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酱。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苏轼是古代著名的才子,他22岁左右就考中进士,本来有着大好前途。只不过,因为朝堂上的一些权谋斗争,被一贬再贬,令他内心一度灰心失望。只不过,苏轼并非一味沉沦,在人生的黑暗中,他也会安慰自己。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有一次,在被贬之地,苏轼看到暮春景色,写下了一首很矛盾的词,影射了自己内心的纠结。尽管只有短短4句,就内涵深刻、意味隽永,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又是一年春天即将结束,苏轼放眼望去,尽是一片暮春景色。“花褪残红青杏小”,短短7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落花凋零、果实初结的画面。仅剩的残花也逐渐离开枝头,而杏树上的果实,还又青又小。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接下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继前文写完植物后,这里写动物、流水和房屋,使得这幅暮春图景的内容更加丰富。晚春之时,虽然百花凋零,但是却仍有飞燕、流水这样的景致。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上阕最后,“枝上柳绵吹又少”,是写苏轼眼前看到的实景,春天快要结束了,柳絮不断被风吹离枝头,枝上的柳絮越来越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写苏轼心中所想,尽管柳絮在减少,但是也无妨,因为天涯到处都有芳草。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尽显苏轼的旷达精神。这句词,表面上是写天下的草木多得是,实际上,是写苏轼对于仕途失意的自我宽慰。苏轼本想在朝堂上一展抱负,奈何却被一贬再贬,既然不能在京城施展才华,那么被贬到哪里为官,就造福那里的一方百姓好了。相信天底下,总有自己实现理想的地方。
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则主要是写人。
“墙里秋千墙外道”,说明了地点、场景。“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则点明了两处人物,墙外的行人打道路上走过,墙里的佳人则在无忧无虑地荡着秋千。他们双方都没有彼此见面,似乎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只不过,墙里佳人的阵阵娇笑之声,却穿过了这一墙之隔,传入了墙外行人的耳朵里,掀起了无端波澜。“笑渐不闻声渐悄”,行人越走越远,渐渐听不到佳人的笑声了。但是,这笑声却令他十分难忘,还未见面,似已动情。“多情却被无情恼”,只可惜,行人的多情只能换来佳人的无情,因为佳人根本就不知道行人心里的千回百转。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本词的下阕,似乎是在写男女之爱,但是却仿佛映射了君臣之情。皇帝就是那墙里的佳人,苏轼就是那墙外的行人,尽管苏轼内心牵挂着皇帝、忧虑着朝政,但是皇帝却并不知道。苏轼的良苦用心,只能成为庸人自扰。
下阕的最后,既是隐喻,又是自嘲。苏轼嘲笑自己自作多情,徒惹烦恼。
苏轼的这首词,十分矛盾。一方面,为暮春残花凋谢伤感,一方面,又为青杏结果而欣慰;一方向,为柳絮吹少而叹息,另一方面,又为天涯草木而宽心;一方面,行人对佳人心生爱慕,另一方面,行人却又因为这爱慕之情而烦恼。
苏轼很矛盾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被贬后的复杂心情,惊艳千年
词中的矛盾,正是苏轼心中矛盾的反映。一方面,苏轼想要努力奋斗,干出政绩,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是自己自作多情,皇帝对自己根本没有这种期待。
其实,不仅苏轼如此,千年之后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矛盾之中呢?一方面,羡慕大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又向往小城市的安逸;一边觉得努力奋斗,才对得起青春年华,一边又觉得享受生活,才不负美好时光。与其过多纠结,不如既来之则安之,相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作者:平酱。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苏轼是古代著名的才子,他22岁左右就考中进士,本来有着大好前途。只不过,因为朝堂上的一些权谋斗争,被一贬再贬,令他内心一度灰心失望。只不过,苏轼并非一味沉沦,在人生的黑暗中,他也会安慰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在被贬之地,苏轼看到暮春景色,写下了一首很矛盾的词,影射了自己内心的纠结。尽管只有短短4句,就内涵深刻、意味隽永,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又是一年春天即将结束,苏轼放眼望去,尽是一片暮春景色。“花褪残红青杏小”,短短7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落花凋零、果实初结的画面。仅剩的残花也逐渐离开枝头,而杏树上的果实,还又青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继前文写完植物后,这里写动物、流水和房屋,使得这幅暮春图景的内容更加丰富。晚春之时,虽然百花凋零,但是却仍有飞燕、流水这样的景致。

上阕最后,“枝上柳绵吹又少”,是写苏轼眼前看到的实景,春天快要结束了,柳絮不断被风吹离枝头,枝上的柳絮越来越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写苏轼心中所想,尽管柳絮在减少,但是也无妨,因为天涯到处都有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尽显苏轼的旷达精神。这句词,表面上是写天下的草木多得是,实际上,是写苏轼对于仕途失意的自我宽慰。苏轼本想在朝堂上一展抱负,奈何却被一贬再贬,既然不能在京城施展才华,那么被贬到哪里为官,就造福那里的一方百姓好了。相信天底下,总有自己实现理想的地方。

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则主要是写人。

墙里秋千墙外道”,说明了地点、场景。“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则点明了两处人物,墙外的行人打道路上走过,墙里的佳人则在无忧无虑地荡着秋千。他们双方都没有彼此见面,似乎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墙里佳人的阵阵娇笑之声,却穿过了这一墙之隔,传入了墙外行人的耳朵里,掀起了无端波澜。“笑渐不闻声渐悄”,行人越走越远,渐渐听不到佳人的笑声了。但是,这笑声却令他十分难忘,还未见面,似已动情。“多情却被无情恼”,只可惜,行人的多情只能换来佳人的无情,因为佳人根本就不知道行人心里的千回百转。

本词的下阕,似乎是在写男女之爱,但是却仿佛映射了君臣之情。皇帝就是那墙里的佳人,苏轼就是那墙外的行人,尽管苏轼内心牵挂着皇帝、忧虑着朝政,但是皇帝却并不知道。苏轼的良苦用心,只能成为庸人自扰。

下阕的最后,既是隐喻,又是自嘲。苏轼嘲笑自己自作多情,徒惹烦恼。

苏轼的这首词,十分矛盾。一方面,为暮春残花凋谢伤感,一方面,又为青杏结果而欣慰;一方向,为柳絮吹少而叹息,另一方面,又为天涯草木而宽心;一方面,行人对佳人心生爱慕,另一方面,行人却又因为这爱慕之情而烦恼。

词中的矛盾,正是苏轼心中矛盾的反映。一方面,苏轼想要努力奋斗,干出政绩,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是自己自作多情,皇帝对自己根本没有这种期待。

其实,不仅苏轼如此,千年之后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矛盾之中呢?一方面,羡慕大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又向往小城市的安逸;一边觉得努力奋斗,才对得起青春年华,一边又觉得享受生活,才不负美好时光。与其过多纠结,不如既来之则安之,相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