面共同预防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