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中国首位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学者(当时杨振宁拿的是中国护照)。他才高八斗、名满天下,家庭和谐,但却有一个终生的遗憾,那就是没能救下自己的小舅子——杜致仁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秋天,杨振宁离开了自己相处四年的导师费米和同学,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职。原本,杨振宁只准备在该研究所待上一年,但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却让他改变了主意。而他因为这段姻缘,竟长留普林斯顿长达16年之久。

1949年圣诞节的一天,杨振宁正和自己的同事在一个中国茶餐厅吃饭,突然他发现对面有一个端庄、约莫20多岁的东方女子,娉娉婷婷地向他走来。这名女子走到跟前后,突然用中国话向他打招呼:“杨老师,好久不见。”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遇到同胞,怎让人不开心呢?更何况,这名美丽的女子还认识自己。不过打住,杨振宁却发现,自己似乎并不认识她。

随后,这名女子自报家门,原来她曾是杨振宁的学生,名叫杜致礼。抗战时期,杨振宁还在西南联大攻读硕士时,他曾经在高中带过一段时间的课,并教过当时还是高二学生的杜致礼。当年,杜致礼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高中少女,如今已经长得落落大方,越发漂亮起来。

从西南联大的附属高中毕业后,杜致礼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的外文系。之后,她和弟弟杜致仁一起陪父亲去往美国治病。留美期间,杜致礼原本想就学于著名的贵族女校——卫斯理女子学院。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父亲杜聿明战败被俘,台湾当局给予母亲曹秀清以及其六个子女的生活费又少得可怜。无奈之下,杜致礼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不太出名的圣文森学院完成学业。但是没成想,这一无奈选择竟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杜致礼正好去普林斯顿看望自己在当地上中学的弟弟杜致仁。而月老却让她与老师重逢,这或许就是妙不可言的姻缘吧。

在茶餐厅偶遇后,两个年轻人很快便坠入了爱河。杨振宁喜欢上这个朴实大方的美丽女学生,而杜致礼漂泊于美国,也需要一个男人呵护。相识仅仅八个月后,杨振宁和杜致礼于1950年8月26日在普林斯顿结了婚,这一年,杨振宁28岁,杜致礼22岁。

在家中,杨振宁和杜致礼一向琴瑟和谐,他们都热爱音乐,经常一起去音乐厅欣赏西方古典乐。在家中,杜致礼勤于家务,成为丈夫最好的后盾,能让杨振宁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可以说,杨振宁诺贝尔奖的军功章,有他夫人的一半。

一年后,杨振宁夫妇便有了一个儿子——长子杨光诺。其后,又陆续生下了2个孩子。他们的生活,比蜜糖还要甜。

然而在195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险些将杜致礼击倒。原来,她的弟弟杜致仁自杀了。在美国,弟弟杜致仁的成绩一向很好,并考入美国顶级学府——哈佛大学。

由于台湾当局断绝了杜聿明一家的生活费,杜致仁只好向台湾银行寻求高额的助学贷款。三年以后,杜致仁已经积欠七千余元。眼见得还有一年即可毕业,台湾银行突然中断信贷,逼迫杜致仁中途辍学。

台湾银行过河拆桥的行为几乎要将杜致仁逼疯了,于是他紧急致电自己母亲曹秀清,希望她能筹集到3000美元。只要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从哈佛毕业了。

然而,曹秀清在台湾生活清苦,恨不得都要乞讨为生,哪有钱给儿子。于是他连夜给蒋介石写了一个申请贷款三千元的报告,希望“总统”能看在杜聿明为“党国”效力多年的面子上,拉自己儿子一把。

而蒋介石也爽快,借款很快便批下了。然而借款却没有3000美元,不过才1000美元,而且还分两年支付。无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寄出拿到手的500美元,剩下的只有杜致仁自己想办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由于生了一场病,杜致仁辞去了自己一直用来挣取学费的工作。当时正值1956年暑假,杜致仁暂时住在杨振宁和杜致礼的家中。得到母亲的消息,杜致仁几乎绝望地要发疯。于是他自己找到姐姐和姐夫,要求他们帮自己找份兼职,他无论如何也要从哈佛毕业。

当时,杨振宁的事业正在起步阶段,囊中羞涩,没有钱借给小舅子。于是只能对他好言相劝,并允诺一定帮他去问问。听了姐夫的话,杜致仁至少在表面上平静了下来。

晚饭后,杜致仁便把自己锁在了房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而杨振宁夫妇也没有在意。但到了第二天中午,杜致仁还不出来,杜致礼就感觉有些不对了,于是她和丈夫破门而入,却发现弟弟已经昏迷不醒,身边的安眠药罐子早就已经空了……就这样,杜致仁遗憾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年是1956年。

仅仅一年后,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奖,名利双收,日子也过好了。对此,杨振宁一直很遗憾,为什么自己不能早一年获得诺贝尔奖。凭借这份奖金,就能轻松资助小舅子完成学业。然而生命已逝,说什么都无法挽回了。